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56258一葉舟

    我以為賈母不張羅寶黛婚事的原由,可能是賈母明白近親不能結婚之理,怕毀了二人前程殃及後代,賈母應有此科學知識基礎的。

  • 2 # 歷史地理小藝

    紅樓夢裡,賈母是木石姻緣的堅定維護者,其實當初賈母將黛玉接到賈家就是想給黛玉一個好的歸宿,也算是親上加親。賈母在世時沒有給黛玉做主我覺得有這幾點因素:

    1.寶黛的年齡

    其實原著中八十回結束時寶玉也才十六,待遇比寶玉小一歲。這個年紀在當時說小也不小說大也不大。要是在普通人家結婚也是可以的,但是在這些貴族在當時來說應該是偏早了。

    2.賈家內部的分歧

    前面說了賈母是木石姻緣的堅定維護者,這個陣營當中還有王熙鳳。那金玉良緣的陣營有王夫人,元春,薛姨媽。這是其實是個兩難的選擇,賈母不得不考慮其中厲害關係。

    3.黛玉的身體狀況

    要是黛玉身體健康,寶黛的婚事應該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那個時代的封建大家族還是比較看中這個的,黛玉的身體決定了她不適合生養,這個無疑是最基本的擇媳標準。這也讓賈母少了寶黛婚姻的話語權。

    4.出於對黛玉的保護

    賈母深知王夫人不喜歡黛玉,如果執意要為寶黛做主,也許王夫人會透過元春請旨賜婚,那就弄巧成拙了。哪怕真的在一起了,恐怕黛玉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也許賈母在等待合適的時機,也許是黛玉身體好轉了,也許是平衡好了各方的利益。

  • 3 # 四川達州人

    三個原因:

    一、年齡太小。

    明清雖盛行早婚,女子十三十四結婚是非常普遍的,下層百姓甚至有十一二歲出嫁。但有身份的家族大體遵守女子十五而嫁的規定,通常13歲左右說定親事,走完定親流程也是一年多,也就在15歲生日過後出嫁。

    畢竟下層百姓的追求不一樣,女兒多呆一年要白養活,而婆家則可提前獲得一個勞動力。

    從林黛玉入賈家看,說小點只有7歲,說大一點也不過十歲,要成親顯然還太早。

    二、阻力很大

    我們知道,過去的婚姻是父親一言可決,母親祖母兄長等人可提參考建議。

    顯然,賈母最初是公然偏袒林黛玉的,賈家上下也都明白,而賈政此時也是非常偏向於同意賈母意見的。原因在於,林如海既是賈政仰望的探花,也是重要職務的鹽政。將來賈寶玉讀書科舉,有林如海這樣的探花來提點,效果絕對斐然,亦如當初賈政同意長子娶國子監祭酒李守中這等窮官的女兒一樣。

    賈母並不反對賈政的態度,因為此時賈家是自己做主,自己身體也好,當然,她也不會想到林如海即將死去,元春即將封妃。

    一切變化出自於前面說的那兩件事。

    林如海死亡,令林黛玉從一個正牌官員小姐降低為沒有父母的孤女。所以,榮國府立即傳言起來,林黛玉吃的用的都是賈家的云云,雖賈母威勢尚存,王夫人還不敢公開怎麼樣。

    不過,元春封妃令整個賈家重新洗牌。賈政二房越發強勢,伴隨修建大觀園與省親,王夫人逐漸鋒芒畢露,完成了對整個榮國府大權的獨攬,連賈母也不得不暫避。

    當然,王夫人勢力也是逐步發展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中途曾借元春賜物與張道士之口對金玉緣進行了兩次試探。

    一個富家小姐....顯然不是官員小姐,九成九指的是薛寶釵...但此時賈母還有積威,雖不好公然與元春放對,卻連消帶打否決金玉良緣...寶玉命中註定不能早娶...要知道此時薛寶釵已15歲,哪怕三年後也是18歲...現在寶玉才13,林黛玉12....聽聽,3年後賈寶玉就是16歲,林黛玉15,剛好是結婚的年齡啊。

    事實上,薛寶釵不僅等了3年,而是等了6年。

    三、賈母對林黛玉的放棄

    無常變化在於,林家宗族拋棄了林黛玉,林如海曾經強大的人脈,眾多老師、座師、同年、同學、朋友,均對林黛玉視如不見。那麼,林黛玉唯一的政治優勢也蕩然無存。

    而此時,賈母年齡漸老,失去了對賈家的基本控制,也力不從心了。

    王夫人已氣焰囂張到公然...不是私下,而是在查抄大觀園時對著鳳姐公開辱罵林黛玉。諸位可去讀文字,雖然作者以文字做了隔離,但聯絡上下文就該知道,那話絕不是罵晴雯的。

    而此時賈政的態度也逐步明朗化。同樣對林黛玉放棄了,原因如上。

    對此賈母也得考慮未來的賈寶玉如何生存。賈寶玉文不成武不就,襲爵無望,出仕不能,哪怕薛寶釵是商人女,哪怕有個惹事的哥哥,但最少有一份可以養活賈寶玉的嫁妝。

    顯然,如今不名一文的林黛玉,只能被外祖母放棄了。而當初那份被賈璉帶進來的嫁妝也就成為林黛玉的催命符。

  • 4 # 書燈幽見

    至少三個原因。

    第一:賈母雖然極力促成二人婚事,但是外在壓力也不小。

    而且寶玉的婚姻裡寄託著榮國府的未來,裡面挾裹著好幾股勢力,賈母其實也有些力不從心了。從何處看來?

    文字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祈福,斟情女情重愈斟情

    我這老冤家,是那一世裡造下的孽障?偏偏兒的遇見了這麼兩個不懂事的小冤家兒,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語兒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了。幾時我閉了眼,斷了這口氣,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

    到這一回裡,寶黛之間的愛情參與進來了寶釵,且寶釵黛玉之間的競爭幾乎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也可以說是寶玉與黛玉二人之間的情感,亟需有一個明確定論的時候。

    而且因為元妃的干預,使得本來只有賈母與王夫人之間的對立,變成了元妃傾向於“金玉良緣”,而使得賈母變成幾乎一人在孤軍作戰了。

    端午節元妃賜禮,獨寶玉寶釵得同樣的紅麝香珠一串,用意很明顯。

    賈母趕緊用清虛觀打醮,與張道士聯手演了一出好戲。

    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點再定吧...

    言下之意很明顯,“反正,我這孫子不能早娶,你愛等,你就等著”。

    果然,賈母的拒絕讓前幾天還帶著紅麝香串子四處招搖的寶釵勃然大怒。

    適逢寶玉又譏諷她體豐似楊妃,黛玉也亦欲趁機取笑,寶釵見狀,借丫頭靚兒尋扇大發雷霆,從這些章回裡,我們都可以看出賈母在極力斬斷一切干擾寶黛姻緣的外在因素。雖然賈母極力促成,但是外在壓力確實不小,乃至於少不更事的寶黛二人,在老祖母為他們二人的婚事費盡了心機與王夫人元妃等斡旋時,二人不僅不能和和氣氣略解老人家的壓力,還任性爭執吵鬧。

    所以老人家才急得哭出了“老冤家,小冤家”這一段名句。

    第二個原因,就是黛玉身體過於柔弱。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門”,賈府還是這樣的輿論。尤二姐跟賈璉的小廝興兒聊天,興兒說賈寶玉“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

    林黛玉自言,自會吃飯就吃藥,賈母自她進府就給她配藥,如果不等到黛玉身體略微強壯些便提出婚姻之事,王夫人若以此為藉口便可拒絕寶黛之婚事。事情便再沒有了迴旋的餘地。機謀權變如賈母,是不會打這種沒有把握的仗的。

    第三:寶黛此時年齡尚小。

    興兒言:

    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此時寶釵也不過十五歲而已。寶玉比寶釵小,黛玉比寶玉又小,不過十三,四歲的孩子。此時提婚姻之事確實有點早。

    後來,紫鵑曾經勸黛玉:“趁老太太明白硬朗,做定了大事要緊...”這番話看來,已伏下賈母去世甚急速,兼之賈府遇到大的風浪,致使寶黛之間傾城的愛戀化為永恆的悲劇....(圖源皆自網路,侵刪)

  • 5 # 快樂古韻

    一個因為寶黛還小,另一原因是元春表明了暫時的態度和王夫人支援全玉良緣。賈母不想過早的表態以免過早的引起婆媳的不快。所以過早的不表態也在靜觀以後的進展。

  • 6 # 平湖秋月55

    賈母表面上是賈府最高領導,實際實權都在王夫人手裡,王夫人不喜歡黛玉,暗箱操作。透過前期的貴妃賞賜,賈寶玉的薛寶釵的相同又份多,林黛玉的份少和3位小姐相同,這已透露出一個資訊,賈元春已經是和王夫人一條道支援金玉良緣,賈母是個聰明人不是看不出這些,但王夫人是貴妃的親生母親,賈母不可能和兒媳對著幹。所以對林黛玉的終身大事心有餘而力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執業藥師和初級藥師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