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關山月【標題】:關山月【作者】:李白【體裁】:詩【格律】:樂府詩【原文】: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譯文】:巍巍天山,蒼茫雲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呵,你幾時能御裝洗塵歸來。【註釋】: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寫作背景】: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就是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的。【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鑑賞】: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評析】: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唐詩關山月【標題】:關山月【作者】:李白【體裁】:詩【格律】:樂府詩【原文】: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譯文】:巍巍天山,蒼茫雲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呵,你幾時能御裝洗塵歸來。【註釋】: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寫作背景】: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就是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的。【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鑑賞】: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評析】: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