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哈·紀伯倫(Kahlil 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裡,1931年逝世。紀伯倫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詩人、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我的心靈告誡我》、《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紀伯倫和魯迅、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中文名: 紀·哈·紀伯倫 英文名: Kahlil Gibran其它外文名: جبران خليل جبران 別名: 卡里·紀伯倫、紀伯倫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883年去世年月: 1931年 國籍: 美國籍貫: 貝什裡 出生地: 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民族: 阿拉伯 畢業院校: 巴黎藝術學院學習職業: 詩人、散文作家、畫家 代表作品: 《我的心靈告誡我》、《先知》、《論友誼》等紀伯倫1883年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裡。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語、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怒當局,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紀伯倫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的畫家,他和泰戈爾一樣都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上的巨人”。並有評論說“上帝的先知於其身復活”。同時,以他為中堅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全球聞名。從上世紀20年代起,紀伯倫的創作由小說轉向散文和散文詩,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充滿比喻和哲理的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紀伯倫認為要唱出“母親心裡的歌”,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透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逐漸為中國讀者所瞭解。其《組歌》:《浪之歌》《雨之歌》進入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十課。1883年1月6日,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著名的“聖谷”附近的貝什裡村。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故鄉的奇兀群山與秀美風光賦予他藝術的靈感。12歲時,紀伯倫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1898年,15歲的紀伯倫隻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
紀·哈·紀伯倫(Kahlil 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裡,1931年逝世。紀伯倫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詩人、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我的心靈告誡我》、《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紀伯倫和魯迅、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中文名: 紀·哈·紀伯倫 英文名: Kahlil Gibran其它外文名: جبران خليل جبران 別名: 卡里·紀伯倫、紀伯倫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883年去世年月: 1931年 國籍: 美國籍貫: 貝什裡 出生地: 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民族: 阿拉伯 畢業院校: 巴黎藝術學院學習職業: 詩人、散文作家、畫家 代表作品: 《我的心靈告誡我》、《先知》、《論友誼》等紀伯倫1883年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裡。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語、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怒當局,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紀伯倫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的畫家,他和泰戈爾一樣都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上的巨人”。並有評論說“上帝的先知於其身復活”。同時,以他為中堅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全球聞名。從上世紀20年代起,紀伯倫的創作由小說轉向散文和散文詩,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充滿比喻和哲理的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紀伯倫認為要唱出“母親心裡的歌”,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透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逐漸為中國讀者所瞭解。其《組歌》:《浪之歌》《雨之歌》進入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十課。1883年1月6日,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著名的“聖谷”附近的貝什裡村。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故鄉的奇兀群山與秀美風光賦予他藝術的靈感。12歲時,紀伯倫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1898年,15歲的紀伯倫隻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