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史如何滲透中學教學
摘要:新課標要求物理課堂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同時素質教育要求課堂教學既要講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在高考理科綜合科目中物理學史為必考知識點。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的內容很有必要,並且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物理學史;滲透教育;物理教學;素質教育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貫穿物理教學的始終,是高考理科綜合科目中的必考知識點。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能夠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發展中艱辛與曲折,讓學生體會到在物理發展史中的物理學家的付出與艱辛,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對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物理學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利用物理學史中的科學家的小故事或者相關的背景資料,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給學生講解阿基米德定律時,把阿基米德的故事講給學生:國王讓工匠製作了一頂純金王冠,國王想檢驗真假,但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難倒了國王眾大臣們。於是國王請來阿基米德讓他幫忙檢驗。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卻無計可施。一天,他在家洗澡,當他坐進澡盆裡時,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托起。他突然想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金冠的密度。他興奮地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經過了進一步的實驗以後,檢驗出了王冠的真假。透過這次試驗,使得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即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對於阿基米德故事講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物理學史故事軼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鍛鍊學生意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在物理發展史中,物理學家們的獻身精神、嚴謹態度很值得學生學習,物理學家探究真理的精神和獻身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物理學史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感受物理前輩的科學態度,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例如 在講授“行星的運動”這一節時,介紹布魯諾因為堅持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被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上,伽利略因為支援“日心說”被教會判為終身監禁,這些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正確理論的得出,不僅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而且也有可能付出寶貴的生命,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三、利用物理學史研究,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更重要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物理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教學 “引力常量的測定”時,向學生介紹引力常量的測定時,卡文迪許透過兩次巧妙的放大,第一次利用平面鏡的反射,把微小的扭轉角度透過平面鏡放大為容易測量的角度,第二次把微小的引力的測量,轉化利用明顯的力矩的測量,從而測出了引力常量,解決了萬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不能解決實際天體問題尷尬境地。利用這個物理學史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教會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四、利用物理學史研究思路,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人類前進的動力,許多物理規律結論的得出,都是物理學家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不墨守成規,不侷限於前人已有的結論,大膽開拓創新,才能推動科學知識不斷髮展。例如在講解“行星的運動”一節中,對於行星運動規律的發現中,第谷終生觀察行星的運動的規律,記錄了大量真實可靠的資料,但是他墨守成規,侷限於行星運動的軌道是圓,也就沒有得出行星運動的規律,他的助手開普勒忠實於第谷的資料,但他並沒有墨守成規,透過大量計算,得出行星運動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從而得出了行星運動的正確規律。利用這些事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對前人結論的科學質疑精神。
由於物理學史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因此把物理學史滲透到中學物理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同時能讓掌握學生對物理研究方法和思維,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故而在物理教學中應該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物理學史如何滲透中學教學
摘要:新課標要求物理課堂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同時素質教育要求課堂教學既要講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在高考理科綜合科目中物理學史為必考知識點。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的內容很有必要,並且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物理學史;滲透教育;物理教學;素質教育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貫穿物理教學的始終,是高考理科綜合科目中的必考知識點。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能夠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發展中艱辛與曲折,讓學生體會到在物理發展史中的物理學家的付出與艱辛,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對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物理學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利用物理學史中的科學家的小故事或者相關的背景資料,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給學生講解阿基米德定律時,把阿基米德的故事講給學生:國王讓工匠製作了一頂純金王冠,國王想檢驗真假,但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難倒了國王眾大臣們。於是國王請來阿基米德讓他幫忙檢驗。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卻無計可施。一天,他在家洗澡,當他坐進澡盆裡時,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托起。他突然想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金冠的密度。他興奮地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經過了進一步的實驗以後,檢驗出了王冠的真假。透過這次試驗,使得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即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對於阿基米德故事講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物理學史故事軼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鍛鍊學生意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在物理發展史中,物理學家們的獻身精神、嚴謹態度很值得學生學習,物理學家探究真理的精神和獻身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物理學史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感受物理前輩的科學態度,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例如 在講授“行星的運動”這一節時,介紹布魯諾因為堅持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被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上,伽利略因為支援“日心說”被教會判為終身監禁,這些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正確理論的得出,不僅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而且也有可能付出寶貴的生命,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三、利用物理學史研究,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更重要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物理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教學 “引力常量的測定”時,向學生介紹引力常量的測定時,卡文迪許透過兩次巧妙的放大,第一次利用平面鏡的反射,把微小的扭轉角度透過平面鏡放大為容易測量的角度,第二次把微小的引力的測量,轉化利用明顯的力矩的測量,從而測出了引力常量,解決了萬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不能解決實際天體問題尷尬境地。利用這個物理學史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教會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四、利用物理學史研究思路,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人類前進的動力,許多物理規律結論的得出,都是物理學家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不墨守成規,不侷限於前人已有的結論,大膽開拓創新,才能推動科學知識不斷髮展。例如在講解“行星的運動”一節中,對於行星運動規律的發現中,第谷終生觀察行星的運動的規律,記錄了大量真實可靠的資料,但是他墨守成規,侷限於行星運動的軌道是圓,也就沒有得出行星運動的規律,他的助手開普勒忠實於第谷的資料,但他並沒有墨守成規,透過大量計算,得出行星運動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從而得出了行星運動的正確規律。利用這些事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對前人結論的科學質疑精神。
由於物理學史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因此把物理學史滲透到中學物理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同時能讓掌握學生對物理研究方法和思維,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故而在物理教學中應該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