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圓凱禮佛

    我認為,崇禎不是因為反間計殺袁崇煥,主要原因是崇禎想滅亡明朝,所以殺袁。

    這裡面有兩個核心問題。

    第一,袁崇煥劣跡斑斑所以該殺,這點站不住腳。因為殺袁的時機可以是袁剛殺毛文龍之後殺掉,也可以在袁趕走滿族人後,軍事穩定些了,找理由殺掉。

    可是崇禎選擇的是最不能殺袁崇煥的時機殺袁,那就是救駕!袁來到北京救駕,這個時候崇禎殺袁,是表達了:大明武將看到沒,誰敢救駕,朕殺誰。換句話說,崇禎告訴大明武將,誰敢幫朕,朕殺誰,朕就是要滅大明。

    第二,殺袁符合崇禎一貫的國策,快速滅亡大明。大明末期優秀的文臣武將湧現很多。但是,任何人一旦表現的太優秀,崇禎馬上要 貶官撤職下獄殺害。在這樣的國策下,袁崇煥死是必然的事情,除非他能幫助滿族人快速滅大明。崇禎才可能饒恕他不死。

    可是袁崇煥便宜選擇救駕,這樣與崇禎滅亡大明國策相反的軍事行動,因此殺袁,並不是崇禎中了反間計,只是袁崇煥做了與國策相反的事情。

  • 2 # 老龍亭拉麵

    很明顯不是,因為案件拖了小半年才結案的,在加上朱由檢人還是相當聰明的,殺袁崇煥的問題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那麼複雜,在明朝這是一個制度,或者說是一個潛規則,從英宗開始,後來嘉靖,再後來崇禎,只要長城一破,兵壓北京,兵部尚書的頭就得交出來,因為你是事情的總負責,既然皇帝不能死,就得你死,來證明朝廷對這個事情的重視,他不會管你是誰,制度就是制度,總負責需要負起責任。就這麼簡單。至於凌遲,是因為袁崇煥辜負了朝廷,皇帝對他的信任。西北民變就是因為徵遼餉問題,皇帝頂著那麼大壓力把餉給你了,皇太極還是來了,我不殺你,我殺誰啊?那麼多將領眼紅你的權力,那麼多奏摺彈劾,都幫你壓下去了,然而皇太極還是來了,我不殺你,我殺誰呢??所以,當著大家的面把你殺了,事情就這麼簡單,所謂的反間計,不過就是崇禎找的臺子下罷了

  • 3 # 黃帝第四子

    謝謝邀請。關於袁崇煥的問題,已經很清楚,在此再囉嗦幾句。滿清極力為袁崇煥開脫,把他描述成一位功臣,而對其它投降滿清的洪承疇等人定為二臣,到底出於什麼目的,本是就值得思考和疑惑。另,自袁崇煥遭到捉捕,到凌遲處死,時間長達七個月。這七個月,崇禎也不會僅憑所謂的反間計給袁崇煥定罪,要定罪早就定了。另,滿清把三國演義當作兵法秘籍,何等可笑,還反間計,估計看演繹看多了,把蔣幹盜書搬過來了。

  • 4 # 葭月的十七

    袁崇煥之死無關反間計,而是死於“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

    是發生在1629年十月至1630年正月的後金攻明京畿之戰別稱。這是明朝與後金戰爭中的其中一場,這次戰爭中發生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後金攻打劫掠明京師周圍後退回瀋陽,另一件就是皇太極施反間計,中傷袁崇煥,這兩件事導致的最終結果便是袁崇煥被捕下獄,於次年八月崇禎皇帝下令凌遲處死。

    從此,明朝再無倚仗,《明史》評“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那麼,袁崇煥是冤死的嗎?不,他是活該死的。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誇大其口

    《明史·袁崇煥傳》載:崇禎皇帝“諮以方略”,袁崇煥答曰“計五年,全遼可復”。俗話說得好,禍從口出,袁崇煥說這句話只是當時頭腦一熱脫口而出?還是在忽悠崇禎?或是真的有方略可以五年之內評定關外?

    就這個問題,當時給事中許譽卿問過袁崇煥,他的回覆是:“聖心焦勞,卿以是相慰爾”。我想當時許譽卿聽了之後,只會有一個想法,就是“我心也焦勞”。

    這明擺著是忽悠,聽的人當真了,說的人只是隨便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這種信口雌黃的人,那時我們只能說句“算了”了事,但今日聽的人,正是那個“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的崇禎,結果就不是呵呵一笑就能瞭解的了。

    二、剛愎自用

    這裡有兩件事情至少可以說明袁崇煥這個人的性格特點,第一件事是擅自議和,第二件事就是資寇以糧。

    這兩件事朝廷明令不許,或者是崇禎嚴令禁止的。就是這兩件“抗旨”行為,讓袁崇煥在朝廷上下埋下了“行事作風”的問題,其剛愎自用的性格也讓曾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失望。

    可能這兩件事情上袁崇煥有自己的判斷,但事情最終的結果並沒有按他自己設想的方向發展,“擅自議和”作為為了“修築塔山、大淩河、錦州防線”而虛與委蛇拖延時間的藉口,還能勉強說得過去,但“資寇以糧”這事情最後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原本因擔心喀喇沁部反叛而提供的糧草上,真的成了資敵的糧草,因為格爾沁部拿了糧草不久後就叛了,不但叛了還成了“誘奴入犯薊遼”的帶路人。

    如果說,袁崇煥是自己跳入墳坑的話,那麼格爾沁部是幫忙挖了坑的。

    三、妄殺同僚

    毛文龍的死該與不該暫且不論,但你袁崇煥沒權利動用極刑。

    毛文龍當時的官職是左都督平遼總兵官,為正二品官員,當時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的袁崇煥是從一品。品級上看毛文龍雖比袁崇煥第一級,但是同為朝廷高官,於情於理上袁崇煥都沒有殺毛文龍的權利,應當上奏朝廷,偵查審判後由皇帝定奪生死,死就死在袁崇煥沒有這麼做,而且看袁崇煥做事風格他也沒打算將這個“為人驕恣,事多浮誇”的人交由朝廷發落。

    袁崇煥“妄殺”毛文龍直接導致兩個問題擺在太陽底下暴曬。一是難免崇禎會想,你眼裡有我嗎?二是毛文龍死了,誰來統率東江?第一個問題崇禎在問,第二個問題天下人在問,而袁崇煥到死都沒有一個好的答案。

    此時,袁崇煥墓碑上的字已經刻好了。

    四、京師危急

    如果毛文龍沒死,有他東江在牽制著皇太極的清兵,“己巳之變”發生的機率應該會降低很多。可是沒有如果,毛文龍死了,清兵再無後顧之憂,主動放棄既定戰略,轉而透過叛明後的蒙古喀喇沁部帶路,借道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直逼京師。

    “己巳之變”關於袁崇煥的部分相當懸疑。

    首先,為何能越過長城進入關內?

    與關寧錦防線的嚴密不同,薊鎮防區尤其大安口一片防守異常綿弱,可以說是“塞垣頹落,軍伍廢弛”,皇太極的清軍在這裡毫不費力的突破防線,過了長城前路一片坦蕩,打到北京城下只是時間問題。

    導致這個局面的,我相信袁崇煥不是沒有預料,而是太自信,自信喀喇沁部不會叛,自信清軍不會從薊門入關,可能你會問他哪來的自信?不知道。

    其次,為何回援如此緩慢?

    面對直撲北京的清軍,原本應起到保衛京師阻擋清軍任務的薊州防線確跟本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原因在於袁崇煥將兵力分散分部薊西各地,導致不能集中力量防護薊州三河一線,讓清軍有機可乘,輕鬆突圍而出直指北京,這讓本就多疑的崇禎大大的懷疑他目的。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薊州-通州-北京是三點一條直線,皇太極的清軍就是沿著這條直線兵抵北京城的,而我們神奇的袁督師確實率軍從薊州南下到河西務再回北京,在清軍緊逼京師之際,袁崇煥的軍隊像是“遊山玩水”般的在外繞了一大圈才來勤王。

    當袁崇煥的軍隊來到的時候,皇太極已經和先到的滿桂、侯世祿打了起來,最後明京畿之圍在袁崇煥及其他同僚協同下得以解決,但袁崇煥的人生道路也走到盡頭了,坑自己挖的,碑文自己刻的,就差躺下自己掩埋了。

    無需袁崇煥自己埋葬自己,動手的是崇禎,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請另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當槍手,結果可想而知。

    用張岱評袁崇煥的話結束本文,“......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魘也。五年滅寇,寇不能滅,而自滅之矣,嗚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終幻想14中50級副本攻略神靈聖域放浪神古神殿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