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丘精神疾病康復中心
-
2 # 股票現貨外匯分析老周
隨著收入的提高,大家對理財的需求越來越大。雖然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已經有幾十年了,投資者在股市中得到很多教訓,但整體來說,投資者教育仍然做的不好。很多具有理財需求的人無法分辨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到如今,還是經常有人問我,有沒有收益率高,風險又很低的專案?這個問題,如果放在金融學的範疇來討論,我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沒有”,理論上來說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包括打破剛兌後,信託業也在艱難的2018年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如下請看2018年信託業行業情況;
2018年集合信託總髮行數量15090款,房地產信託數量4881款,政信類信託數量2411款;2018年出現延期的信託總數量為77款,房地產7款,政信10款;去年總違約率0.5%,房地產信託違約率0.14%,政信類信託違約率0.41%。主動管理類信託違約率0
2018年房地產類信託的逾期違約事件相對較少,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其潛在風險點在於流動性和再融資。而主動管理類信託專案作為國家監管層提高信託公司管理能力,在2018年發生違約延期情況為零,在2019年可重點關注行業排名靠前的信託公司主動管理類信託專案。
為方便大家瞭解更詳細,我整理了一些出現違約逾期情況的信託公司,大家可做參考,規避風險。其中中江信託違約專案最多總計18項。山西信託6項,吉林信託3項,湖南信託3項,四川信託2項,中建投2項,英大信託1項,光大信託1項,中信信託1項,萬向信託1項等(具體違約專案情況可查閱上一篇文章《2018年信託業違約合集》或微信留言)。大量違約信託專案集中在個別信託公司,涉及業績虧損上市公司如;凱迪生態,千山藥機等造成多家信託公司踩雷。政信類信託計劃並不能保證絕對安全性,未出現主動管理類信託計劃違約2018年在金融嚴監管、資管新規(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以及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約束槓桿、禁止資金池、消除巢狀、抑制通道等一系列要求)出臺的背景下,潮水退去,風險暴露。一些金融機構前些年以犧牲風控標準試圖“彎道超車”, 這些機構毫不意外地頻頻現身“踩雷”榜單。
信託公司出現風險違約的風險來源種類繁多,工商企業類風險主要來源於企業本身。企業失信,業績造假,資不抵債,股市風險,在股市暴跌後投資遭受的損失。和信託公司幫助失信企業矇蔽投資人,風控失真,抵押物覆蓋率造假,資不抵債,出現風險後再出兌付危機。
在打破剛兌的背景下,沒有絕對的避風港灣。盲目跟風經濟熱點,不斷遊移,猶如以身試雷。未暴露風險的信託公司和專案也並非絕對安全,只有迴歸做事的本源;好的資產,對應好的資產管理計劃,嚴謹合理的風控體系,才能有效控制風險。
總體來說根據去年總體信託的違約率只有0.5%,不足1%。在整體的資管體系中是非常低的,信託目前仍是非常安全穩健投資的首要選擇。合法合規是資金安全的前提,資產優質是資產增值的保障。目前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看雲捲雲舒。
-
3 # 財思思
2014年以前,信託一直是剛兌、高收益、面向高淨值客戶的名詞。
2015至今,信託慢慢地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最近安信信託踩雷117億之後,最近信託行業顯得不太平,那麼2019年下半年信託市場怎樣?
根據現在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來看,有幾大變化?
一、打破剛兌仍繼續。
客觀地講,中國的信託市場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目前大部分投資者,認為買了信託,就必須保障本金和收益。從去年3年份,金融去槓桿政策實行來看,信託打破剛兌是必然的事,信託專案的違約潮未止,全國大部分信託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延期的專案,其實,延期並不可怕,關鍵的是信託公司對於風險的處置能力。現在國家對於降槓桿的基調沒有變,穩步地降槓桿還在持續,我們現在不是穿越週期,而是怎麼更好地適應週期。
二、信託通道業務會慢慢減少。
信託公司的通道業務一般是指銀行募集理財產品,然後作為委託人以單一資金信託的方式委託給信託公司進行投資,投資的標的可以是信託貸款、票據等債權類投資以及股票二級市場、一級市場等股權類投資產品。現在國家不允許銀行做這種通道業務,因為這讓銀行增加了潛在風險,信託通道業務對銀行而言是表外業務,表外業務不在受監管,監管不到,風險自然增加。
三、信託的財富管理業務在強化。
信託的購買起點是100萬起,購買信託的人群屬於高淨值客戶,目前很多信託公司開始慢慢轉型,設立財富中心,一方面,信託公司提供通道業務的空間在收窄,倒逼信託公司必須拓展其他資金渠道。另一方面,高淨值客戶始終是信託公司需要開拓和維護的物件。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及落實資金來源,信託公司必然會更加註重高淨值客戶。
回覆列表
2019信託業務發力預測方向
1、信託投資領域預測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存續集合信託規模為9.24萬億元,增速為1.52%;當年新增集合信託規模為1.56萬億元,同比增速為-41.84%,降幅明顯。從新增集合信託構成看,房地產和工商企業投向佔比最高,分別為28.23%、25.11%,其次為金融機構、證券投資和基礎產業,分別為14.39%、10.21%和7.21%。房地產投向和工商企業投向仍是集合信託最主要的資產配置方向,合計佔比超過一半以上。
房地產投向佔比較高反映了房地產調控下,房企融資渠道受限,對信託融資渠道更加依賴;而且信託交易結構設計更加靈活多樣,有利於滿足房企的各種融資需求。對於信託公司而言,房地產是傳統行業,風險把控度較高,而且一般都有充足的抵押物,增信措施充足。
展望2019年,新增集合信託產品可能仍會圍繞房地產、基礎設施和工商領域展開。房地產企業融資需求依然較為強烈,不過要注意把控中小房企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專案的風險;基礎設施這兩年在對地方債務進行治理的情況下有所收縮,但隨著PPP清理整頓完畢,以及加快基建補短板,信託公司會繼續加快介入基礎設施投資領域,構建基礎設施產業基金、PPP、基礎設施證券化等符合中央要求的投融資模式;工商領域則可以在服務民企、供應鏈金融、併購重組等領域發力。
2、發力財富管理中心建設
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將財富管理建設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快在經濟發達、高淨值人口密集的一二線城市佈局,客戶爭奪日益激烈。財富管理業務離不開理財經理隊伍的建設,部分信託公司制定了非常龐大的財富管理團隊建設目標,2018年信託公司下大力氣招聘理財經理,除了信託公司之間的人員流動,更是主動從銀行、券商等機構吸引人才。
財富管理是轉型的一大方向。此前,由於信託行業一度主要成為“影子銀行”,其資金募集能力沒有得到市場與行業的鍛鍊。但在資管新規落地前後,信託業已經開始意識到,財富管理作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需求,已經成為信託公司募集資金的重要途徑。
信託公司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這種轉變,除了與產品募集難度增加等因素有關外,更與資金端的部分長期因素變化有密切關聯。
一方面,以往大量機構資金的存在可以在不同程度解決募資難的問題,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面臨整頓,配置長期信託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嚴監管下銀行表內資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