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夜我將你溫暖

    又是一年清明節,您的家鄉有什麼與眾不同的風俗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回憶起童年時代。那時的孩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去烈士墓前掃墓。拔去周邊的野草,掃落上面的灰塵。默哀三分鐘後,由老師講解革命先烈的故事。要我們記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最後.孩子們為他獻上自己認為最美的鮮花。

  • 2 # 剛好豫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節日於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有很多典故,我記得一個最深刻的是: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風俗主要有:

    1、踏青

    踏青是清明的一個重要習俗,也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一年之計在於春,冬去春來,人們脫去了厚厚的衣服迎來春光明媚的春天溫暖。最適合去野外感受永珍更新的氛圍。

    2、插柳枝

    清明節,河南這邊都會去柳樹上折下柳枝插到屋簷下,大門口位置。其目的也是為了紀念上面說的春秋時期的介子推。

    3、掃墓

    清明掃墓上墳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最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氣。每家都會去墓前燒紙放鞭炮。並且還會把墳上的墳頭重新整理一下,因為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淋,墳上的土會脫落,上墳的目的也是把祖先的墳重新搭理一下。

    4、植樹

    其實3.12的中國植樹節原本就是定於清明節作為植樹節的。但是當初由於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才改為3月12日為植樹節的。但在清明節很多人也會選擇種樹來作為紀念。

    5、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

    這幾個遊玩形式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玩了,除了鞦韆。

    6、朋友聚會

    清明節是一個國家法定的小假期,又是一年新氣象的開始。三五好友一起去遊山玩水,親近一下大自然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樂趣。更能增加朋友間的友誼。

    清明假期臨近,好好籌備一下去哪遊玩吧,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新的氣息,必定讓你心曠神怡。

  • 3 # 小慄科技

    1、撒灰圈

    我老家是河南的,記得小時候,每年的清明節(有些地方二月二也撒灰圈),爸爸都會早早的起來,然後在灶臺地下倒出一筐的柴火灰,然後在院子裡面撒圈圈。小時候不懂,就問大人為什麼要撒圈圈,爸爸告訴我,這是麥圈,為了在秋天小麥能大豐收。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自己在圈圈上跳來跳去的玩。

    2.插柳枝

    清明節,老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門楣上插柳枝,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3.早上吃煮雞蛋

    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裡,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

    4.掃墓

    這個習俗全國各地都有,每年清明節,人們都會去掃墓,以此來緬懷已故的親人。

  • 4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清明祭祀自古傳,唐朝到今上千年。清明又叫寒食節,人們思親淚漣漣。清明時節正陽春,大地回春草木新。四月四日至五日,民俗節日須記心。杜牧有詩話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要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千古絕唱作池州,中華大地皆傳名。清明節到門插柳,祭祀祖先悼英靈。陵園墓地去祭拜,深山林茂也要行。祖先親人歸天去,後代祭祀悼英靈。燃放鞭炮燒紙錢,外出用火要小心。不燃鞭炮燒紙錢,也能表達祭祀情。墓前栽樹樹成林,迎來大地萬年春,墳上插花花吐豔,逝者也能賞春景。各地清明都一樣,祭祀逝者都真心。先輩已走入天堂,年年清明永不忘。國定節假三天日,中華傳統鬚髮揚。(看題自創)。

  • 5 # 樂成道

    一年又到清明節,家家戶戶去上墳。燒紙磕頭祭先人,保佑子孫繼家昌。不管那個地域的人,清明佳節都會去祖墳祭拜,這也是我們傳統的孝道。

    在家鄉,我們各個姓氏的祭拜祖先都是有時間上的差別,就是所謂的清明節前三天,和後三天的。比如說姓李的是清明節前三天就可以去上墳,姓劉的可能會是後三天進行,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就是祖宗一輩輩傳下來的。

    家鄉上墳的習俗每個姓氏到了上墳的時間,一個大家族的人會聚集在輩長的本家裡,商量上墳的相關事宜,比如鞭炮錢,燒紙錢的分攤。上墳是遵行先公後私的順序。就是大家一起去給共同的祖先祭拜,比如一世公,二世公等等,依次類推。再以各個小家族為單位各自進行。就是指一個曾祖,祖父,父親的,關係比較親近的。祭拜的細節。每到一處墳頭,首先會用隨身攜帶的工具,把一些雜草小樹枝清理掉,打掃乾淨;再是看墳身有沒有土崩的,若是有就會進行填土;隨後就是做墳帽,用鐵鍬在土地上剷出一個四方型的土方,上面大下面小的,一共需要兩塊,兩塊中間放上燒紙,再放在墳頭上;最後就是燒紙,磕頭,放鞭炮了。家鄉清明插柳樹條的習俗

    家鄉人每到清明節這一天,會在早上出門砍一些小的柳樹枝條,插在每個門的兩邊。寓意是指:柳樹生命力旺盛,又逢春天生長的時期,以求後人像柳樹一樣,插柳成陰,子孫綿延。

    家鄉清明有吃韭菜雞蛋的食譜韭菜在春天是味道最好的時節,好吃才會吃。雞蛋是圓的,而清明節了俗稱鬼節,有讓黴運滾蛋之意。韭菜的諧音為久,代表長久之意。韭字又可以諧音為九,再加上一個雞蛋,就可以說是一個菜勝十個菜,有十全十美的意思。家鄉清明有廟會的習俗

    在家鄉,有很多的廟會,一些善男信女都會去朝拜地方供奉的神靈,以求一年之計在於春,家人事業都旺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想的近義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