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9349957040

    答案:湯姆生是盧瑟福的老師 原因: 盧瑟福於1871年8月30日出生於紐西蘭納爾遜,他在克賴斯特徹奇的坎伯雷學院受教育。1895年獲得獎學金進入英國劍橋大學。他去從事科學研究的單位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是在狄馮夏爾·卡文迪許公爵資助下建立起來的,當時的實驗室主任是因揭示物質結構的奧秘而早已聞名的湯姆生博士。盧瑟福在紐西蘭已經作了關於高頻磁場的一些工作,他到劍橋後在湯姆生指導下起初仍然從事這項研究,到1896年才開始研究陰極射線電離空氣的導電性。由此可見湯姆生是盧瑟福的導師。 盧瑟福簡介:盧瑟福是紐西蘭著名物理學家,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建立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裡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裡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 湯姆生簡介:湯姆生是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以其對電子和同位素的實驗著稱。1905年被任命為英國皇家學院的教授,1906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16年任皇家學會主席,1919年被選為科學院外籍委員會首腦。湯姆遜在擔任卡文迪許實驗物理教授及實驗室主任的34年,桃李滿天下。1940年8月30日逝世於劍橋。終年84歲。 備註: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三位大師為了人類對於微觀物質的原子結構的探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從道爾頓的實心球模型到湯姆生的蛋糕模型再到盧瑟福的行星模型,每一步都是巨大的飛躍,代表了人類對原子世界認知的一次次進步。

  • 2 # 使用者9331227539195

    歐內斯特·盧瑟福即將去從事科學研究的單位是當時著名的劍橋大學卡 文迪許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成立不過 24 年,與盧瑟福同齡。它是在狄馮夏 爾·卡文迪許公爵資助下建立起來的。當時的主任是因揭示物質結構的奧秘 而早已聞名的湯姆生博士。

    開始時,人們對這位頗有名氣的年輕人投入以極不信任的目光。有兩位大學職員,每次路過盧瑟福的房門時,總要吃吃地笑上幾聲。有一次,他們 在盧瑟福門前經過,盧瑟福請他們進去幫他解決工作中的一些困難。他的檢 波器在房間裡擺著,他們茫然地望著它,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們從來就沒 有見過這一類東西。他們這才感到自慚形穢。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來打擾 盧瑟福了。

    盧瑟福初到劍橋大學時,仍然致力於赫茲波磁性檢波器的研究。1896年,湯姆生在倫敦皇家協會上宣讀了他與盧瑟福合寫的一篇論文:《透過高 頻放電使電磁化以及關於短鋼針效應的研究》。論文論述了在離發射源半英 裡的地方檢測無線電波的方法。同時,無線電波也通過了劍橋市人口稠密的 地區,因而,盧瑟福就表明了無線電波不僅適用於農村廣闊的空間,也適用 於大城市的繁華地區。

    盧瑟福所使用的儀器都是他自己動手製成的。由此不難看出他作為一個實驗家的驚人技巧和耐力。 盧瑟福的發射機是由兩個大金屬片組成的,中間為金屬棒,兩端是相距約半英寸的磨光銅鈕。兩個銅鈕之間可使電火花透過。接收機設在大約半英里以外的地方,由兩個各長 2 英尺的金屬棒製成。連線它們的是纏成線圈的 優質金屬絲,中間放置著一束極細(直徑為 1 毫米的7%)的磁化鋼針。線 圈上附有一面與小磁體相連線的鏡子。當訊號到達時,電火花在銅鈕之間通 過,鋼針就暫時失去磁性,磁體也隨之脫落,因此就使鏡子發生偏轉。盧瑟 福還成功地證明了這些訊號也能透過磚、灰泥以及人體。這是應用科學中的 光輝成就。盧瑟福後來曾不無自豪感地指出,在馬可尼著手進行無線電報的 實驗之前(這些實驗以後曾導致無線電和電視的發展),他就已經進行了在 半英里之外來檢測從天線發出的訊號的實驗了。

      不久,盧瑟福的研究興趣從赫茲波的實驗轉向某些新的領域。很久以來, 湯姆生就進行著透過稀薄氣體放電的試驗。當大部分氣體已被抽出真空管 時,負電極(陰極)就發生奇怪的放電現象。這種放電起因於已知的陰極射線,即帶負電的粒子,也就是現在所稱的電子。湯姆生認為,既然磁場能使 這些射線發生偏轉,它們就決不是一般含義所指的“射線”。他很快證明, 電子的重量大約是氫原子重量的 1/1800。

      湯姆生在稀薄氣體中輸送電荷時,由於儀器變得很熱而使電火花經常出 現,無法看清產生了什麼,也無法得到前後一致的結果。X 射線的出現徹底 改變了上述困難,它們使氣體具有更強的導電性,從而使電荷在較低的電壓 下透過氣體成為可能。湯姆生建議盧瑟福從事 X 射線及其對氣體效應的研 究。

      盧瑟福立即投入了對 X 射線的研究。1896 年秋天,在不列顛學會(人們 有時稱它為“不列顛科學的議會”)上,湯姆生介紹了他與盧瑟福的研究成 果。他敘述了經過 X 射線照射後的氣體中,電傳導的研究工作。他們曾經發 現,這種氣體在 X 射線消失之後,仍然保持一段時間的導電性。

      盧瑟福試圖鑑定鈾所放射的射線,並要弄清,它們在某些情況下,是否 可能與從其他來源獲得的射線有關。透過反覆地試驗他發現,鈾放射出來的 射線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各以不同的方式受到磁力的作用,因此,有些明顯 地帶正電荷,有些帶負電荷,有些則根本不帶電荷。他用希臘文的頭 3 個字 母分別給這幾種射線取名,他把帶正電荷的叫做α射線,把帶負電荷的稱為 β射線,不帶電荷的叫作γ射線。不久,實驗證明,所謂γ射線,其實就是X 射線,因為它在活化即電離氣體時,具有與從其他來源獲得的 X 射線相同的效果。 盧瑟福的研究工作受到了湯姆生的熱烈讚許,不久,也使整個科學界為之轟動。

      1898 年,盧瑟福開始研究一項與 X 射線有關的問題。他發現鋅板經過紫 外線的照射後,會放射出某些帶電粒子(離子)。透過多次實驗,他證明鋅 所放射的離子全部帶有負電荷,而這些離子正好與 X 射線穿過空氣時所放射 的離子具有相同的活動方式。他還推算出離子在兩片之間移動的精確速率。 盧瑟福的卓越成果使他躍居科學研究的前列。

    卡文迪許實驗室聚集了一批聲名卓著的科學研究人員。他們常常在一起熱烈地爭論現代物理學上的許多問題,有時在室主任房間舉辦茶會,各抒己 見。盧瑟福給人的印象是:體魄健壯,精力充沛,謙虛而友善。他經常不分 晝夜地工作著,決不滿足於一知半解。

    盧瑟福早期在劍橋度過的最後一些日子,主要用於鑑別鈾所放射的各種不同的射線。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究竟是什麼,一時尚未徹底弄清楚。 γ射線很容易被認為是 X 射線的另一種形式,但其餘兩種,雖然起初也稱作 射線,但不久卻發現它們是由粒子構成的,因此,α粒子和β粒子就成為他 以後一段時期內主要的研究物件了。

      正在此時,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克吉爾大學到英國物色一名物理學教 授。實驗室很多研究人員躍躍欲試。儘管湯姆生先生捨不得放走盧瑟福這位 才華橫溢的年青助手,但他也不願從中作梗。他熱情地給麥克吉爾大學校長 寫推薦書:“在獨創性的科學研究中,我從未見過有比盧瑟福先生更加熱情 和幹煉有為的學生??我認為,不論哪個大學,若能請到盧瑟福先生去擔任 物理學教授,將是十分幸運的。”

    由此可見湯姆生盧瑟福是導師和學生的關係、實驗室主任和研究員的關係、同事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特別孝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