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戰國中後期,養士之風盛行,山東六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挽救本國的危亡,竭力網羅各種人才為其效力。在當時,喜好養士的貴族很多,但最著名者當屬“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四公子”因禮賢下士、廣交賓客而名滿天下,而又以孟嘗君的知名度最高。

    孟嘗君出身近支王族,是齊威王之孫,齊宣王之侄,齊湣王的堂叔,靖郭君田嬰之子,因封地在薛城,故又稱薛公。孟嘗君憑藉著豐厚的資產,在薛城廣招天下賢才,慕名前去投靠者多達三千餘人。秦昭襄王聽聞孟嘗君的大名後,便將他召至秦國做丞相,但不久又聽信小人的讒言將其罷黜。孟嘗君自知性命難保,便用計逃回齊國,隨即被齊湣王進拜為相國。

    孟嘗君出任相國後,因為怨恨秦國,便準備聯合趙、魏、韓、楚一同伐秦,為此便更加廣泛地招攬人才。然而門客不從事生產,儘管孟嘗君俸祿、封地收入頗豐,但架不住吃飯的人多,漸漸地便感覺供養吃力起來。為了彌補開支的不足,孟嘗君便在薛城放債收息,並約定以一年為期限。然而約定期滿後,仍有很多欠債者沒有還債,所以孟嘗君便派門客馮諼前去收債。

    馮諼是孟嘗君門下得力干將,以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著稱,派他前去收債,似乎是再好不過的選擇。正因如此,當馮諼臨行前向孟嘗君請示,如果債務收清後還需要帶點什麼東西回來時,後者便隨口說了句:“你看著府中缺少什麼東西,就順路帶回吧,反正你辦事,我信得過。”馮諼欣然領命,隨即便駕車上路。

    馮諼到達薛城後,即刻命人擺設酒宴,將欠債者全部召集過來,在酒酣耳熱之際,向他們催收債務。正所謂“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箇中有部分富戶自知理虧,便滿口答應還債,但仍有很多貧寒人家無法按時償還債務,並向馮諼不斷地申訴苦衷。眼見收上來的錢跟債務總量有不小差距,馮諼一度很為難,苦苦思索對策。

    在思忖良久後,馮諼便假借孟嘗君的名義,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凡能償還債務的,跟他們約定新的還債期限;無法還債的,則收回他們手中的債券,並當場付之一炬(“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見《史記·孟嘗君列傳》)。那些貧寒之家見狀感動不已,對馮諼連連下拜,對孟嘗君讚不絕口。經此一事,薛城百姓都將孟嘗君視為仁德君子。

    在辦完此事之後,馮諼回程覆命,將相關情況一五一十地向孟嘗君彙報。孟嘗君聽說馮諼非但沒有完成任務,還把窮人的債券全部焚燬,不禁暴跳如雷,連連質問他為何這樣做。面對孟嘗君的指責,馮諼並沒有感到害怕,而是不緊不慢地向他解釋其中的原由。

    馮諼說道:“君侯的封地僅有一座薛城而已,如果不把當地百姓像子女一樣的愛護,而是用商人那套方法來敲詐、剝削他們,那麼他們一定會怨恨您。正是出於這種擔心,在下才假傳君侯的命令,將窮人的債券全部焚燬,這樣做,是在為您收買‘仁義’的名聲啊!”孟嘗君聽後覺得雖然有道理,但心中依然悶悶不樂。

    事情過去大約有1年時間,孟嘗君因遭政敵誣陷,被齊湣王罷免相位,狼狽地返回到薛城。孟嘗君仕途失意,心中很是懊惱,一路上不停地唉聲嘆氣,對前途充滿了迷茫。然而,在距離薛城還有百里的地方,孟嘗君卻看到非常暖心的一幕,讓他生出無限感慨之情。

    原來在這裡,孟嘗君看到薛城的百姓正扶老攜幼,在路旁恭候他多時,見到他之後,更是集體下拜,異口同聲地稱讚他的仁德。孟嘗君觸景生情,此時方知馮諼的良苦用心,所以由衷地對他感慨道:“先生高瞻遠矚,去年為田文買來的仁義,今天終於收到回報了”(詳情見《戰國策·齊四》)。

    馮諼對孟嘗君的幫助,絕非僅限於此。等到抵達薛城後,馮諼又馬不停蹄地為主公在各國遊說,最終成功地說服魏惠王,派出使者攜帶豐厚的禮物聘請孟嘗君擔任相國。齊湣王獲悉此事後,唯恐孟嘗君會幫助魏國削弱齊國,於是也派人攜帶重禮求見堂叔,在向他道歉的同時,重新任命他為相國。孟嘗君能夠東山再起,馮諼居功至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宋趙構明目張膽的和金國議和,而明崇禎朱由檢為什麼沒有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