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老師談教育
-
2 # 陀螺寶媽
孩子們的學習不能僅僅侷限於學校學習,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新事物,發現教室以外的世界,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以外的領域感受成功,收穫自信,讓他們學會更好地獨立生活,學會與他人交往,能很好的培養孩子們的智商和情商。
參加探索發現活動,要注意如下幾點:
第一,活動場所和內容安排上要安全。
現在很多學校不願意帶學生走出校門,就是覺得出了校門學生安全管理不太好管。每個生命都是無價之寶,任何活動都必須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前提下進行。各項任務的設定,道具的運用,設施的利用都要安全。
第二,環境設計要有趣味性。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感興趣孩子們才有參與的積極性。很多孩子在學校成績不是很理想,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容易自尊心受損,久而久之自信心就垮掉了。其實這類學生在學校的各項運動會,文藝節目表演中又非常突出,特別是每學期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學生又是老師和同學們特別喜歡的,他們特別會活躍氣氛,很會玩。所以,多讓孩子們參與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任務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太容易沒有持續的動力,太難又容易打擊自信心。讓孩子們參加那種智力體力都有一定挑戰,透過努力又能實現的活動。在汗水中收穫歡樂,在挑戰中收穫自信。
第四,活動最好具有互動性。
一個好的活動既要能展示個人能力,又要體現團隊的力量。既要培養競爭意識,又要培養合作能力,在互動中收穫友誼。
本人能力有限,只能想到這些,希望有參考價值。️
但是,怎麼去理解“探索發現”呢?我覺得針對不同階段的孩子,探索發現的方式和內容是不一樣的。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王菲和李亞鵬每年假期都會抽出時間,帶上植物百科全書,去十三陵,辨認花草。我還記得,微博上有個博主,他的孩子對宇宙太空特別感興趣,就帶著孩子去問身邊的科學家問題。
針對幼童,鼓勵他探索自然,發現自然中的美和規律。日本的陳美齡將三個孩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她曾經說過一個經歷,下雨的時候,孩子不想做作業,想出去玩,她就帶著孩子在積水中踩踏,感受雨,感受水。建議:和孩子一起去戶外,感受大自然,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讓他去看草生長,看花凋零。或者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都是好辦法。
針對青少年,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時間並不是很多。但是同樣也鼓勵孩子去探索發現。如果孩子在寒假有學校的科研立項的任務,就鼓勵孩子加入學習小組,遇到問題時提供幫助即可。如果沒有時間去科技館博物館,那就鼓勵孩子透過書本,向內探索,發現人生。和孩子一起讀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