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蒸氣冒泡泡

    秦漢時期農民生活民不聊生,秦國北方要抵禦匈奴修建長城,導致大量農民都在修建長城,隨後引發陳勝吳廣起義,平反的將領章邯因無兵可領,就決定用驪山十萬囚徒為兵,自劉邦項羽推翻暴政,楚漢爭雄,戰火連天,以至於劉邦即位後實行黃老之治,推崇老子之學。

    三國啟篇話中記載,鉅鹿侯張角趁機起義,豪強依有利地勢,城池,士族而起。

  • 2 # 小史寫小史

    首先秦漢農民的生活,肯定很苦。

    元朝,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亂時節就不用說了,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太平年月,百姓農忙時要幹農活,自己家做完還要給地主家做。還有各種兵役和力役,還有人頭稅,按人頭納稅。一年到頭,只求不餓死。

    所以造成了大量的逃戶,尋求大族的庇護,甘願為奴僕,也不當黔首農戶。這就給豪強大族提供了人。

    另一方面,漢朝的官員選舉制,即察舉制,人才的推薦,都掌握在地方大族手裡。為豪族做大提供了政治基礎。

    最後,中國古代有句話叫皇權不下縣,縣以下的地方都把持在鄉紳世族手裡。

  • 3 # 殿中侍御史

    秦朝是中國進入了君主專制時代,推行郡縣制為後來漢朝收回分封在外的諸侯王領地,和領地的管轄權打下牢固基礎。使民眾達到大統一,四海昇平,百姓有了殘喘之息。但秦統一後大多民眾政策未改,搞的民生哀道,如守邊三日,統一六國後邊界遼闊,守邊三日就成為了農民的負擔。

    秦漢史書記載種田每年毛利潤能有15.5石粟交完稅剩餘約449錢,當時買賣雙方各交22錢稅,大奴價4300錢,小奴2500錢,牛4000錢。豬肉1斤2-3錢,羊1頭300錢,狗1條50錢,雞1只15錢,粟1石30錢,稻1石50錢,死馬1匹250錢,酒1石100錢(1升1錢),蔥1石50錢,稻田1畝2000錢,粟田1畝50-500錢。

     豪強大族產生是因為當時的中央政權實施三公九卿制。用察舉制選拔官員,要被察舉進入仕途,必須通曉儒家經典。當時普通人很難得道受教育的機會,學術是壟斷在少數人手中的。這些擁有學術、知識、書籍的家族,將學術和書籍代代相傳,這樣就形成了“累世經學”,而這些家族的成員由於擁有學術知識,因此天然就具有出仕的資格。這樣一來,“累世經學”又轉變成了“累世公卿”。如此一來,就形成手握重權的大族。

  • 4 # 天命與劍8341

    秦漢時期,由於產生了大批平步青雲的軍功地主,他們獲得授田,然後憑藉豐厚的賞賜俸祿,社會地位的優勢,大肆購置田地。同時,他們招募大量的私人農戶,這些人租耕土地,不直接向政府繳納租稅,甚至不服徭役,不是政府在冊的編戶人口。其經濟安排,按自給自足的原則規劃經營,農,林,牧,漁,副樣樣具備,做到“有求必給,閉門成市”。世族莊園建有自衛的“塢堡”,擁有私人武裝。漢武帝去世後,中央朝綱日漸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而地方上的世族勢力乘機崛起。朝堂之上,左右政策走向和人事安排,地方上,官商結合,自成體系,大量兼併土地和招納人口,盤根錯節,終成豪強。乃至“四世三公”“一門五侯”,世族門閥不可一世。

  • 5 # 螻蟻知天命

    秦漢四百年的大一統,中間雖動盪不安,但是國家整體上是統一安定的。國家的統一,這使得遠離戰爭的農民生活較為安定。

    秦國商鞅變法以後,按畝納稅,秦國的經濟體制就全面轉入"耕戰"。即重視農業生產和對外戰爭,以農業生產支援對外戰爭,以軍功授爵賜予土地。同時由國家法令具體指導農業生產。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貴族階級雖然消失殆盡,但是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這就衍生了地主豪強階級,他們憑藉這個命令,不僅得以合法佔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種手段兼併農民的土地。土地被兼併的農民,不得不以"見稅什五"的苛刻條件耕種豪民之田。

    受壓榨的農民在苛政之下揭竿而起,一舉推翻了秦朝的統治。漢朝建立後,劉邦運用黃老之術,在經濟上則推行"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的輕徭薄賦政策,使漢初經濟得以復甦與發展。

    到了漢文帝即位後,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

    文帝還減輕徭役,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文景之治下輕徭薄賦,農民日益富裕起來,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中國古代社會開始進入治世。而豪強地主也受到了漢朝的打壓。

    漢武帝時期年年征戰,幾乎掏空了西漢的國庫,民怨沸騰,豪強大族也不斷地兼併土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漢武帝之後幡然悔悟,及時改變了國策,與民休息,農民漸漸地迴歸安定,但豪強大族開始重新崛起。

    漢宣帝時期,為制止土地兼併,先後三次詔令把“貲百萬者”的豪強大族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後將其土地或充為公田,或配給無地、少地的貧民。還把國家苑囿或郡國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貧民耕種,使他們儘可能地擺脫地主的控制,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

    漢宣帝連續不斷的打擊豪強大族,使得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谷價創造了漢代的最低價。不過到了西漢後期,外戚掌握了國家的政權,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

    兩漢交際之期,豪強階級正式登上政治舞臺,開始左右國家的政權,農民生活艱苦。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針對戰亂之後,生產凋敝,人口銳減的情況,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但是東漢政權本是在豪強勢力支援下建立起來的。

    豪強勢力的發展,土地兼併的逐漸嚴重,既威脅皇權,也影響百姓生活。於是劉秀下詔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又命考察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詔下之後,遇到豪強勢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將度田不實的河南尹張伋及其他諸郡太守十餘人處死,表示要嚴厲追查下去。結果引起各地豪強大姓的反抗,“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給東漢王朝以極大威脅。

    面對兩種不同性質的反抗,光武帝採取鎮壓與安撫並用的手段,給了豪強地主嚴重的打擊。國內出現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面。各項輕徭薄賦政策的實行,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農民的生活日漸穩定。

    到了東漢的中後期,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地主豪強甚至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武力,這導致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寒門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佔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計程車族政治。

    秦漢時期農民的生活與政府打壓豪強的力度成正比,政府打壓得越嚴厲,農民的生活越幸福,但是治標不治本。土地私有制對農民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有土地的公有制才能帶給農民真正的幸福。

  • 6 # 旅程2249528050

    秦朝時期農民由授田制獲得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農民只能依附豪強地主生存,賦稅瑤役繁重,生活很苦。

    西漢時期,農民生活較好。當時朝庭實行"三十稅一"的低農業稅,農民有人身自由。到東漢,因豪強興起,農民又倫為農奴,生活艱苦。

    豪強大族的形成與世襲制有極大關係,由於他們世代為官,經濟上,瘋狂兼併土地,廣佔因園;文化上宣傳儒學,奴化百姓;政治上控制著一定權利,還擁有私人武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設定對方接聽電話的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