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王思聰”可謂是熱度十足,不僅客串了一把電競職業選手,還以職業生涯 100% 勝率“光榮退役”(就打一把,還贏了)。
王校長近年在娛樂圈混的風生水起,旗下的【熊貓直播】更是人盡皆知。
“林俊杰”、“Anglebaby”等大牌明星的加持,更是讓【熊貓直播】“星光璀璨”。
但是,最近有媒體爆料,【熊貓直播】因虧損持續擴大,且盈利遙遙無期,正預備作價“30 億元”,以股份等方式打包出售。
這不禁讓人疑惑,強如超級富二代王校長,難道都無法拯救一個“直播平臺”麼?
直播行業增長迅速,發展與管制共存
中國的直播業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有萌芽期、迎來過爆發期,也有政策管控下的平穩期,但總體來看,直播行業的發展是在穩步向前的。
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直播多為“秀場直播”,也就是“唱歌跳舞聊天室”,以【YY】為首的“聊天室”平臺,算是網際網路直播平臺的鼻祖。
進入 2014 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電競行業的高速發展,“遊戲直播”興起,以【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為代表,遊戲主播成為重要資源,商業模式以購買虛擬道具為主。
在 2015 年-16 年期間,直播行業迎來了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
“萬物皆可直播”成為了當時盛況的最好描述,無論是遊戲還是音樂、無論是教育還是美食,花樣繁多的直播形式極大的拓寬了直播行業的邊界。
(各類直播平臺蜂擁而至,當年盛況歷歷在目)
行業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暴露出來許多問題。近兩年,隨著直播業不良事件頻發,國家對於直播的管控也越來越嚴,“關停”、“封殺”、“約談”一系列的整頓措施,讓直播平臺發展進入平穩期。
百家爭鳴的時代過去了,頭部直播平臺已形成了穩定的使用者規模和運營模式,新入局者很難對頭部平臺造成影響。
在未來,VR /AI 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可能會讓直播行業進入新的紀元。
移動直播成趨勢,月活使用者創新高
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移動端直播平臺(直播 App)在 2014 年迎來大爆發。
根據鬥魚官方釋出的資料顯示,目前移動端觀看直播的使用者數量佔比已超 7 成,遠高於客戶端使用者的 3 成佔比。
日前,中中國產業網發文稱,中國移動端直播平臺的使用者規模由 2012 年的 5 百萬,增加至 2017 年的 2.2 億,複合增長率高達 103.3%。(預計 2018 年底月活數將超 3 億)
若按中國 2017 年底統計的 7.72 億網民來算,那每 3.5 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透過直播 App 觀看直播。
直播 App 已經成為現代人手機中“不可或缺”的 App 之一。
直播業大局已定,“騰訊”或成最大贏家
直播平臺頭部效應已經形成,以【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為首的綜合類直播平臺,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搶佔了直播行業的高地。
而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入局,更是加速了直播行業頭部效應的形成,其中騰訊以其對於“娛樂產業”敏銳的嗅覺,先行佈局直播領域,並大筆投資【鬥魚】【虎牙】等頭部直播平臺,幾乎已經佔據了直播行業的“半壁江山”。
(上線時間為 App 上線 App Store 時間,非平臺上線時間)
在本次統計週期中(2018年1月1日-7月31日),【熊貓直播】更新次數最多,共更新了 32 次,平均月更新 4.8 次。總體來看,直播類 App 的月更新頻次在 2-3 次左右。
從累計下載量來看,【鬥魚直播】、【虎牙直播】、【映客直播】等直播平臺,累計下載量都是千萬級別。
而從 App Store 應用榜(免費)的排名來看,【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的排名相對較高,可見綜合實力之強。
騰訊在今年的 3 月份分別投資了【鬥魚】 6.3 億美元、【虎牙】 4.6 億美元,而【虎牙】在今年 5 月 11 日 於紐交所掛牌上市,【鬥魚】也傳即將下半年在美上市。
如果把目光放遠一點,7 月份在港上市的【映客直播】,在近兩年,也曾得到過“騰訊”的投資。
曾經的直播界的“四大天王”(鬥魚、虎牙、熊貓、戰旗),【戰旗直播】已經沒落,開頭說到的,王思聰的【熊貓直播】屢屢爆出“資金鍊斷裂”、“拖欠工資”,更有媒體爆料,【熊貓直播】預備作價“30 億元”正在全世界的尋找“接盤俠”,而最有可能接手的,正是“鬥魚”或“虎牙”。
繞來繞去,又繞回了“騰訊”身上,“騰訊”的“泛娛樂生態佈局”正在一步步的實現。“ 騰訊”放眼望去,卻發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張圖已經過時,還應該加上騰訊的直播帝國)
政府管控與直播“冬天”
不過,雖然【鬥魚】【虎牙】已經佔據了直播界的“半壁江山”,但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不良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虎牙】與【鬥魚】之間的各種恩怨:惡性挖角、互黑互懟,早已是業內人盡皆知的事情。
而【鬥魚】前有“盧老爺”煽動粉絲被封殺,後有“陳一發”不當言論成路人,也是常常觸碰到道德法規的“紅線”。
直播行業的亂向由此可見,直播平臺“三天一約談,五天一封禁”成常態,有關部門更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針對直播行業出臺新的監管政策。
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網信辦聯合下發通知,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網路直播服務許可、備案管理,通知要求落實使用者實名制度,加強網路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
直播平臺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野蠻生長,無視規則。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下,大廠的產品抗風險能力更高,更容易整合資源做大。直播行業也不再是“一枝獨秀”,而是更多的接入到大廠的生態佈局中,成為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語
縱觀直播行業的發展,背後反映的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大環境趨勢,近兩年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團購應用”,亦或是暴雷不斷的“P2P 平臺”,成長軌跡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萌芽期:提出概念,開始研發。
爆發期:百花齊放,野蠻生長。
低谷期:政府介入,加強監管。
平穩期:大廠入局,資源整合。
對於開發者而言,更要為自己的產品找準定位,不能落後於時代,但也不能盲目跟風,認準行業正處於何種時期,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
日“王思聰”可謂是熱度十足,不僅客串了一把電競職業選手,還以職業生涯 100% 勝率“光榮退役”(就打一把,還贏了)。
王校長近年在娛樂圈混的風生水起,旗下的【熊貓直播】更是人盡皆知。
“林俊杰”、“Anglebaby”等大牌明星的加持,更是讓【熊貓直播】“星光璀璨”。
但是,最近有媒體爆料,【熊貓直播】因虧損持續擴大,且盈利遙遙無期,正預備作價“30 億元”,以股份等方式打包出售。
這不禁讓人疑惑,強如超級富二代王校長,難道都無法拯救一個“直播平臺”麼?
直播行業增長迅速,發展與管制共存
中國的直播業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有萌芽期、迎來過爆發期,也有政策管控下的平穩期,但總體來看,直播行業的發展是在穩步向前的。
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直播多為“秀場直播”,也就是“唱歌跳舞聊天室”,以【YY】為首的“聊天室”平臺,算是網際網路直播平臺的鼻祖。
進入 2014 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電競行業的高速發展,“遊戲直播”興起,以【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為代表,遊戲主播成為重要資源,商業模式以購買虛擬道具為主。
在 2015 年-16 年期間,直播行業迎來了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
“萬物皆可直播”成為了當時盛況的最好描述,無論是遊戲還是音樂、無論是教育還是美食,花樣繁多的直播形式極大的拓寬了直播行業的邊界。
(各類直播平臺蜂擁而至,當年盛況歷歷在目)
行業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暴露出來許多問題。近兩年,隨著直播業不良事件頻發,國家對於直播的管控也越來越嚴,“關停”、“封殺”、“約談”一系列的整頓措施,讓直播平臺發展進入平穩期。
百家爭鳴的時代過去了,頭部直播平臺已形成了穩定的使用者規模和運營模式,新入局者很難對頭部平臺造成影響。
在未來,VR /AI 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可能會讓直播行業進入新的紀元。
移動直播成趨勢,月活使用者創新高
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移動端直播平臺(直播 App)在 2014 年迎來大爆發。
根據鬥魚官方釋出的資料顯示,目前移動端觀看直播的使用者數量佔比已超 7 成,遠高於客戶端使用者的 3 成佔比。
日前,中中國產業網發文稱,中國移動端直播平臺的使用者規模由 2012 年的 5 百萬,增加至 2017 年的 2.2 億,複合增長率高達 103.3%。(預計 2018 年底月活數將超 3 億)
若按中國 2017 年底統計的 7.72 億網民來算,那每 3.5 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透過直播 App 觀看直播。
直播 App 已經成為現代人手機中“不可或缺”的 App 之一。
直播業大局已定,“騰訊”或成最大贏家
直播平臺頭部效應已經形成,以【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為首的綜合類直播平臺,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搶佔了直播行業的高地。
而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入局,更是加速了直播行業頭部效應的形成,其中騰訊以其對於“娛樂產業”敏銳的嗅覺,先行佈局直播領域,並大筆投資【鬥魚】【虎牙】等頭部直播平臺,幾乎已經佔據了直播行業的“半壁江山”。
(上線時間為 App 上線 App Store 時間,非平臺上線時間)
在本次統計週期中(2018年1月1日-7月31日),【熊貓直播】更新次數最多,共更新了 32 次,平均月更新 4.8 次。總體來看,直播類 App 的月更新頻次在 2-3 次左右。
從累計下載量來看,【鬥魚直播】、【虎牙直播】、【映客直播】等直播平臺,累計下載量都是千萬級別。
而從 App Store 應用榜(免費)的排名來看,【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的排名相對較高,可見綜合實力之強。
騰訊在今年的 3 月份分別投資了【鬥魚】 6.3 億美元、【虎牙】 4.6 億美元,而【虎牙】在今年 5 月 11 日 於紐交所掛牌上市,【鬥魚】也傳即將下半年在美上市。
如果把目光放遠一點,7 月份在港上市的【映客直播】,在近兩年,也曾得到過“騰訊”的投資。
曾經的直播界的“四大天王”(鬥魚、虎牙、熊貓、戰旗),【戰旗直播】已經沒落,開頭說到的,王思聰的【熊貓直播】屢屢爆出“資金鍊斷裂”、“拖欠工資”,更有媒體爆料,【熊貓直播】預備作價“30 億元”正在全世界的尋找“接盤俠”,而最有可能接手的,正是“鬥魚”或“虎牙”。
繞來繞去,又繞回了“騰訊”身上,“騰訊”的“泛娛樂生態佈局”正在一步步的實現。“ 騰訊”放眼望去,卻發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張圖已經過時,還應該加上騰訊的直播帝國)
政府管控與直播“冬天”
不過,雖然【鬥魚】【虎牙】已經佔據了直播界的“半壁江山”,但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不良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虎牙】與【鬥魚】之間的各種恩怨:惡性挖角、互黑互懟,早已是業內人盡皆知的事情。
而【鬥魚】前有“盧老爺”煽動粉絲被封殺,後有“陳一發”不當言論成路人,也是常常觸碰到道德法規的“紅線”。
直播行業的亂向由此可見,直播平臺“三天一約談,五天一封禁”成常態,有關部門更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針對直播行業出臺新的監管政策。
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網信辦聯合下發通知,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網路直播服務許可、備案管理,通知要求落實使用者實名制度,加強網路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
直播平臺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野蠻生長,無視規則。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下,大廠的產品抗風險能力更高,更容易整合資源做大。直播行業也不再是“一枝獨秀”,而是更多的接入到大廠的生態佈局中,成為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語
縱觀直播行業的發展,背後反映的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大環境趨勢,近兩年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團購應用”,亦或是暴雷不斷的“P2P 平臺”,成長軌跡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萌芽期:提出概念,開始研發。
爆發期:百花齊放,野蠻生長。
低谷期:政府介入,加強監管。
平穩期:大廠入局,資源整合。
對於開發者而言,更要為自己的產品找準定位,不能落後於時代,但也不能盲目跟風,認準行業正處於何種時期,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