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山飛雨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整壽,這一年也是甲午戰爭爆發之年。

    為了給慈禧祝壽,清廷提前兩年就開始籌備。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二,光緒帝就降諭旨,派禮親王世鐸、慶郡王亦劻、大學士額勒和布、張之萬、福錕、戶部尚書熙敬、翁同龢、禮部尚書昆岡、李鴻藻、兵部尚書許庚身、工部尚書松溎、孫家鼐,總辦萬壽慶典。次年春,又專門成立了臨時機構慶典處。

    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原定在頤和園受賀禮,由於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慈禧只好對生靈塗炭表示痛心,併發出“頤和園受賀禮,宜即行停辦”的旨意,把受禮地點改在宮中進行。但因為準備工作提前兩年就開始了,所以並未因此有所節儉,而且不久又下令動用軍費餉銀1000000兩,動用鐵路工程經費2000000兩,又向各省及在京部院衙門攤派2900000兩,供慶壽之用。

    衣:為慶壽要給慈禧置辦新衣,並非做一身,曾交給當時著名的蘇州、杭州、江南三大織造府承製,其中製成各色龍袍、龍褂5000件,用去各色綢緞紗羅等5977匹,成衣和衣料共耗銀232000餘兩。

    冊寶首飾:在慈禧在壽宴當日,還要上皇太后徽號,僅僅是江蘇織造府繡刻的玉寶和玉冊就耗銀1923兩。工部打造盛裝印璽的金箱,金印池,金錢,共用八成色金243兩,加上打造首飾器皿,責令粵海關採辦籌措足金10000兩。

    車轎:慈禧平時住頤和園,慶壽為了顯示氣派,光緒要率皇后和二妃往迎,諸人的金輦轎輿本來都有,但也要做新的,光慈禧太后的一乘金輦就用銀76913兩;此外還要備四人暖轎、亮轎各2乘,8人暖轎、亮轎各2乘,這8輛轎子用銀12500兩;再加上皇帝和后妃的7乘轎子、裝飾轎子的圍簾、坐褥、絛絡;加上慈禧乘坐的黃漆車,光緒帝乘坐的硃紅漆車,后妃嬪乘坐的黃油車一共有11輛,以及慈禧的役使宮女使用的青車30輛,修理舊車九十餘輛等,車轎方面的費用加起來共耗銀183000餘兩。

    裝修:為慶賀慈禧六十大壽,讓人提前把紫禁城內外裝飾一新,在紫禁城、頤和園、萬壽寺、西苑等處架設彩殿、綵棚,合計架彩488間,綵綢1114處,耗費材料和人工費866600兩。

    慶典期間頤和園各處彩殿綵棚等耗銀460878兩。

    對養心殿、太極殿、體和殿和東西六宮以及頤和園等處的修繕,共計耗銀約764000餘兩。

    紫禁城、頤和園等大殿宮闕的裝飾,別的不算,各宮闕殿宇、門座、甬路安設的各式紗燈就多達6400只,耗銀200000兩。

    修理宮殿光慈寧宮一處工程就耗銀350000兩。

    點景:為增加喜慶氣氛,效仿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慶壽期間各處添設“點景”。從頤和園到紫禁城一路經過之處,道路兩旁搭設樓臺殿閣、牌樓戲臺等,並派遣官兵、茶役、僧眾、樂師等,共耗銀2400000兩。

    演戲:慈禧慶壽的所有活動中,最隆重的還應數朝賀、筵宴及演戲等場面,開支非常大,不管是在宮裡還是在頤和園,慈禧都設了很多處戲臺,並置辦各類戲服和道具等物品,光慶壽演戲一項,耗去白銀520000餘兩。

    下圖戲單和賞銀中,可以看到楊小樓、王鳳卿、朱素雲等名角的名字。

    儀仗隊:慈禧極好虛榮排場,無論去何處都有浩浩蕩蕩的儀仗隊,儀仗隊各項差役人員的服裝等項用銀150000餘兩,黃金364兩。

    恩賞:慈禧慶壽期間,還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等人加以賞賜,共用如意1000柄,瓷瓶500件,朝珠840掛,銅手爐1000個,各類蟒鍛、八絲緞400匹,各色綢緞紡絲5600餘匹,等等。此類共計耗銀約290000兩。

    總結:慈禧的六十大壽,揮霍的白銀總計不下10000000兩,而晚清時期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大約3000萬兩,慈禧這一個生日幾乎花了國家半年的財政收入。

    這一年是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1895年4月17日請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

  • 2 # 貓眼觀史

    清政府早在之前就打算撥3千萬兩銀子給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舉辦一次盛大的慶壽典禮,慈禧太后滿心歡喜,手舞足蹈,整個人也神清氣爽,想到自己馬上又可以嘚瑟顯擺,心裡無比的激動。

    可是最後卻什麼也沒辦成,只能憋屈在寧壽宮,原本風風光光的六十大壽典禮就這樣泡湯了,這又是為何?

    當時得知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整個北京城的官員一個個放下手中的工作,一心想著送什麼禮物好?為了用更多的銀兩去購買壽禮,官員們想方設法,最後將魔爪伸向了百姓,從百姓身上撈錢,用來給慈禧過壽。

    慈禧自己也早在一年前就開始籌備,特意在北京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和東北角,建立西樓的新華書店以及東樓的工商銀行。這兩座樓就是為慶賀慈禧六十大壽而建。

    慈禧自己原本的計劃是當天

    早晨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

    然後大排鑾駕,浩浩蕩蕩,出皇宮西華門、走北長街、折向西安門大街、途經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再經過新街口、出西直門、最後直奔頤和園。

    到了頤和園就將事先安排好的戲曲排出,自己邊聽戲邊設宴。

    慈禧命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負責所有事宜,要求超過當年乾隆的氣派,在慈禧經過的那些地方,必須沿途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臺、彩殿、牌樓;

    除此之外還要組織僧道唸經、戲班演戲,讓慈禧在途中不會覺得苦悶。

    然而所有都已經準備就緒,一件事徹底打破了慈禧得計劃。

    1894 年,日本艦隊在黃海挑起甲午戰爭,8月雙方互下戰書,因為戰爭攪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

    慈禧自己也知道國家戰事吃緊,哪裡還有臉鋪張浪費,軍費都不足,最後不得不取消原定計劃。

    同年9月25日下旨,取消在頤和園的慶典及沿途的 “ 點景 ” 工程。

    而慈禧的六十大壽,也就是1894年11月7日 當天,只是在寧壽宮中黯然度過的。

    慈禧當晚心想,要是能活到七十歲,我一定要加倍補回來!!!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步成詩這個成語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