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czdgv

    論。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碑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遊記。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遊記的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鬆,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遊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岳陽樓記》、《遊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 贈序。文體名。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如韓愈《送石處士序》:“於是東都諸人士……遂名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雲。”其後凡是惜別贈立的文章,不附於詩帙也都叫贈序,內容多推重、讚許或勉勵之辭。我們學過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主要品德和業跡,寄託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透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形象,情節離奇曲折,富於趣味性,對自然景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心理、情趣,激發人們的想象,便於他們接受和轉化。選入教材的童話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葉聖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我們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辯。“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雜記。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記》、《登泰山記》。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世說新語》、《夢溪筆談》就是這種文體。 奏議。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文章有體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秦初改書曰奏。漢定禮議,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議。” 民間故事。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經過很多人不斷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學形式。民間故事的特點: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口語化,樸素明快;想象奇特豐富;常用誇張、比喻,藝術感染力強。內容上它來自民間,反映的多是民間生活。有的民間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節,充滿神奇色彩。例如:《漁夫的故事》、《牛郎織女》等。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文章辨析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們學過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 贈序文:文體一種。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稱為贈序。例如《送東陽馬生序》。這類文多為頌讚勉勵之辭。 書說文:“書”指一般書信。“說”指闡明事物、問題的義理文。把二者歸為一類裡,是因為“書”在內容上往往同“說”相同,辨析事物,解釋義理,二者常常在敘述中表明觀點、見解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例如《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答李翊書》、《報劉一丈書》等。 傳狀文:記述個人生平事蹟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蹟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蹟。多采取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貫用於史書。諸如《蘇武傳》、《張衡傳》、《海瑞傳》等。 論辯文:是古代的一種論文文體。有“原……”、“……論”、“……辯”等文題形式。這種文體是作者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等,從根本上考察、探討,辨是非,別真偽,表明看法、觀點、澄清對錯的文體。援事引例,引經據典,或論其事實,或批駁謬誤,語言富有論辯力,邏輯性強,又頗具文彩。如《原毀》、《過秦論》、《諱辯》等。 雜記文:雜記文是除傳狀、碑誌以外的一切記敘文章,它包括較廣,有人物記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勝古蹟、歷史掌握、遺文遺事、社會風俗雜談、讀書雜記等。這類文章手法靈活,構思巧妙,形式多樣。如《桃花源記》、《項脊軒志》《梅花嶺記》等。 小說:就其古代散文來說,小說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紹一下小說。 小說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刻劃人物形象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上古到先秦兩漢,這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醞釀和萌生時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話”、“寓言”。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 2、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統稱為筆記小說。這一時期,小說初具規模。其作品主要有張華的《博物志》,幹寶的《搜神記》等。 3、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傳奇的出現,標誌古典小說的成熟。著名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4、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一大變遷”,它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三國志平話》。 5、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的體制、形式進行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寶箱》、《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6、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此時期,古代小說發展到了頂峰,產生了一批偉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 按著不同標準,小說可分為不同種類: 按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說。 按寫作體制分為章回體、日記體、書信體、仙傳體。 按內容分為歷史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 按語言形式分為文言文小說和白話小說。 中國古代小說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描寫,在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準確簡煉,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好聽的音樂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