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中的汽車

    東阿阿膠起於商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發展史,從漢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貢品。在現代,山東東阿阿膠廠於1952年開始組建,1991年“東阿”牌阿膠榮獲傳統藥 “長城”國際金獎,1993年山東東阿阿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在深圳掛牌上市,2008年東阿阿膠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專案,2010年東阿阿膠蟬聯“2010中國藥品品牌榜”補益類榜首,2014年國家膠類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歡迎補充,歡迎採納

  • 2 # 2122754

    阿膠

    現專指以東阿井水煮制馬科驢皮濃縮而成的膠

    膠入藥首見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成書不晚於戰國。其發源於古東阿縣城一帶,今陽穀縣阿城鎮,故名阿膠。

    傳說由傅氏僧發明,故又名傅氏膠、傅致膠(古“致”與“制”互為通假)。

    因其製法“置烏膠於盆中,固後取膠不易,覆盆擊底而脫”,又名盆膠或盆覆膠。

    1855年懿嬪(即慈禧)妊娠期患血證,戶部侍郎陳宗媯舉薦用阿膠將其治癒,後正常產子同治。1871年同治派四品欽差赴東阿縣,監督購買純黑驢,牧於獅耳山上,至冬宰殺取皮熬膠,現場監製“九天工序膠”,貢奉朝廷,故又名九天貢膠、九朝貢膠

    阿膠生產週期長,工藝要求嚴格,大致來說,關鍵程式有十幾道,依次為泡皮、刮毛、焯皮、化皮、靠汁打沫、過濾、沉澱、出膠、切膠、晾膠、翻膠、擦膠等。《本草經集註》上說“清而薄者畫家用,清而厚者入藥用,濁而黑者不入藥,但可膠物耳”

    早期的膠以牛皮為主要原料,兼用豬、馬、驢等多種皮製成的,宋以後漸專用驢皮製作,用牛皮製作的稱為黃明膠(首見《食療本草》,並稱炮製時“切作小片子,炙令黃”)。

    動物皮經長期熬煮,膠朊蛋白質大分子會發生斷裂而成為腖、䏡和多羧氨基酸。阿膠就是一種水解的明膠。檢驗水解程度最簡便的方法是,把塊狀阿膠在桌上平拍就碎的即為上品。水解程度較低的膠,黏度較高,病人吃了往往不能消化,故礙胃腹脹。

    付曉峰:從歷史淵源上來看,正宗阿膠即為濟水所熬製,“清而重”的濟水伏行千里,湧出了制膠聖地古阿井和“齊多甘泉,水甲天下”的泉水濟南。濟南地下泉水為濟水之菁,與古阿井同脈,現代地理學家史念海所著的《論濟水與鴻溝》認為濟水由鉅野澤流出之後由泰山西南繞泰山西北,再過它的北面流到海中,中間又經過泰山岩石的過濾,使得下游的水質更加優良。同時濟南南部山區廣泛分佈巨厚的寒武-奧陶系石灰岩,石灰岩的可溶性為地表、地下因溶發育創造了條件。在地表可見溶洞、溶溝、溶槽和於石灰因表面的溶蝕裂隙。地表岩溶為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直接入滲補給河流、溝谷的滲漏補給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根據鑽孔資料和示蹤試驗,碳酸鹽岩溶洞、溶孔、溶隙、溶蝕管道十分發育。良好的地下裂隙、岩溶為岩溶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水經地下岩石和砂礫層濾過,不但起到清潔作用,同時也帶入鈣、鉀、鎂、鈉等礦物質,故色綠質重。應用膠體化學知識,在熬膠的過程中,加入含有較多礦物質的水作為理想的電解質,可使雜質與阿膠得到較好的分離,若使用礦物質含量較低、比重較小的水提雜,雜質是很難提除的。由於雜質提不乾淨,膠的透明度不好,膠塊表面發烏且有麻點。由於水質不利於提質,必然在驢皮的處理上耗費很大的工力,又提不出多少雜質來,提雜工序的時間縮短,膠液水解不到應有的程度,膠顯橙黃色,似水膠一般。

    “真阿膠”之說首見十一世紀的《博濟方》,《圖經本草》載“阿膠以阿縣城北井水煮者為真,真膠極難得,貨者多偽”、“真井官禁,真膠極難得”。所謂的真阿膠並不是指用驢皮,而是指用阿井水。

    主要成分是膠原和部分水解產生的明膠、蛋白質、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等,以及鈣、磷、鋅等金屬元素

    抗出血性休克(能持續穩定血壓);治貧血,有很好的造血作用,效果優於鐵劑;促進鈣吸收;增強機體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勞、抗輻射的能力;升高白細胞;

    促進骨細胞的分化成熟,加速骨折癒合

    治療出血性熱休克、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兆流產

    古代土方喝現磨墨汁止吐血也是因為墨硯製作過程中加入動物明膠起粘合松煙

    王揭曉:千金方之駐車丸,普濟方之地榆丸皆以其治久利,確有良效

    膠入藥首見馬王堆出土的先秦文獻《五十二病方》,但原料未詳。但據《周禮考工記》載先秦時有多種膠,即“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表明早期藥用原料多樣化。阿膠原料首載於魏晉時代的《名醫別錄》謂“煮牛皮作之”,《周禮考工記》提出“凡相膠,欲硃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珍而博廉”,這應該是牛膠。北魏《齊民要術煮膠法》所言“可以雜用”的膠的原料,牛皮而外,尚有豬、驢、馬、駝、騾。唐《本草拾遺》亦稱“凡膠俱能療風止洩補虛”(宋《嘉佑本草》阿膠條下按),而早期藥用皮膠之名,除阿膠外,又無他稱。但自唐末至宋代阿膠原料出現了一個大的變化,即從牛皮轉為驢皮。《圖經本草》“尋方書所說(驢皮膠)所以勝諸膠者,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爾”,《本草拾遺》“諸膠俱能療風止瀉補虛,驢皮膠主風為最。又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本經》阿膠亦用牛皮,是二皮亦可通用。然今牛皮膠製作不甚精,但以膠物者,不堪藥用之”。這種改用原因從歷史文獻分析看,主要與五代至宋實行的“牛皮之禁”有關。牛皮在古代軍民需用廣泛,特別軍事上製作甲宙、盾牌、車馬挽具及制膠用制弓弩,所產往往僅此即不敷應用。唐末五代軍閥割劇,戰亂不已需求更多。宋代牛革亦須盡納於官。而宋代的牛皮膠,或系民間取官府捨棄的劣等牛皮煎煮,或官家委人煎煮專用於軍器弓弩,其質量難與專供人藥用而煎煮的驢皮阿膠相比。

    1976年山東平陰阿膠廠在阿膠的制膠工藝基礎上,研製成功了以豬皮為原料製作的新阿膠,經20多個醫療單位臨床試用1400餘例,證明對幾種血液病血液病的治療效果與阿膠甚為接近,而且用於治療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功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新阿膠的療效優於阿膠。《本草綱目》認為:凡造諸膠,自十月至二、三月間,用(上“沙”下“牛”)牛、水牛、驢皮者為上,豬、馬、騾、駝皮者次之”的觀點,至少在豬上面是錯的

    楊霞研究羅非魚皮提取明膠和狹鱈魚皮提取明膠抗貧血的作用,也有很好的效果。效果可被協同鐵劑增強,羅非魚強於狹鱈魚

    阿膠藥理作用的學說主要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學說、聚負離子基結構學說。其中聚負離子基結構學說認為阿膠製備過程中,疏水性膠原蛋白在溫度、水分、時間等因素作用下完成“親水性膠體”這一結構的轉變,形成獨特的聚負離子基結構。負離子基能夠調節氧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度,在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等因子中的負離子基可能是血管生成效應的關鍵;在免疫、感染與炎症過程中,負離子基的形成可以造成對細菌穿過細胞的阻力,形成一個屏障;在止血、抗凝血過程中,具有負離子基的糖胺聚糖GAG的活性和其聚合物長度及結合的多糖的負離子數目成正比,依此可調整血液凝固狀態。這兩個學說較圓滿地解釋了阿膠補血、補鈣、增強免疫力等的作用機制。關於阿膠的止血作用機制,筆者認為與其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數量有關,而且近年來發現阿膠中所含硫酸面板素及其蛋白聚糖,具有聚負離子基結構及多種生物性活性,與其止血及抗栓、抗炎、抗腫瘤、抗感染和損傷修復等多方面的作用密切相關,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句情人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