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笑書籤

    現在社會中大多數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而且是一種極度焦慮的心態。

    第一,這種心態源自於對孩子的愛。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過上衣食無憂,財富自由的生活。這是一種自然的愛,體現在現在社會的巨大競爭中,是在合理不過的。

    第二,源自於父母的攀比與虛榮心理。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玩笑,逢逢年過節時,孩子就成了家長在親戚面前顯擺的工具。比如在親戚朋友面前唱個歌,跳個舞,彈個鋼琴,演奏個樂器。家長總覺得自己孩子有天生的優越性。

    第三,對孩子的培養有著家長巨大的身份投影。

    所謂身份投影就是把自己沒有完成的事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想透過自己孩子來完成和體現出來。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小時候我什麼樂器都不會,沒那個條件,現在一定不要讓孩子也走我同樣的路。

    最終在以上種種寄託未能達到圓滿的時候,父母就自然而然的把不滿與怒火遷怒到孩子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這對於孩子有些許不公平,他們沒得選擇只能順應父母的安排。

    這裡我們不能完全否定父母培養孩子的心理和做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也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例如孩子對某一個興趣班,確實興趣不在那方面,那麼我們就不要強制他們了。

    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平凡的孩子,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裡的平凡並不意味著慵懶墮落。

    家長少一些焦慮,孩子多一份快樂。

  • 2 # 曉喻說事

    給孩子發洩生活中的不利,這是父母情緒的一種表現形式。經常給孩子發洩生活不滿的家長是成年人情緒失控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值得反思的教育現象。

    1. 作為成年人,生活本身不易,不如意之事經常會發生,會導致家長生氣、抱怨、無助、煩躁等,這都是可能生氣發洩的導火索,不良情緒的排解方式有很多,奈何很多家長就會選擇最簡單粗暴的那一個,直接發一頓脾氣,好像就消氣了,這對大人來說是解氣了,可是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憑什麼無辜的孩子就要承擔這一切呢?往往家長會把生活中的怒火,和孩子做的某一件不妥當的事情聯絡起來,這就是對孩子發火的理由,外因是孩子做的某件事,其實內因就是父母對生活的種種無法排解的壓力導致的。

    2. 不良情緒一定要排解的,看書學習情緒舒緩可能這些方式對於某些家長做不到,可能也理解不了,但是,即便是簡單粗暴的發洩情緒,可是為什麼發洩物件是孩子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對孩子發火,又不能怎麼樣,孩子頂多哭一場,哄一下就好了;付出的代價是可以接受的,試想一下,有不良情緒了,你對領導同事或者父母愛人發瀉一下,那必定會引起一場更大的災難。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人們犯錯誤也會選擇代價小的物件。這種經常被父母拿來出氣的孩子會演變成兩種不同型別,一種越來越孤僻、沉默寡言,另一種是脾氣急躁、易怒,這兩種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如果家長和孩子關係處理不好,都會產生特別不良的影響,甚至導致家庭悲劇的發生!

    在此,呼籲各位家長朋友,做好自己的角色,生活中的不易大人想辦法去處理解決,不良情緒自己找一個合適的途徑發洩出來,不要經常把各種不如意發洩給孩子,孩子不是處理不良事務的垃圾桶,想讓孩子優秀,請先不要給孩子倒垃圾!

  • 3 # 懶媽育二寶

    我覺得不是所有父母都喜歡這樣的吧!

    只要真正關注孩子成長的父母,他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時候的我就是父母不良情緒發洩的物件。所以從小我就自卑自閉。

    自己學了教育專業後,懂得了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同時也是因為從小的陰影時刻提醒著我,對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平和,要尊重。

    但是我也能理解我的父母為什麼會對我發洩情緒。生活不易,父母之間相處也不易,當他們在為生活所累、為情感所累時,孩子再來給他增添壓力,自然就爆發了。其實,他們並不是有意對孩子發洩,只是剛好孩子在他煩惱的時候打擾了他。

  • 4 # 築夢驛站

    父母將生活中的不開心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有一大半是習慣性的,這些父母大多在心裡將孩子們視為附屬品,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該怎麼教育別人無權干涉,長時間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父母會產生病態的教育思維。

    案例一:2019年8月7日發生的一樁痛心疾首的事情,8月7日鄒平市公安發出一則警情通報:當天18時鄒平市人民醫院接到一名7歲女童,經傷口檢查發現全身上下有多處淤青、傷痕,女童經搶救無效死亡。經公安調查核實,該名女童因吃飯習慣不好而被母親訓斥毆打,後送進醫院實施搶救,搶救無效死亡,其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經過調查,公安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存在較大的家庭矛盾,夫妻雙方離婚後考慮到孩子的問題又復婚,由於兩夫妻離婚後孩子一直跟著奶奶生活,7歲時要正式進入學堂,而且需要父母的陪伴,兩人隨即復婚。復婚後夫妻雙方任然存在矛盾,而僅僅因為小女孩吃飯速度慢,其母親就不斷髮出警告並下狠手棍棒相待,最終導致年幼的生命終結。

    案例二:年輕的爸爸獨自在外地打工,因工作辛苦,生活潦倒,妻子的離開等等原因,6歲的女兒在身邊因為調皮被揍,施暴時用到了皮鞭、巴掌、拳頭等。被毒打半個小時後女兒顫巍巍的告訴自己父親:“爸爸,我站不起來了。”

    父母衝自己兒女發火前到底在想什麼?但凡是存在一絲絲的人性,在孩子哭喊和求饒的時候,也會有心痛的感覺吧。

    其實生活中這種事情有很多,雖然很多家庭中教育孩子並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在我們現當下的生活中,可能存在50%以上的父母會多多少少的將不良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性自私和醜陋的一面。

    任何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同時也會因為身邊的人而形成自己的社會關係鏈,但很多父母在沒能力實現自己夢想和想法的時候會產生憤懣,不平衡的心理,同時還會將導致這種結局的原因歸咎於別人身上,這也就導致了夫妻間的爭吵,家暴,虐待孩子等事情。

    因此,我想說,不論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感到不滿,但凡你為人父母了,就應該趕快轉變思維,讓自己儘快適應為人父母這個社會角色。試著去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給不了她/他愛,也請不要傷害他們。

  • 5 # 名師聊家教

    把小孩當作出氣筒,在一些家庭中是經常見到,倒不是父母喜歡,而是無意識。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工作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鬱悶在心中,在單位中不好發洩,在朋友中也不好發洩,常常回到家中,自己的小孩就成了他發洩的物件。在這些人的心中,小孩成了他的私有財產,認為對自己小孩發脾氣,打罵一下沒有什麼不得了,過後,哄一下小孩就行了,甚至哄就不用哄,過會兒小孩自然就沒事了。

    這樣的家庭,缺乏民主的氛圍,在這樣家庭的父母心中,根本沒有將小孩當成家庭的一員,平等對待,更談不上對小孩的尊重。想罵就罵,想打就打,家暴習以為常。這樣的氛圍成長起來的小孩,心理慢慢形成自卑;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讓小孩形成遷怒於他人,容易形成攻擊性,成為問題小孩;父母如果經常對小孩發火,打罵,讓小孩的心智受到摧殘,會讓小孩從小就埋下仇恨的種子,仇恨他人,仇恨社會。這樣的結果,不利於小孩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長。

    每一個人,無論工作或生活,都會遇到不開心煩惱的事,讓人生氣。但回到家庭,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把這些煩惱拋開,高興面對自己的家庭成員,共同營造快樂和睦的氛圍。對待自己的小孩,應該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客氣商量,平等對待。家庭有事,大家協商;家庭有困難,一起克服。作為大人,雖是小孩的父母,更應該成為小孩的朋友。讓小孩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和少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書的流程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