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諾池唯

    先用六小齡童老師在青島書城的一小段影片鎮場子,和本文內容並沒什麼關係。

    本磚家雖然自詡為披著科學主義外衣的文藝中年,但卻不怎麼愛看文學作品,尤其是大部頭的鴻篇鉅製。除金庸小說外,我唯一算是看全的長篇小說就是《西遊記》(以下簡稱《西》)。

    怎麼說都行吧,但世上並不只有佛道二種宗教,即便在當時的中國。《西》中有其他宗教出場嗎?貌似沒有,《封神演義》中也沒有。昨天看了一條微博,才知道《西》中還真提到其他宗教的“名詞”,發生在第37回“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有關章節如下:

    三藏道:“殿下,貧僧不知。但只這紅匣內有一件寶貝,叫做立帝貨,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三藏扯開匣蓋兒,那行者跳將出來,呀呀的兩邊亂走。太子道:“這星星小人兒,能知甚事?”

    關鍵詞是“立帝貨”,這是一個莫名其妙的詞兒。應該會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讀到此處頗感困惑。到底是個啥意思呢?不可能是隨便選了三個漢字組合吧?我是這樣想的,既然該國妖道竊據神器,真正的國王葬身井底,“立帝貨”就是能夠把帝王重新立起來的“貨”......呃,這實在太牽強了。

    真實的原因很難想象得到。所謂“立帝貨”,詞源在英文redeemer。而redeemer者何也?就是救世主啊,基督教對耶穌基督的尊稱。redeemer一詞傳入中國後,被生硬地音譯為“立帝貿”,而貨貿字形相近,後訛傳為“立帝貨”。

    《西》成書於明朝,彼時基督教已經不是新鮮事物,畢竟至少唐代就有了。唐代的基督教名為景教,初依附於道教求生存,有口訣曰:宗周德喪,青架西升。巨唐道光,景風東扇。這幾句就是說俺們乃太上老君正宗傳人,現在化身景教又殺回來了......但古人對景教總體上還是白眼有加,從宗教典籍翻譯上可以看出來,沒啥好詞。不信你看:

    ……天尊見眾生如此憐愍,不少諫作好不依。天尊當使涼風向一童女,名曰末豔。涼風即入末豔腹內,依天尊教。當即末豔懷身。為以天尊使涼風伺童女邊,無男夫懷妊......末豔懷後一男,名為移鼠……

    這段話風格詭異,半通不通,說的是“耶穌降生”。其中,“天尊”即上帝,這詞兒還不錯。“末豔”是聖母瑪利亞,而“移鼠”絕不是滑鼠,而是耶穌基督。同“末豔”、“移鼠”相比,不論是“立帝貨”還是“立帝貿”,都顯得中正平和了。

    對於外來宗教,元朝比唐朝更加包容。因有大量色目人湧入中原,各大宗教呈百花齊放之勢,據傳忽必烈的母親就是一名基督徒。所以在元之後的明朝,日常語言中有個把外來宗教詞彙也不算稀奇。恰好明朝的傳教士經常拿著一個小人,即小型的耶穌像,吳承恩在寫道孫悟空變成一個小人時,順理成章地想到了“立帝貨”。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如果忠於《西》原著,電視劇中的“立帝貨”就應該是金髮披肩的耶穌形象。腦補一下吧,我覺得灰常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劇界歷史上,童祥苓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