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倚樓觀影視

    關羽被無線抬高,並不是因為他生平的職位,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品行。關羽千百年來成為義的化身。他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為兄弟劉備的大業鞠躬盡瘁。面對曹操的誘惑,他堅持大義,不背叛兄弟。為了義,他不顧諸葛亮的千盯萬矚和自己的生死,放曹操一條生路。這種義氣被後人傳頌,成為很多生意人和異鄉兄弟推崇的神。

  • 2 # 二哥侃大山

    請問題主是哪來的信心,說關羽是區區一個武將?關羽在當時蜀國的地位跟現在的建國十大將沒差多少吧,不說智謀有多高,但至少比我們大多數人強多了吧,算得上有勇有謀。再加上關羽為人處世,忠肝義膽,經過官方的、民間的、正史、野史、小說、玩意、神話傳說的各種宣傳昇華,在近現代各種三國題材的影視劇、遊戲、書籍中的渲染下,棗紅臉、三尺須,手中一柄青龍偃月刀,跨下一條傳世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輝煌一生直至敗走麥城,深入人心,獲得無上榮譽也不難理解了。

  • 3 # 思維館

    關羽所以被後世推崇,是因為他的品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契合了儒家傳統忠君思想,封建君主也需要這麼一面旗幟來鞏固統治,如清代便尊奉其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羅貫中撰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其實關羽早就已經被人們或有心或無意地推上了神壇進行膜拜——事實上,此人的性情、品行,的確值得推崇。

    關羽(公元160-公元220年),字“長生”,後改為“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境內)人士,東漢末年名將。《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載,“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竊以為關羽最為後人推崇的事蹟,是他有條件地降曹一事,《三國志》載,“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關羽這一走,形象立馬便升了起來,且在曹營時,他就對曹操方面言明,“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這可是冒著生命危險來全氣節的,輕生重義,人所共欽。曹操其人,可說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英雄,那個時候,人們對他的看法乃是“超世之傑”,嗯,後來漸漸演變成了“欺世奸雄”,實因其“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為封建禮教所不容,但這無礙其英雄氣節。明知道關羽走掉,終會成為心腹之患,卻也輕易放他離去,從這一點來看,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沒有“進化”成為一個優秀的統治者,他可以為了理想去放棄利益——識英雄,重英雄。

    關羽全了對劉備的義氣,卻也沒有負了曹操的恩德,“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這就是千古英雄的氣概。

    當然,關羽也是個平常人,不是神,他也有缺點,但在統治者及傳統忠君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漸漸對其有些剛愎自用的性格視而不見,並逐步地嫁接一些別人的戰績來成全心目中的“武聖人”,這一點,《三國演義》表露無疑。

    如今關羽的形象的確被神化了,但歷史上關羽其人,也無愧蓋世英雄之名。

  • 4 # 魚包同學

    謝官方邀。從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武將到一個萬民敬仰的文化符號,這期間的變化過程是怎麼樣的呢?關羽形象的演變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三國至晉官方的認可

    在關羽的同時期及接近的晉朝,關羽即被廣泛認可,不過這個時期主要是肯定的他作為統御一方的大將的方面。

    比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肯定關羽是說到——

    鹹謂勇力絕倫者,則上將之器;洽聞治亂者,則三九之才也。然張飛關羽萬人之敵 ,而皆喪元辱主,授首非所。第二,東晉至南宋,“尊劉抑曹”思想開始盛行

    東晉以至南宋,都是偏安小朝廷,處境和蜀漢極為類似,於是政府不能宣傳“中原正統”,而是“王道正統”。從習鑿齒的《漢晉春秋》開始宣揚尊劉抑曹的思想,不過習鑿齒只是在史學界有影響,真正產生巨大影響的是南宋時期的儒學泰斗,朱熹。

    從朱熹開始社會的主流就開始美化整個蜀漢集團,文之諸葛亮,武之關羽。

    第三,關羽的封王稱帝之路

    關羽在世時候的官職是怎麼樣的?劉備給他封的前將軍,漢壽亭侯。八百年後,關羽的地位就開始變化了,起源於宋徽宗,改封關羽為忠惠公,再晉升,義勇武安王。

    徽宗開了先河之後,接下去的歷代帝王就跟風效仿了,明朝萬曆皇帝直接給關羽加封為帝,清朝時候更誇張,順治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基本和今天關羽的稱謂很像了,稱聖稱帝。

    而究其原因,北宋末年,明朝後期,清中後期都是社會危機四伏的年代,統治者希望可以透過美化關羽,來引導社會的主流思想,樹立忠義標杆,建立忠義的社會價值取向,來加深統治基礎,化解朝廷危機。

  • 5 # 歷史神秘人

    關羽在民間獲得如此至高的地位,除了關羽身上的品質,符合了千餘年來民眾的心理訴求和價值取向,也有歷朝歷代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刻意神化關羽,在王朝對關羽的神化中逐漸把關羽推向神壇。

    關羽的事蹟大家就耳熟能詳了,在三國演義裡,溫酒斬馬雄,千里走單騎,義釋華容道等等的事件讓關羽成為“義絕”,雖然關羽不去完美的人,可是人們需要他完美。關羽身上的忠、義、仁、禮、信、勇等品德,是中國傳統社會所向往和追求的。對關羽的崇拜,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荊州和蜀地的民間就有廟宇蓋起來用來祭祀關羽了。隋唐時期佛教在唐朝挺興旺的,為了很好的在民間加強佛教的影響力,佛教製造了關羽顯靈的傳說,封他為護法神,而唐朝政府也將關羽作為諸多武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廟。宋元的時候,宋朝皇帝不僅為關羽建立廟宇,開始封忠惠公,再多次封王,還在各地遣人修祭祀關羽的廟宇,以至於關廟林立,遍佈城鄉,宋朝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穩定社會民眾的情緒,希望民眾“忠”於朝廷。

    到了明清,民間和統治者對關羽的崇拜到了頂峰。明朝敬關羽如神明,祈求保護其海疆。清朝更瘋狂,本來以前岳飛是“武聖”,清朝統治者以前是後金嘛,而岳飛是抗金的啊,所以清朝統治者為了政治需要,重新把關羽封為“武聖”,並且把關廟載入祀典,每年都進行祭祀,賜“義高千古”的匾額給關廟。從順治封關羽“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光緒,關羽的封號從8個字加到了26個字,真是崇拜到了頂點了。由於清政府皇帝對關羽的垂青和抬愛,把全民的關羽崇拜推向了高潮,關羽由那開始走向了神壇。更有意思的是,關羽竟然成了“武財神”,各行各業基本都有關羽的神像,做生意的都希望關羽能保佑自己生財有道,財運大漲,為什麼關羽一個武將成了財神呢,可能是因為關羽的“義”吧,畢竟做生意的都希望義氣當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關照,做人講義氣,才能交到更多的生意朋友嘛,關係廣了,財路自然就廣了,再者關羽那麼有殺氣,他的神像擺在店裡,也可以起到鎮邪檔煞的作用啊,這樣店鋪不就安安穩穩了,不出意外,生意就好了。還有“關”和“官“”廣”近音,有官運亨通,財源廣進的寓意,民間是很喜歡這樣的象徵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中的花費是否該由男人來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