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vcjjvvv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 2 # 小草115

    有一首曲子《高山流水》曾被帶上太空,放在一張鍍金唱片裡。因為這裡面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人生苦短,知音難尋;雲煙萬里,佳話千載。”要說起“朋友”二字的代表人物那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千古楷模“伯牙絕弦”,流傳至今依然歷久彌新,給後人以啟迪。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表明了友情的標準,歷經千年,如今讀來,依然蕩氣迴腸,耐人尋味。

    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有一個從小酷愛音樂,琴藝高超的外交官叫俞伯牙,他為了苦練琴藝,曾經到東海的蓬萊山整日與山為朋,與海為伴,來感受大自然的波瀾壯闊,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琴藝。俞伯牙身處孤島,雖然成為了一代琴師得到了許多人的讚揚,但是真正能聽懂他曲子內涵的人卻沒有。

    有一年他奉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所乘的船遇到了風浪,被迫無奈之下停在了漢陽江口的一座小山腳下,晚上,風浪平息,望著天空中那一輪皎皎的明月,琴興大發,當時彈奏一曲,當他陶醉的沉浸在自己的琴聲中時,發現有一個人一動不動地站在岸邊,心中大驚,琴絃被撥斷。

    站在岸邊的這個人告訴他,自己只是一個砍柴的樵夫,因聽到琴聲美妙,情不自禁偷聽。俞伯牙鄙夷不屑,心想一個砍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聲?於是發問自己談的是什麼曲子。樵夫對答如流,而且說出所彈古琴是伏羲所造的“瑤琴”,並說出此琴來歷。

    俞伯牙不敢小覷,暗自佩服,於是把自己在東海蓬萊山所悟曲目又彈一遍,讓樵夫述說其中之意。當俞伯牙彈奏的琴聲高亢的時候,砍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平緩時砍柴人說:“這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直抒胸臆,無人能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想不到,在這荒山野嶺,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忙問砍柴人姓名,原來他叫鍾子期,忙把他邀請至船上和他喝起酒來。倆人相見恨晚,越談越投機,結為異性兄弟,約定明年的此時再到這裡相會,之後和鍾子期灑淚而別。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而至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盼啊望啊,都沒有看到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用琴聲來召喚這位知音,彈了好久,還是不見人影。第二天,俞伯牙上岸打聽鍾子期的下落。

    有一位老者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者的述說,伯牙悲痛萬分,他來到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古曲《高山流水》。

    彈罷之後,他挑斷了伏羲所造的“瑤琴”上的所有琴絃,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難過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這琴還彈給誰聽?” 兩位“知音”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 “知音”一詞也流傳至今。

    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俞伯牙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難怪俞伯牙說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想表達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我想這也是它能夠流傳千年的原因所在,願我們都能擁有這樣的情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對她執政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