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梧桐樹8774
《封神演義》是明代作家許仲琳寫的一部神魔類的章回長篇小說。本書以西周興起,殷紂滅亡為歷史背景,描寫了以姜子牙執掌封神榜,統領各路神仙助周伐紂的故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是第一部描寫中國各路神仙的書,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
《封神演義》雖是一部好書,但它和“四大名著”還是有差距的,不能和"四大名著"齊名有以下幾條原因。
1、神仙方面的故事寫的太多,對西周伐紂那一段歷史與的太少,歷史事實描歷的模糊。
2、作者文筆沒有"四大名著”的作者高,人物故事描寫直白,感情色彩欠缺。
4、本書主要傳播的是宿命論,認為人的命是天註定,就連神仙也不例外。否定人定勝天的觀點。
綜上所述,《封神演義》這本書和"四大名著"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是不能和"四大名著"齊名的。
-
3 # 老王講事情
為何《封神演義》不能與四大名著齊名?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尷尬,怎麼說呢?要說封神演義這本書不入流,那自然會引來一批封神謎們的圍攻。而恰巧我也是一個封神熱愛謎。但雖然我們很多一部分人都非常喜愛這本書,甚至糾結於這麼好的一本小說為何就不能和四大名著平起平坐甚至齊名呢?
但事實就是事實,我們要接受現實,之所以封神演義不能與其他四部名著齊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有人解釋了一通什麼背景亂啊,bug多啊等等一些列的問題,一看就不是專業,他根本就忘了封神演義這本小說的定位,是神話,神話哪有講究那麼多細節。既然是小說,就不能與正統對比。所以這些否認有理但很牽強。
首先,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四大名著是四本完全不同風格的小說,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發生內亂導致國家四分五裂,經過多年的爭鬥,最終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在到後來晉的統一。
紅樓夢則是講述了一些列的愛情故事,諸如賈寶玉和林黛玉。
水滸傳是講了梁山一百零八將因朝廷的迫害,不公而無奈落草為寇,與朝廷對抗,劫富濟貧,最後因宋江想要為眾兄弟洗白,接受朝廷的詔安,被小人高俅算計,死傷無數,最後瓦解的悲壯故事。
西遊記是一部大力宣揚大乘佛法的神話小說,因為作者比較心細,神話中人物定位也幾乎按照正統的道教信仰的人物來設定的,諸如裡面最高神乃是三清,這與正統道教相吻合,再加上其中的小故事都深有含義,故此也能名列四大名著之內。
然後,我們再來說封神演義為何不能與之齊名,上面說到那是四本不同風格的小說,而封神演義又與西遊記是同一型別的小說,都屬於玄幻神話,只能舍其一。但由於西遊記對於神話人物定位比較嚴謹,與正統道教文化衝突不是很劇烈,能讓人接受。而封神演義則是比較誇大,完全脫離的道教神話文化,裡面生生創造出了一個最高神——鴻鈞老祖,這個人物是編造的,最早就是出現在封神這本小說神話中,在正統道教文化中根本沒有記載的。所以,定位不如西遊記嚴謹,這也是不能超越西遊的原因之一。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封神演義雖說故事精彩,大力弘揚了中國道家的厲害,在西遊記的影響下,大力打壓佛教,所以在封神中給人的感覺只有東方道教最厲害,西方教就跟土地主的感覺差多。而西遊記大力弱化了道教,給人感覺大乘佛法才是最厲害,封神榜正好為中華道教揚眉吐氣了一把。
但可惜的是,西遊記成書要比封神演義早,換個角度來想,封神演義其實就是西遊記的一部仿作,西遊中人物在封神演義中幾乎都有,雖然故事完全不一樣,但套用了西遊中的人物則是硬傷。
-
4 # 迷茫的大學生
對於成書於乾隆嘉慶年間的中國平民文學經典的《封神演義》,絕大部分是可謂是非常熟悉的。在普通民眾心裡,其與《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的名氣不相上下。由它們所翻拍的影視劇更成為一代人的童年經典記憶。但對於文學研究者來說,《封神演義》的地位卻遠不及四大名著,甚至不配與之相提並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脫離“社會主旋律”。《封神演義》寫的是一個王朝推翻另一個王朝的故事,其中相關描寫在統治者看來容易煽動民族,不利於政權穩定,因此不加以提倡。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諸如《水滸傳》等王朝更迭的起義小說,但無一例外最終還是迴歸了政府,迴歸了社會主旋律。而《封神演義》對於統治者來說,似乎是“玩飄了”。
2.和四大名著相比,小說缺乏一定的藝術性。封神榜在敘述方面是偏重於敘事而非寫人,在卸任方面也是注重其神性而非人性,過於誇張和絕對化的傾向使得人物缺乏現實的基礎。同時小說前後不如四大名著嚴謹,對很多人物行為都缺乏必要交代,使得人物不夠飽滿,情節過於雷同。這一點是最受齊裕焜等文化研究者批評的。
3.有些情節如破解十絕陣過於偏執和無厘頭,使得理解起來過於困難。並且在語言運用上和四大名著相比簡直是高下立判,其不如西遊的詼諧、三國的凝練、水滸的生動、紅樓的精準。
4.小說重道而輕佛,甚至是直接的批判。如書中所表達的眾仙家前往西方建立佛教,嚴重違背史實,這對於民間佛教十分盛行的清朝百姓來說,自然是難以接受。而這一點也是最讓人詬病的一點。
5.個人認為還有一點是現實意義或者格局。三國、水滸寫出了王朝更迭、天下大勢,其中或權謀、或忠義、或奸詐、或機智讀起來讓人熱血澎湃。西遊、紅樓也借其故事表達出了對統治者的不滿、對人性的思考。這些對於小說所要最終迴歸的問題,封神榜則稍有欠缺。
回覆列表
總體來說,就是因為質素不過關唄。
1.歷史價值低。
《封神》中對當年的歷史環境、人文風土的描寫,都來自於明朝時期的觀念,多半是臆斷,不足以真正反映商末真正的社會情況,沒有研究、參考價值。
2.文學藝術性差。
明朝是白話文小說的盛產期,參考其他小說,包括《三國》《水滸》在內,還有《三言二拍》、《金瓶梅》等等,還真的就數《封神》的文筆最爛。
文風一般倒也罷了,故事情節還前參後差。比如黃飛虎過潼關,寫到一員將軍蕭銀,幫助了黃飛虎,後來……後來作者把他忘了……好記性!
3.與傳統理念不符。
《封神》最糟糕的地方就是自創了一堆來路不明的神仙,而這些神仙故事又破壞了千百年來華人文史上已有的神話體系。
拿十二金仙來說,文殊、慈航、普賢“道轉佛”的行徑,有辱道教;
二郎神在人文神話體系中成名極早,卻成了玉鼎真人的徒弟。但玉鼎的原型是王重陽,其出現的年代要晚於二郎神上千年;
灶王,歷史也有幾千年。張奎又算個什麼東西?
二十八星宿,在人文神話體系中,是東漢雲臺二十八將。《封神》裡隨便捏造了一群無名鼠輩,也用這名頭,這是對自古流傳的人文神話體系的極大破壞。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封神》損害人文經典形象,為人不齒。
4.BUG太多。
比如龍鬚虎,最初文中寫到:“封神榜”中無名姓,但後來龍鬚虎被封“九醜星”——作者是不是喝大了?
還有,陳九公、姚少司,高明、高覺等人,他們死後全部“一道靈魂往封神臺去了”,但是封神的時候,沒受封……難道是其他神仙看不過眼,自作主張給這些冤魂升的官?
崇應彪,封神的時候寫他死於萬仙陣,但實際上他是被崇黑虎給玩死的。
最可笑的是第三回《姬昌解圍進妲己》,批詩裡說“豈是紂王求妲己,應知天意屬東周”……東周?東周!瘋了吧?
伐什麼紂啊,不玩了不玩了,反正天意屬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