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搏嘚不得
-
2 # 說車伕
ODYSSEY現在用的是油電混動,相比插混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充電,有的插混車主可能會說如果上下班都有充電樁的話可以不用加油,但是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其實挺苛刻的,插混的純電續航很短,加上現在城市車位緊張,找個空車位都很難,何況是有充電樁的車位。另外小區加裝充電樁也需要申請報備等一系列的手續,立體車位還不能加裝,一系列的煩心事。
ODYSSEY的混動就避免這些問題,可以說是一輛把油電輸出安排的很好的車,起步低速時使用EV模式,高速情況下才啟用發動機模式。動力方面,現在的新款ODYSSEY,全系車型,都是使用的一臺2.0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146匹,最大扭矩175牛米,另外還有一臺電動機加持,整套系統的綜合功率達到了158千瓦,搭配的是E-CVT變速箱,車身重量超過1.8噸的情況下,工信部油耗為5.8升每百公里,實際如果駕駛習慣不錯,可能還要更低,還是使用92號汽油,真的挺厲害。
-
3 # 蛋總說車
插混的MPV現在大多以自主品牌為主,對於我個人而言,插混的技術含量並不是那麼的高,還是要依賴充電樁,所以很不方便。ODYSSEY的混動是油電混動,這套混動系統相信很多人非常熟悉了,Accord、皓影等主打車型都有搭載。核心優勢就是不用充電也可以非常省油,什麼時候電機帶動運轉,什麼時候發動機運轉的邏輯非常合理,又能保證充足的動力輸出,同時兼顧非常優秀的燃油經濟性。
身邊有很多插混的朋友,據我瞭解,開出去經常會遇到充電樁被燃油車佔據、找不到充電樁或者充電樁是損壞的情況,沒電的插混就純粹是一輛汽油車,油耗自然也就高了。所以個人覺得ODYSSEY混動相比插混車來講優勢還是很明顯的,而且5-6左右的油耗在城市複雜的道路中真的屬於很優秀了。
ODYSSEY混動的優勢是搭載了本田的IMMD第三代混動系統:真混動,真的節能!
第一代i-MMD系統在2010年亮相,採用2.0L自然吸氣發動機+雙電機驅動,按照佈局結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位於發動機艙的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另一個是位於車後部(後備箱到後軸之間)的動力電池裝置。這一代的車型主要分佈於日本和北美地區,畢竟很多技術都相對不夠成熟,也是為了避開豐田THS的技術壁壘,畢竟那套行星齒輪系統也確實足夠混動。
2014年正式推出第二代混合動力系統,這套系統在三電系統的輸出與儲能等指標有了大幅提升,並且在更多工況下實現純電驅動。不過這一代系統依舊存在相對較多的問題,本田早期曾經也嘗試過引入國內生產,但是被合資方所拒絕。本田第二代i-MMD電機轉子使用一種鏑材料,這是一種重稀土,其特性是磁力線密度大、效能強,缺點是成本很高。
2017年,第十代Accord在北美市場上市,第三代的IMMD混動系統也同步搭載到新車上,並於2018年引入國內,像現在目前本田上的混動車型都是第三代混動系統,其中也包含了ODYSSEY車型。本田直想找到替代品,擺脫對本田的依賴性,於是第三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就來了,多少也為為了成本考慮。這套系統最大優勢是用釹、鐠等輕稀土材料替代了鏑,應用到電機的轉子上,但其缺陷是轉子效能偏減弱,只能依靠提高運轉電流進行彌補。這就是為什麼三代混動發動機熱效率從二代的38.9%硬生生提升1.7%達到了40.6%,油耗反而比二代更高原因。
不過說到效能平衡問題了,並不是說第二代由日本進口CKD行駛生產就代表比第三代中國產的技術要好,而是第三代是為了成本的考慮。否則為何要去瘋狂的壓榨發動機呢,反而油耗並不如第二代混動系統。而且本田向來對發動機方面要求都比較極致,因此L15B發動機增多的問題或多或少也跟這個有點兒關係。但新的仍然比舊的還是好一些,畢竟在NVH上面做的最佳化更多,車型也更加新一些。
從第三代本田IMMD系統結構看優勢這套系統主要由阿特金森(Atkinson)迴圈發動機、電動無級變速器E-CVT(內建發電機、驅動電機、超越離合器及平行軸系及齒輪、主減速器及差速器總成等)、動力電池總成、動力控制單元PCU等組成。相比第二代最大的變化在於發動機、無稀土電機和更緊湊的智慧動力單元(IPU)。因此,這混動系統的體積方面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所以在車輛整體佈局的佔用比要相對少一些。而且第三代的混動系統可以主動判斷路況條件來分配動力驅動方式,並非一味的去追求極致的降低油耗。
其次是本田的這套E-CVT變速箱採用的是電動控制方式,內部並無傳統的液力變矩器、齒輪或帶輪等變速結構,但保留了主減速器及差速器總成。E-CVT內部集成了發電機、驅動電動機、扭轉減振器、超越離合器、超越離合器齒輪、四根平行軸及齒輪等部件。其實核心就是為了減少驅動方式交叉所產生的問題,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流暢,過多的分析其實也是結構設計上的最佳化。並且這套混動系統的率先也是使用了高壓鋰電池,與早前的鎳氫電池的效能相比要強很多。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本田的這套系統與豐田THS的行星齒輪的分配方式還是有本質的不同的。THS主要還是以發動機驅動車輛為主,電機作為輔助,儘可能保證發動機在經濟區間運轉。而IMMD是多數情況依靠電機作為主要驅動方式,發動機以發電為主,儘可能工作在最佳熱效率期間,使用變速箱和離合器進行模式的切換,這樣可以保證整套系統都處於最佳工作效率中,多多少少與一些增程式的混動系統有點兒擦邊的意思。另外要強調的是,本田的這套混動其實不能用直連和串聯的那種形式來完全解釋,因為它更注重動能的回收效率一些,所以理解可以那麼理解,但是實際技術還是有所不同。
總結,ODYSSEY混動比其他插混的優勢在於兩者是兩套完全不一樣的系統這裡其實解釋起來就很簡單了,雖然本田的IMMD很像是一個增程式的驅動系統,但是其在多方面的技術設計上還是以真正混動系統角度出發的,而且雖然對電池的充放電頻率要求很高,但是容量也只有1.3kWh左右,並不能提供插電充電的方式,畢竟容量太小,並不需要依靠儲存電力驅動車輛。
而插電混動這個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像豐田PHEV車型可以做到電機和發動機協同工作,而有些像大眾的車型就只能分開驅動,要麼用電,要麼用發動機。所以這個混動還是以理論上的混動為主,也就是揹著電池組和發動機一起,有電的時候用電,沒電時候用油,兩頭都有負擔。這樣最好的就是規避了法規的限制,但是充電部分卻沒有被計算到其中。而且電池組的重量和成本很高,遠比IMMD的一個電池成本高的多,因此哪個好哪個壞應該清楚了。
混動系統也有它自然的缺點確實混動系統在環境適合的情況下可以做到經濟節能的效果,不過要是使用環境溫度變化比較大,那麼這套系統可能就不僅人意了,包括豐田的THS也是一樣的。畢竟有的時候發動機還是要以停機作為降低油耗的方式,那麼對於一些寒冷的地區而言,與一般燃油車比較來說,混動系統的發動機必然就要減少停機工作,也就是說要發動機的熱量來維持系統溫度的平衡,簡單說就是用發動機燒水,這樣混動系統就並不能達成工作效果,所以看到很多使用者在冬天的時候喊著油耗升高了不少,基本上快與正常燃油車差不多了。所以在購買混動車型之前,也一定將使用環境考慮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