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遺傳和營養都有關係,如缺鈣會有出牙順序紊亂的情況,有可能會有牙列不齊,但也可能是正常的,可暫時先觀察,不要太擔憂,牙齒正畸很容易解決牙列不齊問題. 有按順序萌牙是一般規律,寶寶長牙順序顛倒不在少數,只要牙的質量好是不有關係的。 出生後的6-8個月出中切牙,8-10個月出側切牙,12-16個月出第一乳磨牙,然後是16-20個月出乳尖牙,24-30個月出第二乳磨牙。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按這個順序出牙的。但是也有少數的孩子出牙的順序會有差別相關知識資料,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哦~~*^^*寶寶長牙的順序及注意事項 小兒正常出牙順序是這樣的,先出下面的二對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後是上面的緊貼中切齒的側切牙,而後是下面的側切牙。小兒到1歲時一般能出這八顆乳牙。1歲之後,再出下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緊接著是上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而後出下面的側切牙與第一乳磨牙之間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後是下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共20顆乳牙,全部出齊大約在2-2.5歲。 如果小兒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可能會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嚴重感染或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也會出牙遲緩。 如何護理嬰兒的乳牙呢? 應注意兒童的口腔衛生,培養小兒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並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多數寶寶出牙無特殊反應,但也有少數會出現低熱、暫時性流涎、煩躁、睡眠不安等症狀。寶寶牙齒生長得好壞不僅關係到面部的美觀,更直接影響他們的生長髮育。因此,做好寶寶出牙前後的家庭護理極為關鍵。 保持口腔清潔 寶寶的牙齒快萌出時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方法很簡單,即在餵奶或食用其他輔食後喝幾口白開水,用以沖洗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切忌讓寶寶含著盛有奶液或其他飲食的奶瓶入睡。 進行牙床鍛鍊 快出牙的寶寶會出現經常性流涎、牙肉癢、抓什麼咬什麼的現象。這時,可以使用由矽膠製成的牙齒訓練器,讓寶寶放在口中咀嚼,以鍛鍊寶寶的頜骨和牙床,使牙齒萌出後排列整齊。也可以買磨牙餅,用以促進牙齒萌出。 寶寶出牙晚是什麼原因? 乳牙的牙釉質較薄,牙本質較脆,容易發生齲齒。所以要保持堅固的乳牙,必須供給小兒適當的營養。從嬰兒時期應注意及早防治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供給各種必須的營養,尤其與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鈣、磷的供給,甚為重要。營養的不足會導致出牙推遲或牙質差。 寶寶患了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會妨礙乳牙的發育和生長,佝僂病的發生往往與寶寶出生後日照不足有關,Sunny中的紫外線能夠促使人體面板中一種叫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轉化為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和牙齒髮育必不可少的物質,營養不良往往是由於餵養不當引起的,比如單純給寶寶喂牛奶和米糊類食物,不按時新增輔食,就很容易造成寶寶體內維生素D缺乏和嚴重營養不良,為使寶寶乳牙正常地發育生長,就應防治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因此,在這一時期除全面加強營養外,還應特別注意新增維生素D及鈣、磷等微量元素。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多抱寶寶去戶外曬太陽,因面板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太陽中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3,是人體所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第一、做到合理餵養。及時給寶寶新增輔食,如餅乾、饅頭、蔬菜、水果等,既補充營養,又有助於乳牙的發育。 第二、多曬太陽。冬季出生的寶寶,2個月即可抱出戶外活動,曬太陽的時間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後。應儘量暴露面板讓Sunny直曬,寒冷季節可只露出面部和雙手。曬太陽時要注意保護眼睛,可用紗巾或帽子等物遮擋一下。夏季曬太陽應注意防止面板灼傷,可以在陽臺或樹蔭下活動;冬季要避免著涼而感冒;屋內曬太陽應開啟窗戶,因為紫外線不能透過玻璃。 治療佝僂病除了曬太陽,還應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 ****************************************************************** 長牙寶寶口腔保潔須知 寶寶六、七個月大時,乳牙開始相繼萌發出來,乳牙好壞可能影響日後恆齒髮展,因此在寶寶還不會自己刷牙前,照顧者須負起寶寶口腔保衛工作。每次吃完奶後,以適當硬度的小牙刷或棉花棒,來清潔牙齒,確實作好口腔清潔,亦可避免或減少罹患口腔疾病的機會。 寶寶平均約六個月大時從下顎的大門牙開始長牙,但也可能提早到三、四個月,或延後至十一、二個月才長牙,通常前牙會有前後六個月的差異,後牙的差異甚至可達一年。大約到二歲半時便長滿完整的二十顆乳牙。 乳牙長牙順序&時間 乳牙長牙的順序和約略時間如下,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及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上排牙齒 長牙時間 長牙順序 正中門牙齒 8~12個月 2 側面門牙 9~13個月 3 犬齒 16~22個月 7 第一大臼齒 13~19個月 5 第二大臼齒 25~33個月 10下排牙齒 長牙時間 長牙順序 第二大臼齒 23~31個月 9 第一大臼齒 14~18個月 6 犬齒 17~23個月 8 側面門牙 10~16個月 4 正中門牙齒 6~10個月 1 寶寶乳牙長出快慢,會影響咀嚼能力嗎? 每個寶寶的長牙時間,天生的基因便決定了,只有快慢的分別,無關好壞,牙齒萌出的確實時間並不重要,反而是萌出的順序,較有可能影響日後牙齒的咬合關係,但和恆牙比起來,乳牙咬合不良的情形少之又少,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倒是乳牙太早長出,若沒有好好照顧,當然蛀牙也就提前報到。若長牙時間大於平均時間一年以上,才需尋求醫師的協助,以X光片檢查來確定牙齒的狀況,極少數案例會有天生缺牙的情形,多與全身性的疾病或家族遺傳有關。 “長牙”時常見口腔問題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而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感覺會較舒服,而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因此而感覺疼痛,容易煩躁哭鬧,此時可塗抹表面止痛劑來減緩不適,但寶寶的哭鬧可能也不完全和長牙相關,而是寶寶的腦部發育,讓他開始注意外面的有趣世界,稍有不如意,情緒也就不好了。 在剛長牙的同時,也正是寶寶唾液腺發育漸趨成熟的時候,所以會覺得寶寶口水流個不停,而此時來自媽媽的抗體也漸漸消失中,但寶寶自己的免疫系統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而有發燒的情形;另外這時由於副食品的慢慢加入,容易因食物或飲食習慣的改變,而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 寶寶牙齒黃黃的,為什麼? 剛長出的乳牙是白色,但若有黃色的牙菌斑附著其上,牙齒看起來便黃黃的,若牙齒已有脫鈣現象,也會呈現區域性的黃或白色斑塊。牙菌斑經由刷牙便可去除,初期的脫鈣可經由唾液內的離子成分,或牙齒表面塗氟來幫助再鈣化。 何謂牙菌斑? 口腔內細菌和食物殘渣所混合形成、附著於牙齒上的黃白色薄膜,其中的細菌和食物,均是造成蛀牙的罪魁禍首。將牙菌斑顯示劑以棉籤塗布在牙齒上,漱完口後,若在牙齒上仍殘留有紅色的區域,便表示有牙菌斑附著,此時再以牙刷刷除被染成紅色的牙菌斑。 刷牙增進親子互動 幫已長牙寶寶清潔口腔時,可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以面對面的方式來幫寶寶刷牙;媽媽也可以像牙醫師的位置一樣,將雙腿盤起,讓寶寶的頭靠在小腿上,從寶寶頭部後上方來刷牙;或者讓寶寶躺在媽媽大腿上,媽媽從側方幫寶寶刷牙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就是要找到一個媽媽以及幼兒,都覺得舒服放鬆的姿勢。
與遺傳和營養都有關係,如缺鈣會有出牙順序紊亂的情況,有可能會有牙列不齊,但也可能是正常的,可暫時先觀察,不要太擔憂,牙齒正畸很容易解決牙列不齊問題. 有按順序萌牙是一般規律,寶寶長牙順序顛倒不在少數,只要牙的質量好是不有關係的。 出生後的6-8個月出中切牙,8-10個月出側切牙,12-16個月出第一乳磨牙,然後是16-20個月出乳尖牙,24-30個月出第二乳磨牙。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按這個順序出牙的。但是也有少數的孩子出牙的順序會有差別相關知識資料,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哦~~*^^*寶寶長牙的順序及注意事項 小兒正常出牙順序是這樣的,先出下面的二對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後是上面的緊貼中切齒的側切牙,而後是下面的側切牙。小兒到1歲時一般能出這八顆乳牙。1歲之後,再出下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緊接著是上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而後出下面的側切牙與第一乳磨牙之間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後是下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共20顆乳牙,全部出齊大約在2-2.5歲。 如果小兒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可能會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嚴重感染或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也會出牙遲緩。 如何護理嬰兒的乳牙呢? 應注意兒童的口腔衛生,培養小兒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並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多數寶寶出牙無特殊反應,但也有少數會出現低熱、暫時性流涎、煩躁、睡眠不安等症狀。寶寶牙齒生長得好壞不僅關係到面部的美觀,更直接影響他們的生長髮育。因此,做好寶寶出牙前後的家庭護理極為關鍵。 保持口腔清潔 寶寶的牙齒快萌出時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方法很簡單,即在餵奶或食用其他輔食後喝幾口白開水,用以沖洗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切忌讓寶寶含著盛有奶液或其他飲食的奶瓶入睡。 進行牙床鍛鍊 快出牙的寶寶會出現經常性流涎、牙肉癢、抓什麼咬什麼的現象。這時,可以使用由矽膠製成的牙齒訓練器,讓寶寶放在口中咀嚼,以鍛鍊寶寶的頜骨和牙床,使牙齒萌出後排列整齊。也可以買磨牙餅,用以促進牙齒萌出。 寶寶出牙晚是什麼原因? 乳牙的牙釉質較薄,牙本質較脆,容易發生齲齒。所以要保持堅固的乳牙,必須供給小兒適當的營養。從嬰兒時期應注意及早防治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供給各種必須的營養,尤其與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鈣、磷的供給,甚為重要。營養的不足會導致出牙推遲或牙質差。 寶寶患了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會妨礙乳牙的發育和生長,佝僂病的發生往往與寶寶出生後日照不足有關,Sunny中的紫外線能夠促使人體面板中一種叫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轉化為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和牙齒髮育必不可少的物質,營養不良往往是由於餵養不當引起的,比如單純給寶寶喂牛奶和米糊類食物,不按時新增輔食,就很容易造成寶寶體內維生素D缺乏和嚴重營養不良,為使寶寶乳牙正常地發育生長,就應防治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因此,在這一時期除全面加強營養外,還應特別注意新增維生素D及鈣、磷等微量元素。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多抱寶寶去戶外曬太陽,因面板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太陽中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3,是人體所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第一、做到合理餵養。及時給寶寶新增輔食,如餅乾、饅頭、蔬菜、水果等,既補充營養,又有助於乳牙的發育。 第二、多曬太陽。冬季出生的寶寶,2個月即可抱出戶外活動,曬太陽的時間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後。應儘量暴露面板讓Sunny直曬,寒冷季節可只露出面部和雙手。曬太陽時要注意保護眼睛,可用紗巾或帽子等物遮擋一下。夏季曬太陽應注意防止面板灼傷,可以在陽臺或樹蔭下活動;冬季要避免著涼而感冒;屋內曬太陽應開啟窗戶,因為紫外線不能透過玻璃。 治療佝僂病除了曬太陽,還應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 ****************************************************************** 長牙寶寶口腔保潔須知 寶寶六、七個月大時,乳牙開始相繼萌發出來,乳牙好壞可能影響日後恆齒髮展,因此在寶寶還不會自己刷牙前,照顧者須負起寶寶口腔保衛工作。每次吃完奶後,以適當硬度的小牙刷或棉花棒,來清潔牙齒,確實作好口腔清潔,亦可避免或減少罹患口腔疾病的機會。 寶寶平均約六個月大時從下顎的大門牙開始長牙,但也可能提早到三、四個月,或延後至十一、二個月才長牙,通常前牙會有前後六個月的差異,後牙的差異甚至可達一年。大約到二歲半時便長滿完整的二十顆乳牙。 乳牙長牙順序&時間 乳牙長牙的順序和約略時間如下,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及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上排牙齒 長牙時間 長牙順序 正中門牙齒 8~12個月 2 側面門牙 9~13個月 3 犬齒 16~22個月 7 第一大臼齒 13~19個月 5 第二大臼齒 25~33個月 10下排牙齒 長牙時間 長牙順序 第二大臼齒 23~31個月 9 第一大臼齒 14~18個月 6 犬齒 17~23個月 8 側面門牙 10~16個月 4 正中門牙齒 6~10個月 1 寶寶乳牙長出快慢,會影響咀嚼能力嗎? 每個寶寶的長牙時間,天生的基因便決定了,只有快慢的分別,無關好壞,牙齒萌出的確實時間並不重要,反而是萌出的順序,較有可能影響日後牙齒的咬合關係,但和恆牙比起來,乳牙咬合不良的情形少之又少,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倒是乳牙太早長出,若沒有好好照顧,當然蛀牙也就提前報到。若長牙時間大於平均時間一年以上,才需尋求醫師的協助,以X光片檢查來確定牙齒的狀況,極少數案例會有天生缺牙的情形,多與全身性的疾病或家族遺傳有關。 “長牙”時常見口腔問題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而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感覺會較舒服,而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因此而感覺疼痛,容易煩躁哭鬧,此時可塗抹表面止痛劑來減緩不適,但寶寶的哭鬧可能也不完全和長牙相關,而是寶寶的腦部發育,讓他開始注意外面的有趣世界,稍有不如意,情緒也就不好了。 在剛長牙的同時,也正是寶寶唾液腺發育漸趨成熟的時候,所以會覺得寶寶口水流個不停,而此時來自媽媽的抗體也漸漸消失中,但寶寶自己的免疫系統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而有發燒的情形;另外這時由於副食品的慢慢加入,容易因食物或飲食習慣的改變,而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 寶寶牙齒黃黃的,為什麼? 剛長出的乳牙是白色,但若有黃色的牙菌斑附著其上,牙齒看起來便黃黃的,若牙齒已有脫鈣現象,也會呈現區域性的黃或白色斑塊。牙菌斑經由刷牙便可去除,初期的脫鈣可經由唾液內的離子成分,或牙齒表面塗氟來幫助再鈣化。 何謂牙菌斑? 口腔內細菌和食物殘渣所混合形成、附著於牙齒上的黃白色薄膜,其中的細菌和食物,均是造成蛀牙的罪魁禍首。將牙菌斑顯示劑以棉籤塗布在牙齒上,漱完口後,若在牙齒上仍殘留有紅色的區域,便表示有牙菌斑附著,此時再以牙刷刷除被染成紅色的牙菌斑。 刷牙增進親子互動 幫已長牙寶寶清潔口腔時,可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以面對面的方式來幫寶寶刷牙;媽媽也可以像牙醫師的位置一樣,將雙腿盤起,讓寶寶的頭靠在小腿上,從寶寶頭部後上方來刷牙;或者讓寶寶躺在媽媽大腿上,媽媽從側方幫寶寶刷牙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就是要找到一個媽媽以及幼兒,都覺得舒服放鬆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