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鴨梨山大

    此詩題為“古意”,標明是一首擬古詩。開始六句,把一個在邊疆從軍的男兒描寫得神形畢肖,栩栩如生,活躍在讀者眼前。第一句“男兒”兩字先給讀者一個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從事長征的男兒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帶人,為下面描寫他的剛勇獷悍張本。這兩句總領以下四句。他在馬蹄之下與夥伴們打賭比輸贏,從來就不把七尺之軀看得那麼重,所以一上戰場就奮勇殺敵,殺得敵人不敢向前。“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這三句把男兒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一個男兒,誰都想見識見識吧!可是詩不可能如畫那樣,通體寫出,只能抓特徵。於是抓住鬍鬚來描繪。然而三綹五綹長鬚,不但年齡不符合,而且風度也太飄逸了,因此詩人塑造了短鬚的形象。“須如蝟毛磔”五字,寫出須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徵,那才顯出他勇猛剛烈的氣概和殺敵時須蝟怒張的神氣,簡潔、鮮明而有力地突出了這一從軍塞上的男兒的形象。這裡為了與詩情協調,詩人採用簡短的五言句和短促紮實的入聲韻,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接下去,詩人又用“黃雲隴底白雲飛”一句替詩的主人公佈置了一幅背景。閉目一想,一個虯髯男兒,胯下是高頭戰馬,手中是雪亮單刀,背後是遼闊的原野,昏黃的雲天,這氣象是何等的雄偉莽蒼。但這一句的妙處,還不僅如此。塞上多風沙,沙捲入雲,所以雲色是發黃的,而內地的雲則是純白的。這一句中黃雲白雲表面似乎在寫景,實則兩兩對照,寓情於景,寫得極為精細。開首六句寫這男兒純是粗線條、硬作風,可是這遠征邊塞的男兒,難道竟無一些思鄉之念嗎?且看男兒在向前看一看那隴上黃雲之後,也還不免回首一望故鄉。故鄉何在?但見一片白雲,於是不能不引起思鄉之感。這一層意思,詩人以最精煉最含蓄的手法,表達在文字的空隙中,於無文字處見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寫思鄉念切,急於求歸,那又不象是這樣一個男兒的身份了,所以在這欲吐不吐、欲轉不轉之際,用“未得報恩不得歸”七個字一筆拉轉,說明這一男兒雖未免偶而思鄉,但因為還沒有報答國恩,所以也就堅決不想回去。這兩個“得”字,都發自男兒內心,連用在一句之中,更顯出他斬釘截鐵的決心,同時又有意無意地與上句的連用兩個“雲”字相互映帶。前六句節奏短促,寫這兩句時,景中含有情韻,所以詩人在這裡改用了七言句,又換了平聲韻中調門低、尾聲飄的五微韻。但由於第八句中意旨還是堅決的,所以插用兩個入聲的“得”字,使悠揚之中,還有凜烈的勁道。 一般想法,再寫下去,該是根據“未得報恩不得歸”而加以發揮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現了一個年僅十五的“遼東小婦”,面貌身段不必寫,人們從她的妙齡和“慣彈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隨著“遼東小婦”的出場,又給人們帶來了動人的“羌笛出塞聲”。前十句,有人物,有佈景,有色彩,而沒有聲音:“今為羌笛出塞聲”這一句,少婦吹出了笛聲,於是乎全詩就有聲有色。“羌笛”是邊疆上的樂器,“出塞”又是邊疆上的樂調,與上文的“幽燕”、“遼東”貫串在一起。這笛聲是那樣的哀怨、悲涼,勾起徵人思鄉的無限情思,聽了這一曲,不由“使我三軍淚如雨”了。這裡,詩人實際上要寫這一個少年男兒的落淚,可是這樣一個硬漢,哪有一聽少婦羌笛就會激動的道理?所以詩人不從正面寫這個男兒的落淚,而寫三軍將士落淚,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這樣盡人都受感動的情況下,這一男兒自不在例外,這就不用明點了。這種烘雲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煉,功力極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這四句採用了上聲的七麌韻,“五”、“舞”、“雨”三個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韻並茂的藝術跡場管渡攮盜歸醛害互效果。

  • 2 # 漁耕樵讀

    李頎的《古意》實際上並非是歌頌征戰的,雖然李頎很善於寫邊塞詩,從字裡行間也能看出他對邊關戰士的敬重和嚮往,但實際上他是在諷刺唐玄宗的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們看全詩是這樣說的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在詩的上半部分,描繪了一個邊塞將士的勇猛,男兒就當在沙場建功立業,從小就嚮往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在沙場上與人爭勝,從來都奮不顧身。讓敵人不敢向前,鬍鬚都像刺蝟的刺一樣堅硬,一個活脫脫的沙場鐵漢形象躍然紙上。

    但是在詩的下半部分,把視線拉倒了天邊,在遼闊而又荒涼的大地上,我們剛才的沙場悍將在這樣壯闊環境下,又顯得是如此的孤寂,淒涼。白雲和大地相接,可以看出天地的遼闊,這句詩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儘管我們的主人公是那麼多寂寥,但是尚未報國恩,仍不得歸家。實際上這是一句諷刺,意思就是我們的戰士在戰場上是如此的英勇,怎麼可能還沒有報國恩呢?實際上這是諷刺唐玄宗的窮兵黷武,據《資治通鑑》記載,在唐玄宗時期,軍費開支已經由原來的二百萬,猛增到了千二百萬,糧食百九十萬,給天下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唐玄宗非常重視武將,唐玄宗的事情的武將往往升遷很快,所以很多人都希望沙場建功。安祿山就是從軍隊提拔上來的,這也是他的進身之階。但是這也造成了窮兵黷武,最後甚至造成了軍權旁落。實際上在李頎的另首詩《古從軍行》中寫的更直接:“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這是漢武帝的事蹟諷刺唐玄宗,在漢武帝徵大宛時,由於戰事不利,有人想要退兵,漢武帝派人遮斷了玉門關的去路。儘管邊塞年年白骨累累,但是最終得到的不過是西域的幾個葡萄而已。就像另一唐詩中所描寫的:“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將士們奮不顧身,戰死沙場,他們的累累白骨無人問津,可憐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還在殷切期盼他們歸來。

    在這樣寂寥的邊塞,聽到悠悠的羌笛,如何不起思鄉之情呢?你在外面無論如何堅強,再苦再累也要扛著,但是誰沒有柔情呢?誰沒有家人呢?正如魯迅所說的:“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你在外打拼不還是為了讓家人有個安定的生活嗎?難道你在外打拼只是為了向別人秀肌肉?鐵漢柔情自古如是。

  • 3 # 深海沉鉤

    古意

    朝代:唐代

    原文: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白話意思:

    好男兒遠去從軍戍邊,他們從小就遊歷幽燕。個個愛在疆場上逞能,為取勝不把生命依戀。廝殺時頑敵不敢上前,鬍鬚象蝟毛直豎滿面。隴山黃雲籠罩白雲紛飛,不曾立過戰功怎想回歸?有個遼東少婦妙齡十五,一向善彈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軍將士淚揮如雨。

    三軍聽是久違的樂曲或許是想到家中親人,動容落淚!

    一位年方十五的遼東少婦善於彈奏琵琶,又能歌善舞。她演奏了一曲充滿邊地作戰風情的出塞曲,樂曲淒涼婉轉,觸動了三軍將士的心扉,人人頓時都淚下如雨。這一部分生動刻畫了戰士們充滿柔情的一面。少年從軍,戎馬倥傯,對於征戰之事他們無所畏懼,但畢竟離家太遠太久了,此時此刻,琵琶聲喚醒了他們深埋的思鄉之情,使他們一灑英雄之淚。這種對家鄉的深情和他們的英勇獻身精神是一致的,是統一於愛國主義的神聖使命之下的,正是由於對家鄉的熱愛激勵著他們艱苦卓絕地戰鬥在祖國的邊防前線,他們的淚水錶達的正是他們對早日實現邊陲安寧,與家人團聚的渴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球比賽中,有關裁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