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UKONG094005
-
2 # 王東3515
如何做好裝置管理工作裝置管理的方式,歷來眾說份紜,但總的操作程式大致相同,現結合筆者從事多年裝置管理的經驗,談一下如何做好裝置管理基本工作。【關鍵詞】管理 維護 維修 裝置管理工作是一個正在發展的行業,沒有一個定型的固定的管理方法,從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筆者在此根據自身多年來裝置管理的經驗,談談裝置管理的基本工作。一、做好裝置資料管理工作裝置管理資料是裝置一生最基本的記錄檔案,記錄了一臺裝置從規劃、設計、製造到使用、維護、改造、更新、報廢的全過程。它包括裝置說明書、圖紙圖冊、技術標準、檔案以及原始記錄等。它的記錄和使用,對幫助裝置管理人員更詳細的綜合評價管理費用,更準確地制訂維護和維修工藝標準,以及備品備件的選購都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作為裝置管理人員,一方面要透過它獲取裝置的管理資料,另一方面,要對它進行不斷完善和完整。完整是指對新的裝置執行狀況和維護維修情況及時作詳細記錄,以備後查。而完善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裝置在一生的執行過程中,隨著磨損的加劇,原有效能和精度會發生變化,即開始老化。老化之後的裝置,原有部位故障發生性質和發生率會發生變化,那麼原點檢和潤滑標準也應該隨之改變。作為裝置管理人員應該不怕麻煩,結合自己日常管理經驗,細心重新修訂。第二、由於各裝置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不同,經驗不同,或者業務能力和經驗得到了提高,可能會對現有標準產生不滿意,那麼無論是從節能降耗,或是安全使用等方面,都應該獲得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及時重新修訂。二、加強裝置日常維護1、正確制訂維護標準並嚴格執行維護標準主要有兩種:點檢標準和潤滑標準,這兩項標準的正確制訂,對裝置的高效使用產生直接影響。①、點檢:點檢就是透過對裝置運轉部件作正確詳細分析後,制訂標準(如溫度、壓力、振動、聲音、腐蝕、洩露等),然後採用各種手段,例如聽、看、摸、嗅等,對這些部位按測定標準定人定時進行運轉正常性判定。重點部位需採用高精度儀器,如振動測試儀、磁粉探傷儀等,這是發現裝置事故並將其消除於萌芽狀態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裝置管理部門應不惜重金,培訓點檢人員,配備高精儀器。②、潤滑標準:絕大多數裝置故障是因潤滑不良而加重裝置磨損造成的,應重視潤滑標準的制訂和執行工作。製作這些標準時,應該從運轉部位速度、間隙引數、受力情況、溫升以及裝置工作環境、效能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以免在實際潤滑過程中,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起不到潤滑作用並造成汙染和人力物力浪費。相同的裝置在不同的企業和時期都有不同的點檢潤滑標準,裝置管理人員應因地、因時、因經驗制訂,不可盲從。標準制訂結束後,應會同生產人員、維修人員會審後,再投入生產使用並嚴格監督執行情況,定時檢查記錄是否完整,是否按規程操作,切不可馬虎從事。2、全員參與管理:在不少企業,存在一種誤區,認為裝置管理是裝置技術人員和維修維護人員的工作,與生產操作人員無關。其實生產操作人員是裝置的直接使用者,他們雖然對裝置的結構、原理不如維修人員清楚,但他們對裝置的使用效能比維修人員要熟悉得多,加之他們常年累月就在裝置跟前,因此,異常事故發生前,往往是他們先發覺,並且得以避免。但正因為他們不是裝置專業技術人員,他們所能發現的,也是比較顯而易見的,對於比較隱蔽的,就難以及時發理,這就要由裝置管理人員制訂標準,交由他們負責。詳細制訂工藝操作規程並嚴格監督執行。生產操作人員對裝置操作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裝置使用效能和使用壽命。裝置管理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應引起足夠重視,共同制訂工藝操作規程並隨時監督。三、維修裝置從試車生產開始,至報廢為止一般要經過3個階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效能衰退期。其使用壽命是由無形磨損程度、維護保養質量決定的。1、提高人員素質:第一、採用自學、進修、授課等方式,綜合提高裝置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讓大家懂科學管理,用科學管理。第二、多渠道、多層次提高維修人員業務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時間及內容裝置執行一段時間後,由於各種原因,如振動、腐蝕等,原有精度會降低,裝置管理人員應適時組織人員進行檢修。前期應作好準備工作,包括修前檢查(目的是掌握裝置具體現狀,充分做好修理的有關備件、工具等工作)、備件準備、網路制定、標準制定、財務預算等,確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資金完成檢修任務。3、裝置絕不能帶病作業裝置發生故障後,應立即組織人員搶修,絕不能帶病作業,對於重要部位,應制訂嚴格維修標準,對維修人員給以指導和正確約束。4、維修質量檢查:裝置維修結束後,裝置管理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應一起對維修質量進行檢查。專案包括結構檢查和精度檢查。結構檢查即檢修修後設備是否完整,有無遺漏等。精度檢查即檢查修後設備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效能。精度檢查是一項細緻和重要的工作,經驗表明,如果精度達不到,維修部位很快會發生同樣故障,因此一定要耐心進行這項工作。四、備品備件管理:現在各企業普遍採用ABC管理法,價值高、製造同期長的劃歸A類;價值中等、使用頻率中等、不重要的劃歸B類,如小型軸承、線圈、小型電機等: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圖等可劃入C類。裝置管理人員員首先要對備件庫存情況瞭如指掌,透過對其使用情況記錄的分析,掌握其使用壽命,結合市場銷售情況和製作週期,適時提供採購計劃給供應部門。其次,備件到庫後,要組織有經驗的測量和維修人員對其進行檢查,即使上面貼有“合格品”字樣也不能放過,除非確認合格,否則,立即返回供應部門,換下來的零部件能修復的儘快修復,不能抱著“先放著以後再修復”的態度,因為時間一長,容易忘掉,造成浪費;再者零件生鏽後,會給修復造成困難。五、因人而宜的安排裝置維護和維修:因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技術力量、經驗參差不齊,在裝置的維護維修過程中應因人而宜,也可以採用ABC分類法,視裝置重要和複雜程度,與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一一對應承包。裝置管理是一項複雜而耐心的工作,既需要裝置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組織能力,更需要具備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真正樹立“以廠為家”的觀念,如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裝置,關心裝置。
回覆列表
一般而言,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在自我管理方面應該具備九項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去鍛鍊提升自己: (1)角色定位能力——認清自我價值,清晰職業定位; (2)目標管理能力——把握處世原則,明確奮鬥目標; (3)時間管理能力——學會管理時間,做到關鍵掌控; (4)高效溝通能力——掌握溝通技巧,實現左右逢源; (5)情商管理能力——提升情緒智商,和諧人際關係; (6)生涯管理能力——理清職業路徑,強化生涯管理; (7)人脈經營能力——經營人脈資源,達到貴人多助; (8)健康管理能力——促進健康和諧,保持旺盛精力; (9)學習創新能力——不斷學習創新,持續發展進步。 一般而言,管理人員的領導能力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來進行提升和訓練: (1)領導能力——掌握領導技巧,提升領導魅力; (2)決策能力——學會科學決策,避免重大失誤; (3)績效管理能力——重視目標執行,提高團隊績效; (4)激勵下屬能力——運用激勵技巧,點燃下屬激情; (5)教練下屬能力——教練培訓下屬,提升下屬能力; (6)授權能力——善於授權放權,修煉無為而治; (7)團隊學習創新能力——不斷學習創新,保持團隊活力; (8)員工管理能力——體認員工需求,體驗快樂管理; (9)團隊組織能力——學會團隊協調,促進團結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