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法:
是以產品品種為產品成本計算物件,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企業,深受它們的青睞。以每一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物件,分別設定產品成本明細帳。
2、分批法
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在小批單件生產的企業中,企業的生產活動基本上是根據定貨單位的訂單簽發工作號來組織生產的,按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往往與按定單計算產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訂單法。
3、逐步結轉—分步法
分步法也稱 “計劃半成品成本法”。按產品的生產步驟先計算半成品成本,再隨實物依次逐步結轉,最終計算出產成品成本。即從第一步驟開始,先計算該步驟完工半成品成本,並轉入第二步驟,加上第二步驟的加工費用,算出第二步驟半成品成本,再轉入第三步驟,依此類推。
到最後步驟算出完工產品成本。逐步結轉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後,不是立即轉入下一步驟,而是透過中間成品庫週轉時,應設立“自制半成品”明細賬。當完工半成品入厙時,借記“自制半成品”科目,貸記“基本生產”科目。
步驟複雜生產的大批次生產企業可以運用逐步結轉分步法。
4、平行結轉分步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並不隨半成品實物的轉移而結轉,而是在哪一步驟發生就留在該步驟的成本明細帳內,直到最後加工成產成品,才將其成本從各步驟的成本明細帳轉出的方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適用於多步驟複雜生產。
5、分類法
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算法、作業成本核算法。
輔助方法:
1、移動平均成本
原理:在移動平均價格控制下,每次收貨、收到發票、及/或訂單結算後計算新的物料價格。物料價格透過總存貨價值與總庫存物料數量計算得到。
優點:使用移動平均價格的優點在於,因自制與外購物料產生的差異均可引起物料價格與庫存價值的更新。因為物料價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
原則上說,物料發放將以當前價格估算。僅在特定情況下,差異分攤至財務會計中的價格差異科目而不是物料庫存。移動平均價格僅在以下情況下體現其優勢:在最低生產水平下關注物料估算資訊;所有差異立即發生;物料價格不會因系統過賬順序而扭曲。
不足:使用移動平均價格的主要缺點是評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價格幾乎完全依賴於系統中物料發放的時間點。例如,如果在系統中收到發票的記賬晚於貨物發放,發票價值不會反映在發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實際採購成本估價。
移動平均價格也不能保證生產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產流程改變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識別不出,同時由於缺乏標杆,在獲利性分析中比較不同區域的成果就沒什麼實際意義。由於記入先前期間的貨物移動並未按原期間的價格估價。
而是按當前移動平均價格估價,所以移動平均成本不依賴於期間,這將導致物料估價不正確。移動平均價格的又一個問題是,任何錯誤輸入都能引起物料價格立即不必要的改變。任何之後的貨物發放都將按此錯誤物料價格立即估價。
2、標準成本
原理:透過標準價格控制,貨物移動以至少在一個期間內恆定的價格進行估價。物料標準價格通常是標準成本估價的結果。
優點:透過使用標準價格,所有物料移動以至少在一個期間內不變的價格進行估價。因此,標準價格確保了生產過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並使生產差異明晰化。
期間價格(標準價格)在使用期間成本管理時是非常有用。標準價格可作為標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產方法,或在獲利性分析中比較物料在不同市場細分中的邊際貢獻。
不足:因為標準價格在整個期間都是恆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間內發生的實際成本。會導致在此期間內採購價格改變很大或生產方法改變的物料估算價格不精確。此問題隨著多層次生產方式中的每一新生產步驟而不斷加深。意味著產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資訊。
物料庫存價值不能反映當前採購成本,因為與標準價格的差異被收集在財務會計中的價格差異科目中而不對物料庫存科目進行修正。價格差異科目中收集到的差異不能再分攤到單個物料。也就是說,不能分攤到物料主資料。
3、物料帳
原理:使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元件來確保用最新資訊計算實際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該元件使用該期間發生的實際成本在期末計算出平均價格。之後可用此平均價格估價該區間的物料存貨。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元件裡,使用標準價格進行物料預估價。
優點:當使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元件時,在當前期間內僅能使用標準價格作為預估價格。在期末使用此元件按本期間的實際發生成本計算物料平均價格。
然後用此平均價格來估算本期間的物料庫存價值。因此,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既包含了標準成本價格控制的優點也包含了移動平均價格的優點。若使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仍應對原材料及貿易商品進行標準價格控制以確保生產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這樣做,生產中差異才會十分明晰。
不足:在產品(WIP)不包含在實際成本核算中,換句話說,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貨至倉庫發生在以後期間,所有本月生產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沖期間處理。當透過在製品確定重新過賬回沖成本到在製品科目時,不調整實際數量結構。
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業的價差,完全在當月的產出品中體現。如果未交貨,價差“不包括”在物料與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貨至倉庫,所有回沖的零件與作業的價差均分攤到此部分交貨品上。將造成完成品生產價格不切實際。
由於數量結構中總包括所有已確定的作業,因此僅對相關期間的交貨計算計劃與實際價格差異。如果交貨錯誤,成本仍分攤至成本中心。在製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與作業的標準成本估價。不會進行實際價格重估。
擴充套件資料:
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
在現代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預測、決策、分析、控制和核算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預測、決策中要進行成本的分析,要對企業之前核算的資料進行研究,並且核算的資料也是其他各個環節的依據。小微企業實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作用如下:
發現客戶利潤貢獻度。成本分析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發現不同客戶對小微企業的利潤貢獻度(包括利潤率和利潤額),由於產品的利潤率和客戶的加權平均利潤率是不同的。
所以,小微企業要不斷篩選、開發有價值的產品和客戶,併為此類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得到最大的利潤收益。
建立業務考核的參考。市場競爭的激勵程度迫使小微企業必須制定多項指標對業務員的業績進行考核,業務質量指標理應成為其中之一。
所謂業務質量也就是產品的計劃毛利(成交價與產品的計劃成本價的差異)。但不能簡單地把產品的實際成本失控歸咎於業務員。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強的業務標準,業務員的業務取向就可得到正確的引導,從而可以使小微企業降低業務風險。
企業透過實行各種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潤率,降低企業業務風險,促使企業各部門更加重視成本控制,調動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成本核算是加強小微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對企業的利潤政策、週轉政策和結構政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收益。
1、品種法:
是以產品品種為產品成本計算物件,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企業,深受它們的青睞。以每一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物件,分別設定產品成本明細帳。
2、分批法
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在小批單件生產的企業中,企業的生產活動基本上是根據定貨單位的訂單簽發工作號來組織生產的,按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往往與按定單計算產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訂單法。
3、逐步結轉—分步法
分步法也稱 “計劃半成品成本法”。按產品的生產步驟先計算半成品成本,再隨實物依次逐步結轉,最終計算出產成品成本。即從第一步驟開始,先計算該步驟完工半成品成本,並轉入第二步驟,加上第二步驟的加工費用,算出第二步驟半成品成本,再轉入第三步驟,依此類推。
到最後步驟算出完工產品成本。逐步結轉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後,不是立即轉入下一步驟,而是透過中間成品庫週轉時,應設立“自制半成品”明細賬。當完工半成品入厙時,借記“自制半成品”科目,貸記“基本生產”科目。
步驟複雜生產的大批次生產企業可以運用逐步結轉分步法。
4、平行結轉分步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並不隨半成品實物的轉移而結轉,而是在哪一步驟發生就留在該步驟的成本明細帳內,直到最後加工成產成品,才將其成本從各步驟的成本明細帳轉出的方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適用於多步驟複雜生產。
5、分類法
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算法、作業成本核算法。
輔助方法:
1、移動平均成本
原理:在移動平均價格控制下,每次收貨、收到發票、及/或訂單結算後計算新的物料價格。物料價格透過總存貨價值與總庫存物料數量計算得到。
優點:使用移動平均價格的優點在於,因自制與外購物料產生的差異均可引起物料價格與庫存價值的更新。因為物料價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
原則上說,物料發放將以當前價格估算。僅在特定情況下,差異分攤至財務會計中的價格差異科目而不是物料庫存。移動平均價格僅在以下情況下體現其優勢:在最低生產水平下關注物料估算資訊;所有差異立即發生;物料價格不會因系統過賬順序而扭曲。
不足:使用移動平均價格的主要缺點是評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價格幾乎完全依賴於系統中物料發放的時間點。例如,如果在系統中收到發票的記賬晚於貨物發放,發票價值不會反映在發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實際採購成本估價。
移動平均價格也不能保證生產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產流程改變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識別不出,同時由於缺乏標杆,在獲利性分析中比較不同區域的成果就沒什麼實際意義。由於記入先前期間的貨物移動並未按原期間的價格估價。
而是按當前移動平均價格估價,所以移動平均成本不依賴於期間,這將導致物料估價不正確。移動平均價格的又一個問題是,任何錯誤輸入都能引起物料價格立即不必要的改變。任何之後的貨物發放都將按此錯誤物料價格立即估價。
2、標準成本
原理:透過標準價格控制,貨物移動以至少在一個期間內恆定的價格進行估價。物料標準價格通常是標準成本估價的結果。
優點:透過使用標準價格,所有物料移動以至少在一個期間內不變的價格進行估價。因此,標準價格確保了生產過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並使生產差異明晰化。
期間價格(標準價格)在使用期間成本管理時是非常有用。標準價格可作為標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產方法,或在獲利性分析中比較物料在不同市場細分中的邊際貢獻。
不足:因為標準價格在整個期間都是恆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間內發生的實際成本。會導致在此期間內採購價格改變很大或生產方法改變的物料估算價格不精確。此問題隨著多層次生產方式中的每一新生產步驟而不斷加深。意味著產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資訊。
物料庫存價值不能反映當前採購成本,因為與標準價格的差異被收集在財務會計中的價格差異科目中而不對物料庫存科目進行修正。價格差異科目中收集到的差異不能再分攤到單個物料。也就是說,不能分攤到物料主資料。
3、物料帳
原理:使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元件來確保用最新資訊計算實際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該元件使用該期間發生的實際成本在期末計算出平均價格。之後可用此平均價格估價該區間的物料存貨。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元件裡,使用標準價格進行物料預估價。
優點:當使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元件時,在當前期間內僅能使用標準價格作為預估價格。在期末使用此元件按本期間的實際發生成本計算物料平均價格。
然後用此平均價格來估算本期間的物料庫存價值。因此,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既包含了標準成本價格控制的優點也包含了移動平均價格的優點。若使用實際成本核算/物料帳,仍應對原材料及貿易商品進行標準價格控制以確保生產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這樣做,生產中差異才會十分明晰。
不足:在產品(WIP)不包含在實際成本核算中,換句話說,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貨至倉庫發生在以後期間,所有本月生產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沖期間處理。當透過在製品確定重新過賬回沖成本到在製品科目時,不調整實際數量結構。
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業的價差,完全在當月的產出品中體現。如果未交貨,價差“不包括”在物料與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貨至倉庫,所有回沖的零件與作業的價差均分攤到此部分交貨品上。將造成完成品生產價格不切實際。
由於數量結構中總包括所有已確定的作業,因此僅對相關期間的交貨計算計劃與實際價格差異。如果交貨錯誤,成本仍分攤至成本中心。在製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與作業的標準成本估價。不會進行實際價格重估。
擴充套件資料:
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
在現代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預測、決策、分析、控制和核算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預測、決策中要進行成本的分析,要對企業之前核算的資料進行研究,並且核算的資料也是其他各個環節的依據。小微企業實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作用如下:
發現客戶利潤貢獻度。成本分析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發現不同客戶對小微企業的利潤貢獻度(包括利潤率和利潤額),由於產品的利潤率和客戶的加權平均利潤率是不同的。
所以,小微企業要不斷篩選、開發有價值的產品和客戶,併為此類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得到最大的利潤收益。
建立業務考核的參考。市場競爭的激勵程度迫使小微企業必須制定多項指標對業務員的業績進行考核,業務質量指標理應成為其中之一。
所謂業務質量也就是產品的計劃毛利(成交價與產品的計劃成本價的差異)。但不能簡單地把產品的實際成本失控歸咎於業務員。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強的業務標準,業務員的業務取向就可得到正確的引導,從而可以使小微企業降低業務風險。
企業透過實行各種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潤率,降低企業業務風險,促使企業各部門更加重視成本控制,調動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成本核算是加強小微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對企業的利潤政策、週轉政策和結構政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