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34871514921

    俗話說得好: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

    要找美食詩句,先找到古代的詩人兼美食家最為方便。

    可是古往今來佳餚美食太多,留下描寫美食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這裡主要聊聊杜甫、蘇軾、陸游的詩句,透過這三位詩中食神留下的佳作來管中窺豹吧~

    一般古詩詞鮮有單寫食物的作品,往往是借物喻人,借物感傷抒情等等。但既然是聊形容美食的詩句,我們就不論他是開心是難過,是悲痛還是懷古,只摘出其中最乾貨的美食形容部分精華。

    先從杜甫開始說,杜甫傳世的詩有九成是在他四十歲已然不得志之後寫的,然而正因如此,美食成了他艱辛的生活中為數不多的慰藉。

    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初夏,此時杜甫四十一歲。當時他與廣文館博士鄭虔同遊何將軍山林,此處既有美景還有美食,讓人格外的心情舒暢。於是為紀念此次出遊他寫了十首詩。

    其中寫到美食的詩句有: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其二》棘樹寒雲色,茵陳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其七》

    美食的種類與美景相得益彰:鮮鯽魚切片搭配筍絲燉湯,碧水澗旁採摘的鮮嫩香芹做羹。而 一句“茵陳春藕香”把沾上春藕清香的野菜寫的很生動。

    顛沛流離的生活,阻擋不了一顆吃貨的心,就算是家常便飯,也能吃出別樣的溫馨。朋友招待的是韭菜和香噴噴的小米飯,能吃上這樣一頓家常便飯,動亂時期已屬不易。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杜甫《贈衛八處士》

    但凡生活能有喘息之機,雖然沒有銀錢,但是杜甫總會找機會一飽口福,詩中字裡行間更透露過一些家常美食的做法吃法。

    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著,香飯兼苞蘆。——杜甫《槐葉冷淘》

    這段麵條的做法看著很眼熟,就是把鮮嫩的槐樹葉採摘下來,洗乾淨後,擠出綠色的汁水用來和麵。據說這是杜甫居住在成都時,三伏天最喜歡吃的涼麵,看起來和現在的菠菜面做法如出一轍。

    在成都的這幾年,日子過得雖然算不上富貴,但也能吃飽穿暖,過得是比較愜意舒適了,而這段難得的休閒時光也留下不少美食詩作。

    有記載過宴席上廚師現場片魚的神乎其技:

    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杜甫《觀打漁歌》

    在飲食偏好方面,杜甫應該是頗愛吃魚生,他的詩裡有不少寫到切膾與食膾。

    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杜甫《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將魚肉剔骨剁碎佐之春蔥,周代生活百科《禮記·內則》中說:鱠,春用蔥,夏用芥。也只有資深老饕才能如此通曉其中奧妙。

    在人生的後半段,杜甫一直處於貧病交加的境地,在由衡陽返回長沙的途中,寫的這首詩可謂他的美食詩絕唱了:

    滑憶雕菰飯,香聞錦帶羹。溜匙兼暖腹,誰欲致杯罌。——杜甫《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

    雕菰飯就是用菰米熬製的飯,吃起來香滑可口,甚為味美。錦帶羹則是用一種叫做“錦帶”的植物嫩葉子做成的羹湯,後世對於“錦帶”具體是哪種植物頗有爭議,一般理解為用蓴菜羹。

    相比杜甫,陸游的生活境況要好得多了,雖然仕途雖然不甚順利,飽受投降派的排擠,然而陸游卻真的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的詩中包羅永珍,且用詞方面通俗易懂,讀起來非常流暢優美,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美食自然是不會錯過,他的“田園風光詩”有相當一部分是介紹美食的。

    這樣一個人,能夠把平平無奇的薏仁飯寫出這樣令人食指大動的誘惑感。

    大如芡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腹腴項臠不入盤,況復餐酪誇甘酸。——陸游《薏苡》

    一條肥美的鱸魚,一碟脆爽的茭白,搭配上新制油煎好的蕎麥麵餅,在初冬時節來上這麼一餐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

    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陸游《初冬絕句》

    他吃過的美食種類更是頗為龐雜,天上地下,飛的跑的均有涉獵,甚至一些現在很少見的食物在他的詩中都有提到。

    陸游美食詩中最有名的要數《醉中歌》了,詩中集中記錄了陸游身為吃貨數十載所印象深刻的數種佳饌美餚,詩曰:

    牛尾膏美如凝酥,貓頭輪囷欲專車。黃雀萬里行頭顱,白鵝作鮓天下無。潯陽糖蟹徑尺餘,吾州之蔊尤嘉蔬——陸游《醉中歌》

    這段“報菜名”極為精彩, 說熬到好處牛尾味美如凝固的酥油一般;吃過的貓數目甚巨,光貓頭就有一車可裝;能行萬里的黃雀也是美味珍饈,譬如當時風靡一時用鹽和米粉醃漬的“黃雀酢”,而吃鵝肉時,則用醃和糟的方法制作,說那味道是天下沒有的鮮美;吃的潯陽江中蟹個頭很大,連蟹腳有一尺長;最後說到青菜,則提名越州農村的蔊菜,能與牛尾河蟹並論,可見其味道也一定極為可口。

    懂吃的人,往往自己也很會做菜。烹製菜餚的過程同樣也被記錄了下來,其精細程度現在看來也令人咂舌,他在詩中這樣記錄道:做燒鵝時,要抹上花椒後,才特別鮮美;做野雞肉的羹時,要把豆豉放下去,才能透出香味;又說,越州箭竹的嫩筍,比雪白的蘑菇還甘美脆嫩;蕨牙菜是十分珍貴和鮮嫩的東西,超過春天的佳蔬。

    今日山翁自治廚,嘉餚不似出貧居。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陸游《飯罷戲示鄰曲》

    不會買菜的美食家當不了好廚子,陸游居然還在詩中形容了他從買食材開始的吃貨日常一天:南市打了一壺濁酒,雖說價廉且酒渣不少,但是味道著實甘美,去東市買了大骨頭回來燉肉,配上香醋蘸醬,再加上一碟醃製好的泡菜藠頭,散發著誘人的橙色光澤。

    南市沽濁醪,浮螘甘不壞。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陸游《飯罷做戲》

    至於螃蟹這種是個老饕都不會錯過的人間美味,陸游則形容的極其生動:

    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陸游《糟蟹》

    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剛用手把蟹擘開,就饞得口水直淌了下來,等到持蟹品酒時,連昏暗的老眼都突然明亮起來了~對美味的形容簡直是妙到毫巔了,短短兩句,就讓這個手持蟹殼被美味撩撥急不可耐的老饕彷彿就在眼前。

    相比於陸遊這種真·吃貨而言,蘇軾就顯得矜持的多,或許是身份地位所限,他不能像陸游一樣,面對美味放肆的大快朵頤,什麼也不顧。他的美食詩往往都是借美食這個殼,實際內裡說的是官場人生。

    然而吃貨的本色是難以掩蓋的,蘇軾在《老饕賦》中稍微放開了一下就徹底原形畢露,很具體的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一餐,吃肉只選小豬頸後部那一小塊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選霜凍前最肥美的螃蟹的兩隻大螯。把櫻桃放在鍋中煮爛煎成蜜,用杏仁醬蒸成精美的糕點。蛤蜊要半熟時就著酒吃,蟹則要和著酒糟蒸,不要蒸的太熟要有點生才好吃。看完只想說:老哥你是真會吃啊!

    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蘇軾《老饕賦》

    在《寒具》一詩中有詳細描繪了在寒食節準備食品的烹飪過程中,油煎撒子至焦黃的顏色變化。

    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蘇軾《寒具》

    還有具體形容了月餅的口感,甚至描繪了裡面的餡料,聽起來是蠻好吃的樣子。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蘇軾《月餅》

    以及最著名的東坡肉(紅燒肉)詩,作為傳說中這道菜的發明者,寥寥數語,把這道經典家常菜做法寫的很到位。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蘇軾《豬肉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級語文用“可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