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農村的時候想到鎮上生話,到鎮上了又想進縣城,在縣城買了房安了家又想進省城,省城買了房又想進京城。為什麼自已老喜歡折騰自己?人的慾望為什麼滿足不了呢?
15
回覆列表
  • 1 # 李志勇LZY

    個人談慾望,可給出六種情況。一、人體的基本物質性境間的需求維宜。二、為了吸呼飲食收放勞逸的更優。三、毛皮手腳肢身頭等的存良。四、不斷續新智慧需要的多方提升。五、左朋右鄰追求時尚提高求爭。六、大千慾望;顧不上的;重病沒思;想欲追求容易出現,時有或無,對待滿足很不統一。以上僅供參考,謝謝送來邀答。

  • 2 # 修行就是一場

    我們很難看到因為匱乏所滋生出來的貪婪和佔有,以為那就是現實的正常的需要。而這些佔有的慾望,只會讓一個人停留在怎麼都“不夠”的匱乏中,無法擁有平靜的滿足的體驗。濫用物質是一個診斷,我想,這些被濫用的物質不僅包括藥品、酒精、性,也包括各種吃的、穿的、用的。濫用的不是物質,而是慾望。

    人生的幸福,不在於富足,而在於滿足。滿足不在於多加燃料,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累積財富,而在於減少慾念。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而生命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盡的慾望,又怎能得到滿足?放下貪慾,追求平實簡樸的生活,是獲取幸福的最簡單的方法。

    智慧啟引『可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開啟心靈觀看過自己的慾望?夢想好像永無止境,我們的心永遠在不滿足狀態。人是很奇妙的動物,我們內心無時不充滿著無限的慾望,也在奮力將慾望收繳於自己囊中,卻沒有一個真正滿足和快樂的時候。事實上,慾望是本能,慾望的本質是不滿足,人人都如此,即使無比富有。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排斥慾望,從另一個角度,適當的慾望能促進我們過得更好。試著瞭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欲求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根據心靈真正的聲音去找尋想要的生活。我們可以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達不到某個設定的慾望目標,痛苦不已,不如調整自己的心裡期限。』

      還記得我們年少時候的夢嗎?

      就想考所好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可當好大學、穩定的工作都有了之後,我們又在夢想什麼?LV的包?豐厚的股票收益?即使一樣樣在實現中,但新的夢又在不斷的產生,自己的公司?上流的生活?……夢想好像永無止境,我們的心永遠在不滿足狀態。

      可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開啟心靈觀看過自己的慾望?我們曾經想得到一千元,現在得到了,然而為什麼還不快樂?因為我們又開始創造出新的慾望,開始期待新的未來——一萬元。沒錯,得到一萬元之後,下個目標就是十萬元,得到十萬之後呢?就是百萬、千萬……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我們內心無時不充滿著無限的慾望,也在奮力將慾望收繳於自己囊中,卻沒有一個真正滿足和快樂的時候。

      有一個老人在自家門口的一塊空地,堅起一牌子,上面寫著:“此地將送給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騎馬經過此處看到這個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棄這塊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來。我是個富有的人,擁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條件。”

      於是,他叩門說明來意。

      “你真的全然滿足了嗎?”老人問道,“那當然,我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還要這塊土地做什麼?”

      我們常以為,若能得到更多的錢、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名位、更大的成就,就會滿足。但當我們得到這些目標,我們還是不滿,因為永遠都有下一個更遠的目標在前面等待我們去完成,這就是慾望。

      慾望是依據這個人的年齡、知識層次、所處的地位以及環境不同而不同。就一個人而言,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慾望,當一種慾望滿足以後,新的慾望又會產生。慾望的產生永遠比滿足慾望的手段跑得快,慾望的滿足只存在於完成時的那一刻,在滿足的那一刻之後,人們就對它再也沒有興趣了。

      讀過《聖經》的人,對於古代猶太國極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有很深的印象。

      所羅門被稱為充滿智慧的君王,他領導的猶太國,國強民富。他個人的聰明才智,超過歷代的學者智士,他的財富名位,也是得心應手,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物質的享受,算得上達到了極點。但是,所羅門他滿足了嗎?他是否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

      我們看看他自己寫的一段話就能明白:“空虛而又空虛,萬事全是空虛。太陽底下沒有一件可以留念的東西。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

      所羅門又描寫到:“智慧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從所羅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世間的一切,都不能滿足他,都不能使他幸福。他那麼的充滿智慧,又是一位極有財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滿足於現實,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呢?

      可見,慾望是本能,慾望的本質是不滿足,人人都如此,即使無比富有。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排斥慾望,從另一個角度,適當的慾望能促進我們過得更好。

      試著瞭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欲求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根據心靈真正的聲音去找尋想要的生活。不是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要什麼,也不是因為別人擁有了什麼我就一定要比他的好。如果這樣,此生,我們恐怕都填不滿這個慾望的洞。

      不要讓滿足永遠都在未來,站在那個遙遠的山頭孤單飄搖,讓我們感受不到其中的快樂。可以給人生設定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向,每當實現或得到,就好好珍惜和把握,滿足得到,活在當下,不要無期的盼望著未來,而把現在當作無用的泥土踐踏。

      欲求未來會使我們錯失當下,而如果我們不能夠活在當下,那我們的不滿、我們的痛苦將永無止息,找不到盡頭。

      我們可以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達不到某個設定的慾望目標,痛苦不已,不如調整自己的心裡期限。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 3 # 惠益農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考慮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裡面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到了:「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 蘑菇與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子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他找了一個可憐流浪漢,於是就帶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慾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慾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爭取財富,卻少有時間享受;

    我們有越來越大的房子,但越來越少人住在家裡;

    開發了很多新藥,卻健康不再;

    有很多食物,卻無營養可言;

    到月球去然後回來,卻發現過個街到鄰居家有多麼困難;

    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對自己內心世界一無所知;

    擁有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最多的自由,但一點也不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新大蒜根腐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