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成說史
-
2 # 藍海夢想
韓信是漢代開國功臣,立下河赫赫戰功。在後期越發的驕縱,引起了劉邦的和呂后的不滿,被罷黜後更是起了謀反的心,所以韓信必死之。竇嬰的作為外戚實力也不小,漢景帝是是大將軍,。後又擔當丞相,能力是有的,但是交友不慎,為了灌夫這種豪強士族牽連嗎,捲入朝堂勢力爭鬥,看不清形勢,自斷後路,死的有點冤枉。他們相似之處都有立功平亂表現,才能卓越,但是 驕縱。不同地方是一個窮苦出身,一個顯赫貴族,一個威脅劉邦統治,一個觸犯劉徹的權威
-
3 # 野叟雜談
韓信和竇嬰都是西漢前期非常重要的將領,也都是死於非命。他們之間也的確有著很大的可比性。
傳世韓信畫像
先來看他們之間的共同點。他們都曾經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過程中,劉邦自己曾經特別強調自己得益於三個重要的功臣,“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竇嬰則是在漢景帝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身為大將軍鎮守滎陽,為叛亂的最後平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們都曾經位極人臣。早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劉邦就已經派張良冊立韓信為齊王,天下大定之後,劉邦又改封韓信為楚王,成為勢力最為強大的諸侯王。而竇嬰則是在平定七國之亂後,被封為魏其侯,在漢武帝即位後,竇嬰又成為漢武帝所任命的第一個丞相,封侯拜相享盡榮華富貴。
他們之死多少都有些冤枉,至少是死非其罪。在劉邦平定天下之後,就把解決異姓諸侯王的問題放在了首位。先是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欺騙韓信說自己要巡遊,韓信前來迎接的時候被劉邦俘獲。雖然查無實據,劉邦還是廢黜了韓信的王爵,改封為淮陰侯。後來,劉邦外出打仗的時候,蕭何與呂后合謀將韓信下獄,以謀反的罪名夷三族而死。實際上,韓信的謀反罪名,多少有些莫須有。劉邦在知道韓信的死訊後,“且喜且憐”,一方面為韓信之死而高興,另一方面畢竟知道韓信是無辜的,所以多少有些憐惜之情。竇嬰則是因為瑣事得罪了當朝丞相漢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當時漢武帝正在加強中央集權並且要清除竇太后在各方面的影響,竇嬰作為竇太后的侄子,有長期門客盈門,門庭若市,這些都是漢武帝所忌諱的事情,於是藉口竇嬰假傳先帝遺詔而將他處斬。竇嬰之死,也多少有些冤枉。就連他的敵人田蚡其實也是很心虛的。後來,田蚡病重臨死的時候,一直在唸叨著謝罪的話。家屬請巫師來作法,巫師說這是竇嬰和灌夫的冤魂在作祟。而且,漢武帝本人也清楚竇嬰是冤枉的。後來公開表達過對田蚡的不滿,也算是對竇嬰的某種平反了。
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帝
但韓信和竇嬰之死,多少又有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韓信之死在所難免,而竇嬰之死則是咎由自取。韓信個人軍事能力出眾,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當初在韓信身為楚王而被誣告謀反的時候,劉邦原意是帶兵前往將韓信捉拿。劉邦的重要謀士陳平就提醒劉邦,你掂量一下,在戰場上有把握打過韓信嗎?一下子就把劉邦給問住了。不得已,他們才採取了智取韓信的計謀。對於這個軍事天才的存在,劉邦始終都是放心不下的。更何況,韓信本人也對劉邦不滿,他認為劉邦如此對待自己太不公平,他也隱約表達過這種不滿。他們君臣有一次閒聊,說到諸將的能力,劉邦順便問韓信,你覺著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能帶十萬。劉邦說,你自己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笑著說,既然這樣,你為什麼被我給擒拿了呢?韓信說:陛下不善於帶兵,卻善於帶將。而且陛下的成功這是天意。其實,我們從他們的對話中,能感受到韓信的不服。西漢前期政局不穩,劉邦始終都把如何鞏固新生政權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這就決定了,劉邦他們遲早是要收拾韓信的。
西漢前期的異姓諸侯王
竇嬰則不然,當時的竇嬰雖然已經不再擔任丞相,但依然保持了魏其侯的爵位。漢武帝對他也還是尊重的。漢武帝並沒有下定十足的決心要殺竇嬰,這樣一點可以從竇嬰被判處死刑的反覆過程得到驗證。假如竇嬰在退職之後,不結交灌夫,能夠做到閉門自守,安享晚年並不是不能實現的夢想。他在退職後,還招徠門客,結交了灌夫這種極易惹是生非的朋友。甚至還縱然子弟犯下殺人的罪行。這些都是後來導致竇嬰被殺的重要因素。比如蔡東藩先生就曾經說過:“竇嬰既免相職,正可退居林下,安享天年,乃猶溷跡都中,流連不去,果胡為者?”
韓信和竇嬰之死,還有一點兒不同。竇嬰是經過了正規的司法審判,最後在刑場上明正典刑,斬首示眾。而韓信則不然,韓信之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陰謀欺騙的性質。當時,有傳言說韓信要謀反,蕭何與呂后合謀宣佈劉邦在前線打仗獲勝要求百官都入朝慶賀。韓信也來到宮中,卻在宮中被抓,然後就在長樂宮的鐘室之中被殺。竇嬰被殺後,竇家人並沒有受到株連,他們在東漢的時候還曾經輝煌了一百多年。而韓信被殺,卻是夷三族,整個家族都收到牽連。
如今江蘇淮陰的韓信故里紀念建築
最後要說一點,人們對他們的冤死,也抱有不同的態度。竇嬰身為權貴,最終被殺,咎由自取。而一代軍事奇才韓信,功高震主,最後死於非命,後世多少是有些同情的。所以,在後世,很多地方都有韓信廟,在歷代文人的詩詞作品中,韓信也多以正面形象出現。為韓信感到惋惜的作品,也所在多有,比如劉禹錫就在《韓信廟》一詩中寫道:“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
4 # 如是史社
韓信和竇嬰都是西漢大將,卻死的讓人唏噓。
韓信和竇嬰之死的相似之處:1、韓信和竇嬰都是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韓信為高祖劉邦打天下,竇嬰為景帝平定七國之亂。2、都曾拜將封相列侯,自恃功高。3、二人個性都很執拗,驕傲自滿,發脾氣就撂挑子,被貶有怨氣。韓信領兵,多多益善,聽的劉邦眼皮子都跳。被貶為淮陰侯時,常裝病不出不朝。恥同位於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景帝不封竇嬰為相,就是因為他輕浮於事,驕傲自滿。太子劉榮被廢時,身為太子太傅的竇嬰沒能勸阻,跑山中幾個月不見人,悶悶不樂。
4、二人都死於外戚之手。韓信死於呂后之手。竇嬰死因是國舅田蚡酒席引起的。5、二人都曾有帝王保命承諾,最後都救不了命。劉邦承諾韓信五不死。景帝承諾竇嬰免死金牌。6、二人都自恃功高,不懂得急流勇退。
不同之處:1、韓信是真參與謀反了,竇嬰之死卻起於好友灌夫醉酒罵田蚡。2、韓信在漢室大臣裡的威望還是很高的,竇嬰那時已是門可羅雀。3、蕭何和呂后遵循劉邦承諾“五不殺”殺了韓信。竇嬰正因為拿出遺詔,若遵循遺詔處置王太后,武帝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本有動搖不殺,最後因詔下決心。
有些人,是為戰爭而生的。一旦戰事結束,他們到正常的太平世界,反而不知道怎麼過日子了。比如韓信,比如竇嬰。
回覆列表
韓信是仗著自己的功勞很大,劉邦不敢把他怎麼樣,西漢成立之後,又私自窩藏項羽的大將鍾離眛,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沒有的兵權,卻想著要造反,結果被呂后幹掉了。
竇嬰仗著竇太后撐腰,同樣不給漢景帝劉啟面子,但劉啟也不敢把他怎樣,因為竇嬰有才,漢景帝照樣重用他。漢景帝駕崩後,漢武帝劉徹即位,當時竇太后還在,是為太皇太后,所以竇嬰還有靠山,敢和別人對著幹。
竇太皇太后駕崩後,竇嬰沒有的靠山,卻還想著救別人,其實他連自己都自身難保。想憑著漢景帝的遺詔,求得漢武帝的信任,卻被田蚡找到他的把柄,誣陷竇嬰偽造詔書,結果被漢武帝處死。
相似之處:自持功勞很大,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都是因為一個人,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不同之處:竇嬰有靠山,韓信沒有。竇嬰有政治頭腦,韓信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