回覆列表
  • 1 # 浣曦於溪

    之前應邀回答過這首相隔三百多年的小詩突然會火起來的原因。《苔》這首詩為何為何會惹人淚目,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整首詩的內容來看,這首詩所表達的是像苔一樣兩種人物形象,一個是雖處惡劣環境,卻依然頑強向上,展示自己的生命力;二是不爭春卻把春來報的默默奉獻者。社會價值的積極引導和道德情操的驅使。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憐憫之心,和敬慕英雄的仰望之情,此詩的內容剛好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演繹這首詩的演員剛好符合這首詩的主題形象,一群大山裡的孩子,不妄自菲薄,敢於打破環境的限制,頑強拼搏,表現了極大的積極向上精神;甘於紮根貧困地區,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教育默默奉獻的支邊教師的偉岸情操,使情景交融,昇華了詩的主題思想,達到了人詩合一的境界,更能得到觀眾的認可,觸動他們心底最柔弱的那根心絃,打動人們的心。

  • 2 # 拿 鏟 鏟 劈 板 板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首沉寂了300多年的小詩《苔》,被貴州烏蒙山裡一個鄉村支教老師梁俊和五年級小女孩梁越群和她的小夥伴們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唱火了。

    這首樸實無華、不起眼的五言小詩,被優美的旋律和孩子們空靈的聲音演繹後,打動了在座的評委,也打動了電視機前的千萬觀眾。

    為什麼這首歌能夠讓大家如此動容,首先是這首詩,它描寫的是生長在太陽照不到的陰暗角落裡的青苔,青苔很普通也很簡單,生長在惡劣的環境裡,但它卻沒有失去生的勇氣,反而散發出它的獨特綠意。苔也會開花,但它的花像米粒一樣細小,苔花如此細小卑微,自然不能和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但牡丹花是受精心栽培呵護才開出美麗的花朵,而苔花是靠自強不息的生命力在惡劣環境下綻放。

    演繹這首歌的孩子們來自貴州烏蒙山區的一個貧困小山村。

    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如果沒有這首歌的出現,很少人會關注到這個偏遠貧困深山裡的小山村。

    人生有苦有甜,生命有大有小,不是每個人都境遇和生長環境都是一樣的。牡丹有牡丹的美,但苔也要拼盡微弱的力量綻放苔花的精彩。

  • 3 # 吾愛文史

    說實話,對這首詩我也很陌生。相信在這之前絕大多數的人和我一樣都不知道有這樣一首詩的存在。它本身就如苔花,在燦若星辰的詩詞大家庭中是那樣的不起眼,毫不引人注意。如果不是貴州山區的那位老師和那一群孩子,也許,它還會繼續這樣默默無聞的,靜靜的綻放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裡。“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Sunny照耀不到的陰暗之處,毫不起眼的青苔在默默的綻放自己的青春。沒有人為它修建花房,培土施肥。它卻依然頑強的生長,開花,即使花小如米粒,沒有牡丹的豔麗,高貴,它也不自卑,氣餒,因為自己也曾經如牡丹般綻放過,無愧於自己的生命,沒有白白的來這世上一遭!生活在大山深處的那些孩子們不正如這苔一樣嗎?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摧殘了他們幼小的身體,卻摧殘不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的渴望。身處逆境,他們沒有自暴自棄,沒有怨天尤人,在大山的深處樂觀的學習,生活!觸及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動容的不是這首淺顯如話的小詩,而是這些可愛,可敬的孩子們!他們的境遇和舉動為這首詩做了完美的詮釋!在感動的同時,心中湧起一股心酸:上蒼賜給我們每個人生命,就生命本身而言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造物弄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一樣的生命,不一樣的生存環境。老天又何其不公!在我們被這些孩子感動,為他們點贊時,我們更應該好好想想:怎樣改變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怎樣改變他們的生存環境;怎樣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讓他們的生命之花綻放的更加絢麗多彩!

  • 4 # 文化匠人館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孩子清脆嘹亮的歌聲,尤如黃鶯出谷,像一陣清風掠過我的心房。如果不是因為《經典詠流傳》節目,或許我不會對袁枚的這首孤獨了三百多年的小詩《苔》印象這麼深刻。節目播出後,這首詩歌也毫無意外的上了熱搜。

    《苔·袁枚》是清代的一首勵志詩歌,詩人均知:詩以道性情,性情有薄厚,詩境有淺深。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卷八引朱筠語)。

    作者創造《苔》這個作品的時候,應當也是借鑑於此。苔蘚自是低階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髮的勇氣,詩人看到這一點並歌而頌之,這也表達著他的某種意向。

    節目中,梁俊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詠唱了他改編的這首《苔》,“溪流匯成海,夢站成山脈,風一來花自然會盛開。。。”當孩子們一天出現在舞臺的時刻,有多少人被突然觸動?歌曲中引用的“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經由這群生活並非那麼順利的孩子演唱,恰更易體會和表達出這種不要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活勇氣的勵志積極態度。

    正如經典傳唱人梁俊老師描述的一樣,他說自己也是從大山裡走出的孩子,並非是最帥的那個,也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那一個,就像潮溼的角落裡那些青苔,人們看不見,但是他們如果被顯微鏡放大出來,也會像一朵朵的花兒,很美。

    為什麼要演唱這首《苔》,因為梁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像牡丹一樣綻放,用這種正能量的態度向孩子們傳達生命的價值,這比任何書本知識都有益。這不也應了蘇格拉底的那句“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

    梁俊老師曾在大山支教,對於“支教”這個話題現在有很大的爭議,有朋友曾經也做過支教工作,但現在他卻表示以後再也不支教,不是因為不愛孩子,不是因為自己受不了不太好的環境,而是不想因為自己作為匆匆過客而影響孩子。如果不能長期支教,只是偶爾的公益活動,那的確是會傷害到當地老師的利益,對孩子的好也容易讓學生與當地老師產生對比,而最終承受這些傷害的便是孩子。

    未曾做過支教,作為平凡的人,不想對這個話題闡述過多自己的見解。只覺得很多時候珍惜當下便好。命運從不是未來的那個結果,而是此時此刻你的選擇,最美的自己是追尋,最美的人生在路上,美麗從來不是可以的,如果讓孩子們可以理解到這些,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如梁俊老師《苔》中所說的:溪流匯成海,夢站成山脈,風一來花自然會盛開。夢是指路牌,為你亮起來,所有黑暗為天亮鋪排。未來已開啟,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圖不可缺的那一塊,世界是純白,塗滿夢的未來,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苔》的動人之處除了歌詞表達的態度,還有很多很多,這麼美好的一首禮讚平凡生命的詩,應該被你我一樣更多的普通人知道。

    《苔》歌詞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如果沒有那次眼淚灌溉,也許還是那個懵懂小孩。

    溪流匯成海,夢站成山脈,

    風一來花自然會盛開。

    夢是指路牌,為你亮起來,

    所有黑暗為天亮鋪排。

    未來已開啟,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圖不可缺的那一塊

    世界是純白,塗滿夢的未來

    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雁聲依舊在,年少時對白,

    耳邊音猶在,如風暖心懷。

  • 5 # 耘姐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

    這首寂寞了300年的古詩,你記得嗎?如果沒有讀給你聽,沒有人唱出來,可能會很少有人關注它。聽了梁俊老師和他支教的貴州石門鄉烏蒙山的孩子們的歌唱的這首《苔》,真是讓我感動的流淚了!

    在潮溼寂寞的角落裡,太陽照不到,光線也不光顧,但是這些不影響我青春的綻放,我依然生長、蓬勃、像牡丹花一樣燦爛的綻放,不管你們是否看到我,我不辜負我的一生,我為這個世界獻出我的光彩!

    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就像小小的苔一樣不被關注,但是我,是否就沉淪和墮落?是否就此頹廢和洩氣?不!牡丹有牡丹的華貴,我有我的清新,我也是這個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拼圖中不可缺的那一塊!

    “如果沒有那次眼淚灌溉,也許還是那個懵懂小孩,溪流匯成海,夢站成山脈,風一吹花自然會盛開。夢是指路牌,為你亮起來,所有黑暗,為天亮鋪排。”

    在感動的同時,我看到了梁俊老師和孩子們身上的真誠、善良、純潔、美好,就像看到了晶瑩剔透的玉石一樣,閃閃發亮。

    推薦大家也來看看,是最好的勵志歌曲,能淨化我們的心靈!

  • 6 # 蓊鬱垚

    《苔》

    文/袁牧(清)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來。

    簡單地說動容的原因有三:(1)是詩本身的意境之美。(2)孩子們演唱的環境烘托之美。(3)人生態度,人性良知的正能量之美。

    想象一下,長期見不到Sunny的潮溼的角落裡,苔草悄悄地生長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她開花啦!弱小但也輕盈也含笑。也有理想也有追求。再看著眼前的這群表演的大山裡的孩子們,怎麼能沒有聯想?怎麼能沒有情感的波瀾起伏?人總是要有精神追求的,苔花如米小,尚且追求向上,如牡丹般盛開人間。何況我們人呢?如苔花般的我及我們,該如何生活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能從右側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