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敗類中的敗類
-
2 # 冬至之至
即便在美國,這也不是“政治正確”吧!
在對待自己國民“人權至上”的美國,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的性別也無權改變吧?
-
3 # 白背蜜獾
不知道細節和背後故事,僅就目前資訊來看,我有三個“不同意”和一個“同意”:
1.不同意某些人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性別”:事實上自我性別認知和定位在三四歲時候已經完成,除了個別(一會講什麼是“個別”),已經非常明確並固化自己的性別陣營,包括從語言到打扮到審美。
2.不同意什麼“正確教育正確打扮能教育好孩子”的荒謬認知和說法:性別自我認知無法“矯正”已是醫學界共識,無數悲慘乃至不人道的社會實驗、“治療”案例已經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3.不同意母親如此草率(僅就新聞所表達內容)給孩子做變性:這就回到了第一點的“個別”,很多人以為性別,準確的說這裡應叫性認知只有男女兩種,是事實性別的自我認知極其複雜,常見的就有男、女、兩性、流性、無性、兒童性別等多種,如果考慮外貌性徵及生理性別(生物基因性別)因素,會有多種性別存在,這也是為什麼Facebook會為使用者提供高達56種性別選項的科學依據。所以媽媽不簡單粗暴的認為兒子“身男心女”,應求助專業醫生指導評估後再決定。
4.在準確定位的前提下,讓孩子環境(包括身體、衣著、打扮、周圍人態度、法律認定等)與內心儘早統一是非常有利的,當然涉及手術的部分什麼時機成熟適當要看醫生意見,未必是越早越好。
-
4 # 局座18
沒懂政治正確是什麼意思! 我只知道美華人民已經被洗腦了!說什麼美國是民主自由的國家!但是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吸取其他國家的財富!在日本駐軍是因為日本是戰敗國這個還算合理,那在南韓菲律賓駐軍是什麼意思?他們是戰敗國? 你在其他國家駐軍已經侵犯他國主權,還打著保護他國的大旗!還有駐軍的地方不都是有美國的利益在那裡!怎麼不去非洲那些國家駐軍?
-
5 # 奶爸侃叔
這個我必須來回答了。當然我不是個跨性別者,但我的小時候卻對自己的性別產生過嚴重懷疑。性別認知是天生。我的記性比較早兩歲就記事兒了。我並非是被告之自己是男的,而是知道自己的性別名稱叫做“男”。但是我很愛哭,受丁點委屈就會掉金豆,而且不吹牛小時候長得很秀氣,常被懷疑是女孩兒。家裡人有時候也長那這個取笑我。
我是長孫,但從小都是個姐姐表姐堂姐小姑小姨們一起洗澡,一起玩我也喜歡鮮豔的水果糖紙,(80後都應該知道)也對洋娃娃感興趣,不過是拆的興趣。我被姐姐們打扮過,穿過裙子,抹過紅臉蛋兒,畫過紅嘴唇兒,點過美人痣。曾經一度產生過我是不是生錯性別的混淆想法,但是到了10歲三年夏天(七歲多才上一年級,因為是農民戶口)當我因為期末考試緊張而在考場初遺之後,我再也沒有過這種念頭。
所以生活環境確實可能對一個人的性別認知產生錯誤和混淆,但如果你不是先天跨性別者幾乎是不會嘗試去做異性的。我曾經很小時候——10歲之前嘗試過和男孩兒接吻……那種噁心的感覺我不想再提起。和女孩兒接吻則會有奇奇怪怪的興奮感覺——10歲以後就不是感覺而是反應了。我想題面那個孩子一定有說過或者強烈渴望做一個異性,而不是描述的只是媽媽看到孩子穿女裝漂亮就去給孩子做變性手術。況且醫生也不可能不詢問和觀察孩子的心理,就貿然給孩子做這種手術,除非是地下黑診所。歐美醫學管理還是很嚴的,只有亞非拉美不發達服務服務存在的黑診所假醫生較多。
當然也不排除,可能他母親就是想要個女兒就把孩子給變性的可能。我記得很多年前看過一個報道說的是:國外(應當是美國)一個醫生偷偷拿一個嬰兒做包皮環切術練習,結果失誤造成孩子下踢受損。由於是嬰兒,醫院和孩子父母溝通,怕孩子長大自卑所幸就由醫院全免費用給孩子做了完整變性手術。可沒想到孩子從小盡管按時注射雌性激素,依然如同假小子,只愛做男孩子該做的事情,不愛娃娃和過家家。當進入青春期叛逆時候父母終於不忍孩子再痛苦告知真相。沒想到他不僅不憤怒,傷心而是欣喜若狂。立刻停止注射雌性激素,恢復男兒身,雖然沒有生育能力,但依然交女朋友,最終與一個女孩結婚領養了一個孩子生活。
可見性別認知是先天,絕不是後天隨便就可以更改的。性別認知完全是大腦對自身性別界定,這種感覺是不可能被欺騙的,所以我認為孩子母親並非心血來潮,而孩子應當是個貨真價實的跨性別者。
-
6 # 天上下著大魚
不管西方國家怎麼樣,或者說外國怎麼樣,對於華人而言,順應天命,道法自然,一切都要尊重規則,不要嘗試改變天道。有一點我很奇怪,不是說美國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嗎?怎麼還允許他人侵犯自己的人身權益?
-
7 # 不起了到處重名
如果說人對同一個事物的認知有兩種方向的話,以左右為區別,要麼就是從左向右,要麼就是從右向左,非得兩邊都碰過壁才能回到中肯客觀上來。矯枉過正不是好事,但不這樣就矯不過來
-
8 # GET資訊
最近出了這麼一樁新聞,一般人看來,第一反應大概是“不可思議”:
紐約運輸部門近日發出指引,要求地鐵及巴士司機在乘客廣播中,停止使用“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en)的字眼,改為採用沒有性別指向的“乘客”(passengers)、“各位”(everyone)等詞。
新的乘客廣播指引已生效,但由於預錄廣播更換需時,估計措施需一段時間才能完全落實。紐約政府坦承,性別平權因素是實施改動的主要原因。
市民對改用性別中性廣播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新廣播與時並進,尊重所有人,此舉有助於推動社會平等,但也有人批評此舉沒必要,規則矯枉過正,流於政治正確,只是浪費公帑。
媒體也有聲音批評新措施過於追求政治正確,據《紐約郵報》形容,廣播事件反映政治正確已到“荒謬的高度”。
紐約政府計劃在地鐵延誤時,不再廣播預錄訊息,而是由站務人員透過廣播,提供故障的詳細實時資訊,而這種實時廣播同樣需要遵從新規定,杜絕使用“女士們、先生們”字眼。
而且,類似事件紐約地鐵並非首例,幾個月前,倫敦交通局就已宣佈地鐵廣播不再使用“女士們、先生們”字眼,理由同樣是性別平權——考慮到乘客中有跨性別者和中性者,繼續使用“女士們,先生們”稱呼,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為了讓所有乘客都感到受歡迎,改用更為中立的稱呼。
這種事情,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不可思議“、”荒唐“、”政治正確過頭了“,很可能因為我們是大多數的”正常人“,與中性人、跨性別人、變性人無關。
想象一下,一箇中性人,在乘坐地鐵時,聽到廣播稱呼自己“女士們、先生們”,作何感想?
想象一下,一個瘸子,在春晚小品上看到取笑瘸子的笑話,作何感想?
誰都希望自己”被世界溫柔相待“,但是有些人,天生很難得到這種待遇。
Isabel是一個8歲跨性別兒童的母親,因看到兒子穿著灰姑娘的裙子覺得很好看,便帶著兒子變性為女孩。國內網友紛紛表示接受不了,認為8歲的兒童連基本的辨識能力和民事行為都不具備,母親無權替兒子做決定。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美國的所謂“政治正確”是政客的一種籠絡人心和選票的手段,尤其是以民主黨尤為更甚。他們不光是矯枉過正,而是已經到了無視別人的正常利益,超出正常邏輯,近乎於變態的做法了。保護弱者,照顧少數人的信仰和利益,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博取名譽和選票,而採取譁眾取寵式的“政治正確”就讓人作嘔。高喊“政治正確”並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無視真正為美國創造價值和財富的人的利益,用一種病態的思維方式來實現所謂的社會公正的理想。美國如果真的按照這些人的思路去治理國家,那麼美國就離衰落不遠了。可以說政治正確,是一道緊箍咒,更是引領美國走向衰敗的宣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