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只能是曹操。

    首先,曹操後面寫給孫權的信中明確說是自己燒船撤退。顯然,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沒必要在給孫權的信中胡言亂語,否則是給自己抹黑,徒增笑料。

    其次,赤壁之戰是曹操被拖垮了。加上投降的荊州劉琮勢力是近30萬軍隊,官員,差役需要養活。戰爭自208年5月持續到12月,需要大量作戰物資,後勤保障。北方士兵經歷炎熱,寒冷,潮溼,冷風后水土不服,感冒、血吸蟲等均造成了極大困擾。荊州水軍又幹不過江東。所以曹操這麼多士兵是在徒費錢糧。

    最後,曹操撤退,荊州水軍的幾千艘戰船隻能拋棄,留給劉備孫權等於資敵,當然得燒。而無論孫權還是劉備,都不可能燒燬這些船隻。

  • 2 # 無止境的裂縫

    易中天品三國中講解了,其實是黃蓋點的火。事情的發展如下,在孫劉聯盟之後,將追趕劉備的那五千騎兵打敗之後,曹操攜40餘萬抵達湖北赤壁,之後的戰爭中有進有退,但是對曹操不利的就是北方旱兵不善水站,所以水軍進攻不利。並且也沒有蔣幹盜書一說,不過有蔣幹這個人,但是,是在赤壁大戰一年後,派遣蔣幹去東吳將周瑜誆騙過來,為其效力 但是事與願違,就從軍營裡走了。

    黃蓋在赤壁中一直是水軍前鋒,在那是為十二月,寒風凜冽,在開戰前,黃蓋假降,然後曹操還很高興,在掛東風的當日,藉著風,將自旗下幾十艘船開向曹操。這時還沒有點火,只是在船上有幾面黃字旗幟,讓曹操信以為真來投降,裡曹操戰船僅有30米的時候,就打翻火把,藉著最強勁的東風,衝了過去。

    還有就是沒有借東風一說,那只是演義裡面對諸葛亮的神話而已。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赤壁之戰放了兩把火。

    第一把火是黃蓋放的。

    周瑜是孫劉聯軍的統帥,採用黃蓋的計謀,詐降再火攻,黃蓋寫信給曹操謊稱來投降,曹操滿心歡喜,約定好投降的日期,當時正好刮東南風,黃蓋率10艘戰船,船裡澆上油鋪上枯枝,船尾再繫上快船,由南岸的赤壁向北岸的烏林進發,在離曹營2裡處,黃蓋放火點燃10艘戰船,於是10艘火船衝向曹營,引起一片火海。

    曹操的船是首尾相連平擺在一起,延綿數百米,火船衝來無處逃生,於是前面的船大都著火,士卒慌亂,豪無鬥志,爭相逃生。而東吳的軍隊躲在火船後衝向曹營,曹軍潰不成軍。

    第二把火是曹操自己放的。

    曹操眼見大勢已去,立馬當機立斷決定撤軍,由於大火還在前面的船隻燃燒,曹營後面的船和岸上的營寨還沒有著火,於是曹操下令,放火燒船及營寨,準備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敗的並不狼狽,至少撤退很從容,並且曹操手下的將領和謀士無一損傷,損失的大部分是荊州投降的水軍,而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圍攻江陵城一年有餘才拿下,可見曹操在赤壁損失並不大。

  • 4 # 亭殿閣

    公元208年,赤壁兩岸,劍拔弩張。漆黑的江水,從最深處沸騰,孫劉聯軍與曹操對峙兩岸,這一戰,曹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是以孫劉兩家的軍士們,個個抱定了以死抗曹的決心。戰鼓擂,笙旗搖,眼看著勝負已定,最關鍵時刻,一場東風突然而起,那一夜,火燒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從此與帝位絕緣。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描寫的赤壁之戰,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羅貫中以陳壽的正史《三國志》為藍本進行創作的小說,對於歷史事件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加工,赤壁之戰亦是如此,然而,不僅僅是羅貫中對赤壁之戰做了藝術加工,真實歷史上吳華人對赤壁之戰也進行了藝術加工進而記載到史書裡,也就是說赤壁之戰無論是小說裡,還是正史裡都沒有真實的記載赤壁之戰,那麼,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欲知答案,且往下讀。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在正史《三國志》裡,魏蜀吳三國裡對赤壁之的不同記載,具體如下——《三國志武帝紀》裡記載道:“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先主傳》和《三國志諸葛亮傳》“裡分別記載道:“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和“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在《三國志吳主傳》裡記載道:“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透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吳書》與《魏書》和《蜀書》對於赤壁之戰的記載出入極大,在《魏書》和《蜀書》裡,都提到了赤壁大戰曹軍被破,軍士因水土不服染了瘟疫,曹操退軍,而對於赤壁大戰“火燒戰船”這件事隻字未提,不僅如此在《魏書》中甚至未曾提及與東吳周瑜大戰一事,只說與劉備戰,不利,並且關於“焚其舟船”,也特別點明瞭是在“大破之”之後,打敗敵人順便破壞敵方的軍事基地和裝置,這是最基本的戰爭意識。可是在《吳書》中,赤壁之戰不僅記載了結果,而且詳細描寫了火攻過程,如果說吳國此舉,僅僅是因為赤壁之戰,吳國作為勝利者,舉國有榮,所以大肆宣揚,似乎說不過去,一來,史料對比的結果讓人對赤壁之戰更加了解,何況在曹操傳中更有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乃引軍還。”曹軍編的歌也唱道過“賊備佔樊城”而不是賊人孫權。劉備傳裡也說到:“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曹公引歸。”這些都表明,赤壁之戰說到底是曹劉相打,而曹操最終退兵主要是由於出師不利。二來,古代有專門記載歷史的史官,史官們追求歷史真相成痴,即使有偏差也不會偏差太大,畢竟連曹操多疑夢中殺人這種性格都被完整的記錄下來,赤壁大戰這場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的戰役不可能不被記錄。如果赤壁大戰是吳國火攻大勝的,沒理由《魏書》和《蜀書》同時不提,只有一個吳國寫的如此詳細大肆宣揚。那麼,吳國此舉究竟意欲何為呢?筆者認為,一切可以從劉備借荊州說起。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以至於提到這段歷史,後人的印象大都是劉備耍流氓,借荊州不還,可事實並非如此。

    自從赤壁之戰後,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郡。彼時,劉備屯兵公安,不利於發展,便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的南郡,而孫權在東吳魯肅的勸說下也同意暫時將南郡借給了劉備,於是劉備便有了荊州五郡。也就是說,真實歷史上,荊州只有南郡是劉備借的,借荊州實屬吳國編造出來的。而吳國不僅表編造了劉備借荊州,更編造出了“火燒赤壁”,目的就是為了矇騙天下人,讓人們以為東吳既出人又出力。而在這一些謊言的背後,掩飾掉的是孫權想得到荊州的野心。

    對於這一切,羅貫中是否瞭然於心呢?筆者認為,他是看透沒有說破,否則他不會將將計就計寫火燒赤壁,要知道早在三國時期,中國壓根就沒有帆船,帆船是在東晉後期才誕生的,也就是說在當時根本不存在揚帆借風一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的時代已經遠去,赤壁之戰的火光卻依舊映照在歷史中,在人們的腦海中熊熊燃燒,這或許就是三國曆史的魅力吧,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經有過那樣一段歷史令人心生嚮往,一閉上眼,時光深處,那周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辯論新手學黃執中必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