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劉 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黴偶�》(二卷)(��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嶽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鑑》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鑑》(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北韓、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鑑》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誌,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華羅庚勤奮成才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輟學之後,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讀書,他從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50頁從老師那兒摘抄來的《微積分》開始,勤奮自學,踏上了通往數學大師的路。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陳景潤的故事陳景潤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裡,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尤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蹟,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CROWN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接觸:在近兩年的中考試題中,出現了一些以中外著名數學家的名字為素材的新題型,這些數學名題,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命題的美學價值,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和探究熱情.舉例如下.一、康托爾三分集康托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集合論的創立者。1845年3月3日生於聖彼得堡,1918年1月6日卒於德國薩克森的哈雷。像許多優秀的數學家一樣,他在中學階段就表現出一種對數學的特殊敏感,並不時得出令人驚奇的結論。康托爾在1862年17歲時就進入瑞士蘇黎世大學,翌年進入柏林大學,主修數學,1867年以數論方面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4年,29歲的康托爾就在《克雷兒數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超窮集合論的第一篇革命性文章,引入了震撼知識界的無窮的概念。這篇文章的題目叫:“關於一切代數實數的一個性質”。1879年至1884年間,康托爾相繼發表了六篇系列文章,並彙集成《關於無窮線性點集》,其中前四篇直接建立了集合論的一些重要的數學結果。集合論是現代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理論,它的概念和方法已經滲透到代數、拓撲和分析等許多數學分支以及物理學和質點力學等一些自然科學部門,集合論的創立不僅對數學基礎的研究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現代數學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集合論已成為整個數學大廈的基礎,康托爾也因此成為世紀之交的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1883年,康托爾構造了一個奇異集合――康托爾三分集
資料:劉 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黴偶�》(二卷)(��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嶽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鑑》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鑑》(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北韓、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鑑》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誌,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華羅庚勤奮成才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輟學之後,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讀書,他從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50頁從老師那兒摘抄來的《微積分》開始,勤奮自學,踏上了通往數學大師的路。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陳景潤的故事陳景潤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裡,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尤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蹟,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CROWN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接觸:在近兩年的中考試題中,出現了一些以中外著名數學家的名字為素材的新題型,這些數學名題,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命題的美學價值,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和探究熱情.舉例如下.一、康托爾三分集康托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集合論的創立者。1845年3月3日生於聖彼得堡,1918年1月6日卒於德國薩克森的哈雷。像許多優秀的數學家一樣,他在中學階段就表現出一種對數學的特殊敏感,並不時得出令人驚奇的結論。康托爾在1862年17歲時就進入瑞士蘇黎世大學,翌年進入柏林大學,主修數學,1867年以數論方面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4年,29歲的康托爾就在《克雷兒數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超窮集合論的第一篇革命性文章,引入了震撼知識界的無窮的概念。這篇文章的題目叫:“關於一切代數實數的一個性質”。1879年至1884年間,康托爾相繼發表了六篇系列文章,並彙集成《關於無窮線性點集》,其中前四篇直接建立了集合論的一些重要的數學結果。集合論是現代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理論,它的概念和方法已經滲透到代數、拓撲和分析等許多數學分支以及物理學和質點力學等一些自然科學部門,集合論的創立不僅對數學基礎的研究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現代數學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集合論已成為整個數學大廈的基礎,康托爾也因此成為世紀之交的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1883年,康托爾構造了一個奇異集合――康托爾三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