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蔥蔥那年
歷史裡的劉備應該是真的三顧茅廬,咱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首先看下三國志:三國志.諸葛亮傳上有短短的一行字"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先主指劉備,遂是於是,就的意思。詣是到,來到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先帝就來到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由此可見不管他們兩人怎樣認識的,或者說誰先見的誰,總之劉備去隆中拜訪諸葛亮,是去了三次的。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也說的很明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時之事"顧是拜訪,在這裡可以理解為諮詢。杜甫的"三顧頻煩天下計"的顧也是此意。三在古時有三三不盡之說,也就是說劉備去請教諸葛亮當時之事至少三次,或許是多次。
三顧茅廬在三國演義中也演繹的很精彩,三顧之時諸葛亮直接送上蜀漢三分天下的戰略部署,從此劉備的業績斐然
-
3 # 物來則應
史學界對於三顧茅廬這件事的真實性一直有很大的爭議,筆者認為三顧茅廬這件事是真的。
諸葛亮自己作的《前出師表》裡,明確說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天下大勢。
《三國志》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是“凡三往,乃見。”表示劉備確實去見了諸葛亮三次,然後倆人相談甚歡,談出來一個大大有名的隆中對。
但是在《魏略》和《九州春秋》裡卻說是諸葛亮自己主動找的劉備。
故事內容大致是說曹操佔了河北以後,開始對荊州虎視眈眈,諸葛亮認為荊州危在旦夕,而荊州牧劉表不是雄主,保護不了荊州,所以諸葛亮主動去找了劉備。
劉備當時46歲,諸葛亮26歲,劉備一看是個年輕人,一開始沒太重視,接待以後沒聊幾句,就自顧自的搞起編制藝術了,結果諸葛亮就問劉備,您一個大英雄,天天玩編制,不無聊麼。劉備說我這是解悶啊。諸葛亮又問,你覺得劉表和曹操誰厲害,劉備說自然是曹操厲害。諸葛亮接著問,那你和曹操誰厲害,劉備說我不如曹操。諸葛亮就說,你和劉表都不如曹操,就眼看荊州被奪麼。劉備表示我也不想荊州被奪, 可是我沒啥辦法啊,諸葛亮說,你沒轍我有轍啊,從北方逃難來的大量流民,你都給上個戶口,這些人的人力財力物力都被政府掌握,該交稅交稅,該服兵役服兵役,荊州不就強大了麼。
劉備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就問你是誰啊,這麼有想法,諸葛亮就說,我是諸葛孔明。劉備如夢初醒,說到,先生就是臥龍啊,失敬。這個版本也很有意思。
不過筆者更傾向於《前出師表》和《三國志》的記載,原因是更合理,劉備已經46歲,奮鬥多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連個正經的根據地都沒有,正是最迷茫的時候,加上曹操佔據河北,窺視荊州,自己又要逃難,這個時候最容易疾病亂投醫,諸葛亮此時給劉備分析天下形勢,指出先謀荊州,在圖益州,最後跟東吳和曹操三足鼎立,算是給劉備指出了一條清晰的康莊大道,劉備必然對諸葛亮極為器重,委以重任。
至於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筆者認為不太合理,當時劉備在荊州,沒有什麼權利,手下就有點兵,諸葛亮讓劉備著手改革荊州內政建設,不太現實,劉表也不能讓外人替他管理荊州。
-
4 # 八弓塬
劉備“三顧茅廬”應該確有其事。
史書《三國志》和《資治通鑑》都說劉備聽了徐庶的建議後,“遂詣(諸葛)亮,凡三往,乃見”。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也說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這應是“三顧茅廬”故事的最早藍本。
關於劉備拜訪諸葛亮,史籍中也有另一種不同的記載。《魏略》上說,劉備屯兵樊城時,諸葛亮前去拜見,劉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有人根據此材料斷定是諸葛亮“登門自見”,而不是“三顧茅廬”。
實際上,《魏略》的記載不可靠,而陳壽《三國志》的記載是可信的。劉備三顧茅廬不僅見於《三國志》,而且最可靠的材料,還是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須知諸葛亮寫給劉備的奏文,劉備是要過目的,諸葛亮是不能說謊的,而且他也沒有說謊的必要。還有諸葛亮在遺文《黃陵廟記》中說:“僕躬耕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勢不可御,計事善之,於是情好曰密。”另外,東晉習鑿鑿的《襄陽記》明確記載劉備拜訪諸葛亮,是在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之下才去的。
所以說,劉備“三顧茅廬”,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想當年,諸葛亮三試劉備後,覺得志同道合,便沒有半點猶豫,走出了隆中,當了劉備的軍師。從此,諸葛亮為蜀漢大業嘔心瀝血,奮鬥不止,最後以身殉國,留下了千古美名。
回覆列表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隨許先帝以驅。”
“三顧茅廬”,說的是東漢末年,劉備在新野寄居於劉表。得知諸葛亮有曠世之才,於是前後三次,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被劉備求賢如渴的精神打動。終於開始輔佐劉備開始開創蜀漢基業。
“三顧茅廬”,體現了劉備禮賢下士,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具體是不是去了三次請諸葛亮,“三顧茅廬”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陳壽在《蜀書-諸葛亮傳》裡說“凡三往,乃見”。據說,易中天先生曾講過,諸葛亮先是到劉備那裡自薦過一次。根據是《魏略》這本書。
事實上,諸葛亮的《出師表》,可信度是毋庸置疑的,“三顧茅廬”應該是真的。但是,卻沒說明白,劉備三顧茅廬,是不是每次都見到了諸葛亮,是最後一次才見到的?還是見了三次面,三次交談呢?我倒是願意相信,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深談三次,才領略了諸葛亮的才華,決定請他出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