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563920195

    當然不是,而且和恐龍的關係也非常遠,比人和牛的關係還要遠得多,科莫多巨蜥應該是滄龍和蛇類的親戚,而與恐龍無關。鳥類才是活著的恐龍。科莫多巨蜥甚至還吐著蛇信子↓

    剛才這段可能資訊量略大,我還是捋一捋吧,第一段主要有以下幾條資訊:

    1.科莫多巨蜥不屬於恐龍,而且跟恐龍的關係很遠

    2.滄龍也不屬於恐龍,而且和恐龍的關係很遠

    3.科莫多巨蜥、蛇類、滄龍都和恐龍無關,這三個才是一家

    4.鳥類才屬於恐龍,從親緣關係上講,鳥類才是所有現代動物中最接近恐龍的動物,而科莫多巨蜥、蛇類離和恐龍的關係都很遠

    5.遠古的動物並非只有恐龍,恐龍之前的歷史也很長很複雜,所以不要一想到現代動物在遠古的祖先就認為那個祖先跟恐龍有什麼關係

    之所以有人認為科莫多巨蜥和恐龍有關係,主要還是因為臉盲,但是這種臉盲是不瞭解導致的,就像“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的想法一樣。

    恐龍↓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在恐龍時代的祖先長什麼樣呢?我們無法完全精確地還原科莫多巨蜥的祖先,但可以根據這個祖先的近親來間接推測,比如暫定屬於巨蜥科的古薩瓦尼蜥(Palaeosaniwa)

    它生活在白堊紀時期,也就是恐龍時代晚期,實際上和現代巨蜥已經很像,

    那麼科莫多巨蜥和恐龍具體有哪些區別呢?首先看基本姿態

    由於恐龍獨特的髖關節,它們的腿直立向下而不是向身體側面展開,這個特徵決定了一種動物的基本運動方式是爬行還是行走,所以說,恐龍是“不爬行的爬行動物”。

    科莫多巨蜥、其他蜥蜴、龜鱉類、鱷魚的腿全都是朝向身體側面,這個特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爬行是一種效率很低的運動方式,通常是一些代謝緩慢,不太活躍的動物採用的運動方式。

    而四肢朝下的動物的運動方式叫做行走,一般都是代謝較快的動物,比如哺乳動物和不會飛的鳥類通常會採用這種運動方式。

    然後,恐龍很可能是中溫動物,也就是半溫血,而不是冷血,這些可以從恐龍的生長速率得到印證,而有些恐龍甚至可能已經接近恆溫,這一點從有些恐龍抱窩孵蛋的化石可以得到印證,↓

    當然,目前已經發現了很多恐龍的羽毛,這些羽毛多少具有一些保暖功能,↓

    從很多恐龍化石上儲存的氣穴推斷,恐龍應該像鳥類一樣擁有氣囊系統,用於大幅提升呼吸效率,進一步印證恐龍不是像科莫多巨蜥或者鱷魚那樣代謝緩慢的冷血動物

    恐龍大多擁有靈活的脖子,因為恐龍屬於“鳥頸類主龍”這個更大的家族,很多恐龍都有頭冠、頭飾,功能可能類似雞冠或者孔雀的屏,即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劍龍背上的那些骨板,實際上也未必就是可怕的武器,而更可能是和頭冠一樣用於吸引異性的裝飾品,↓

    這說明,恐龍的習性和現代動物相比,最接近的也一樣是鳥類

    而科莫多巨蜥才是真正靠蠻力打架爭奪配偶的動物

    巨蜥和恐龍雖然都是下蛋的,但它們的蛋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最明顯的就是巨蜥的蛋是軟皮的

    而恐龍蛋則是像雞蛋一樣的硬殼蛋

    其實,蜥蜴和蛇的蛋基本都是都是軟殼蛋,科莫多巨蜥實際上真的只是巨型蜥蜴而已

    像恐龍、鳥類、部分龜類這樣產硬殼蛋的動物反而才是少數,所以雞蛋和恐龍蛋的樣子其實並不能代表大多數卵生動物的蛋

    總結:

    從親緣關係上講,所有現代動物中和恐龍最接近的是鳥類,其次是鱷魚,然後才是烏龜和蜥蜴(包括科莫多巨蜥)。這一點應該會有朋友表示疑問,恐龍首先是屬於爬行動物的,那為什麼反而和鳥類更接近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鳥類實際上是爬行動物的一個分支,我們一般把兩者分開來只是為了學習和實際應用的時候更方便而已,就像圓實際上也是特殊的橢圓,但我們在剛開始學習,或者生產中實際應用的時候還是會把圓和橢圓區分開對待。

    你以為鳥類和爬行動物的關係是這樣的?↓

    然而其實是這樣的,↓

    鳥類實際上是爬行動物的一個分支,而且兩者之間的過渡是連續的,所以那條分界線是人為劃定的,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過去把這條線劃在非鳥恐龍和鳥類之間完全是人為規定,現在提議取消這條線、或者修改這條線的學者不在少數,其他答主所說的“蜥形綱”就是建議取消這條線的一種理論。實際上非鳥恐龍正好介於翼龍與鳥類之間,所以,雖然恐龍屬於爬行動物,但恐龍卻和烏龜、蜥蜴這些動物相距甚遠,反而和鳥類更接近。

    然後,從習性和生理特徵上講,和恐龍最接近的是鳥類,它們都是高度活躍、代謝較快、同類之間有著訊號交流的動物。

    從外觀上講,恐龍就介於蜥蜴和鳥類之間,既像鳥類一樣撐起身體站立,又長著蜥蜴的長尾巴;既像蜥蜴一樣沒有翅膀,又像鳥類一樣長著羽毛和冠飾。要是再細究,那就得分具體種類了,雖然所有恐龍都不爬行,但人類對於四肢趴臥和四足站立的區分能力其實並不強,遠遠比不上對四足和兩足的區分能力,所以不瞭解的人很容易認為四足恐龍和兩足恐龍的區別大於四足恐龍和其他四足動物的區別,於是各種四足動物就都被和恐龍扯上了關係,不管是翼龍、滄龍、魚龍、蛇頸龍這些常常和恐龍一起出場的四足動物,還是盤龍類、獸孔類、勞氏鱷類、恩吐龍類、鱷魚、科莫多巨蜥、杯龍類這些其他四足動物。

    另一個原因則是文化層面的,很多科幻電影過分強調恐龍的某些暴力特徵,而讓觀眾忽略了那些真正用來判斷親緣關係的特徵,比如恐龍是否真的冷血?恐龍是否有羽毛?恐龍腳上有幾個趾頭?恐龍腿上的髖關節、踝關節和科莫多巨蜥、鱷魚這些有什麼區別?

    所以一方面讓大眾錯誤地歸納了恐龍的基本特徵:尖牙利齒、血盆大口、粗糙的鱗片、兇猛殘暴的性情、棕褐色的身體,雖說大型食肉恐龍確實具有這些特徵,但它們真正的親戚,那些植食性恐龍和小型恐龍就不一定具有這些特徵,這說明這類特徵進化起來很容易,與這種動物是不是恐龍沒有關係,所以很多不相干的動物都有這些特徵,並不是恐龍獨有的,其他很多動物也有,你要是拿這種特徵去找親戚,那當然會造成滿世界都是親戚的結果。

    所以我感覺在很多人印象裡,恐龍和怪獸電影裡的怪獸(比如哥斯拉)在心理上的差距都不大。

    所以這種歸納實際上就像“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一樣,雖然所有的外國放在一起和中國比較也確實可以找到一些共同點,但這些外國和外國之間實際上差異卻可能是更大的。同理,擁有某些特徵的動物多了去了,怎麼能都算恐龍呢。而且遠古生物又不是隻有恐龍,不能什麼都第一個想起恐龍

    但是,正因為很多電影需要這種視覺效果,就只給大眾展現恐龍的這些方面,所以大眾也只知道恐龍的這些方面,而影視作品之外,又很少有人願意瞭解恐龍到底是什麼,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翼龍、魚龍、滄龍與恐龍的關係,也不知道恐龍不是冷血動物,有些恐龍甚至是有羽毛的,很多恐龍也可能擁有鮮豔的顏色,電影裡那種根本不是恐龍的真面目

    而且,這也導致恐龍被神化,就像是無法戰勝的怪獸一樣,然而實際上人類早在石器時代就已經可以殺死陸地上所有巨型動物(猛獁、雙門齒獸、洞熊、犀牛),到了近代更是連比恐龍更大的鯨類都可以獵殺,所以恐龍也只不過是普通的生物而已,只不過部分種類體型大些

    當你真正瞭解恐龍之後,你自然不會覺得它們長得像科莫多巨蜥了,當你真正瞭解科莫多巨蜥之後,你就不覺得它們長得像恐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示悲傷心情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