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之瀛大夫
-
2 # 健康知藥
首先感謝邀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頸動脈有斑塊的患者,有的人會有症狀,如頭頸部不適、頭疼、頭暈、有的患者表現為聽力減退、失語、肢體活動障礙、平衡能力受影響、記憶力減退、感覺功能減退等。也有一些比較輕微的患者是在做頸動脈彩超篩查時才發現的,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
頸動脈是血液從心臟到達顱內的必經之路之一,負責供應大腦前2/3的血液供應,如果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造成狹窄,一旦狹窄,就會造成顱內的低灌注狀態,腦細胞相對缺血,大腦相應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會表現為相應的症狀,如果斑塊較小,對大腦的供血影響較小,就沒有明顯的症狀。
另外,頸動脈斑塊多發生在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的分叉處,而在分叉處有管理血壓和呼吸的感受器。當頸動脈斑塊形成或頸動脈動脈粥樣化時,此處的壓力會發生改變,當壓力該變的時候,患者的血壓往往會出現波動。
頸內動脈的斑塊增大佔到管腔的50%以上的時候,表面會壞死 脫落,掉下一些顆粒物,堵塞遠端大腦的動脈,而會出現一些神經系統的症狀,有些人在吃飯時,突然筷子不明原因的掉了,或者正在寫字的時候,筆突然掉了。有些人正在站著,突然站不穩了,或者一側眼睛突然發黑、看不清楚或看不見了,有的人正在說話,忽然中斷了或說不清楚,有些人睡覺起來以後,感覺一側肢體發麻等,更為嚴重的會發生腦中風,帶來較為嚴重的後果。有資料統計缺血性腦中風22%是由於頸動脈動脈粥樣化和斑塊引起的。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首先建議患者把血脂控制在理想的範圍之內,膽固醇控制在4mmol/L左右,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左右,常用的藥物有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貝特類等。
也可以活血化瘀中藥如丹參、山楂、紅曲、決明子等。
另外要均衡合理的飲食習慣、戒菸戒酒、適當運動、充足的睡眠、積極樂觀的心態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把血壓、血脂、血糖、血粘控制在理想水平。
堵塞嚴重的患者可以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
3 # Sally-zhangST
我爸爸今年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做了三個支架,我們每年都帶他體檢,所以今年做了頸動脈檢查,發現有一個一公分斑塊,由於目前裝支架一直在吃他汀,所以心血管醫生說還是繼續吃他仃
-
4 # 腎病追蹤
常常有人拿了一個體檢報告單問我,說是彩超檢查結果有頸動脈斑塊,怎麼辦?會導致什麼問題?怎麼消除呢?
確實,現在有頸動脈斑塊的人明顯增加。記得我做住院醫生時,很少發現,也很少聽說頸動脈斑塊的問題。現在來門診檢查的,年度體檢的人,許多都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當然,一方面是因為醫學的發展,檢查的手段便捷了;另一方面,確實是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工作勞動的強度下降,體力活動的減少。導致發病率越來越高。
其實,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也是人體全身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一個縮影。斑塊發生在頸動脈時,多發生於頸總動脈分叉處。而且,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發展,往往是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
當頸動脈斑塊增大以後,會導致頸動脈管徑狹窄,引起顱內血液灌注減少;也有,因為頸動脈斑塊脫落,形成栓子進入顱內動脈,導致顱內動脈栓塞。所以,我們常常透過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斑塊的穩定性測定,對頸動脈斑塊進行評價,判斷其危害程度。
當頸動脈斑塊出現上述情況時,可能引起下述症狀。一般一旦出現症狀,說明斑塊可能比較大,或者屬於不穩定性斑塊。
其症狀表現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為一過性頭暈、乏力、甚至有單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持續時間很短,而且往往在發病後24小時內就完全恢復。發作過後檢查,一般沒有明顯陽性體徵,頭部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只有頸動脈檢查可以發現動脈斑塊。
還有就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臨床症狀有頭痛、頭暈、甚至昏迷等程度不一的表現。往往伴有偏癱,也就是一側肢體感覺和/或運動障礙、失語。查體可有相應神經系統定位體徵,頭部CT或者磁共振檢查可見腦組織缺血病灶。
當頸動脈斑塊比較小,而且比較穩定時。許多頸動脈斑塊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性。缺乏任何神經系統症狀,或者是僅有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頭暈、頭痛、暈厥等。
那麼,醫院往往檢查頸動脈斑塊的方法有許多種類。比如多普勒超聲,是廣泛應用於頸動脈硬化病變的篩查及隨訪。不僅可以顯示斑塊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狹窄部位和嚴重程度,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測定,並可對斑塊進行形態學評價。
還有經顱多普勒超聲,可顯示顱內外動脈的狹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側支迴圈開放等。
另外有CT血管造影,對頸動脈狹窄的判斷準確性高於多普勒超聲,但對斑塊的形態學顯示欠佳。
當然,根據需要,還可以行核磁血管造影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檢查。但因有創操作、或者價格昂貴等等原因,臨床上很少單純用於檢查。
因為頸動脈斑塊有上述的潛在風險,所以,一旦發現有頸動脈斑塊,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積極治療。首先,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菸、控酒、低鹽低脂飲食、加強鍛鍊、控制體重等。
另外,需要預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能夠顯著降低頸動脈斑塊病人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最好根據醫生建議,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等;同時需要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因為他汀類降脂藥,可以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另外,如果有血壓升高的,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以及血尿酸等等。
當然,臨床醫生會根據頸動脈斑塊的大小,導致血管狹窄的程度、斑塊的穩定性,結合病人基本情況,還會決定是否採用手術治療,以絕後患。現在相關的手術方式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以及頸動脈支架植入術。
回覆列表
現在發現頸動脈有斑塊的人是越來越多,可以說各個年齡段都能看到頸動脈存在斑塊的病例。之所以這麼多人檢查出頸動脈斑塊,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大,不良生活方式導致了大家出現頸動脈斑塊。另一方面,就是體檢現在實在是太普及了,隨著體檢的普及,頸動脈斑塊檢出率就明顯升高了。那麼,很多人會問,如果有頸動脈斑塊會有什麼症狀嗎?
其實,說實話,大部分情況下,頸動脈斑塊是透過體格檢查時候發現的,很多人即使發現了頸動脈斑塊也沒有任何的症狀。直到做了頸動脈彩超才發現頸動脈有斑塊。在這裡不得不說,頸動脈彩超是現階段發現和診斷頸動脈斑塊價效比最高的方法。相對於核磁和CT,價效比高,操作簡便。
但是,話也說回來,大部分頸動脈斑塊患者沒有症狀,不代表所有頸動脈斑塊患者都沒有症狀。實際上,有些頸動脈斑塊患者是可以有症狀的,比如說頭暈等不適,一般到了這種情況下,常常提示此時頸動脈狹窄程度已經十分嚴重了,比如說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程度已經超過了50%。
既然大部分頸動脈斑塊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只是體檢發現的問題。那發現頸動脈斑塊後需要進一步治療嗎?如何治療最合適呢?一般說來,發現頸動脈斑塊以後,還要看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比如說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肥胖、家族史、年齡>50歲或者已經停經。如果伴有某些危險因素,同時頸動脈斑塊也是軟斑塊或者混合斑塊,這時候那就很可能需要口服他汀了,主要控制指標是低密度脂蛋白,這個指標很可能需要降低到1.8mmol以下。
總而言之,對於伴有頸動脈斑塊的很多患者來說,的確沒有什麼明顯症狀,至於最終如何治療還要因人而異。張大夫還是那句話,建議這類患者還是正規醫院正規就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