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四年(1726年),青幫是由翁巖、錢堅及潘清三人所創。徒眾昔皆以漕運為業,故稱糧船幫。青幫是晚清民國時期民間三大幫會組織(青幫、洪門、哥老會)之一。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湧現出一批威震四方的青幫首領。身為革命志士的青幫大頭目:陳其美
陳其美出生於1878年的1月17日,浙江吳興人,他們三兄弟陳其業、陳其美、陳其採都頗有名氣。陳其美得到弟弟給予的資助並於1906年赴日,進入東斌學校學習軍事。
陳其美到日本的時候,加入了同盟會,並結識了黃興、宋jiao仁、汪*衛、胡han民等人。
陳其美是同盟會早期的主要領導人,是同盟會的三號人物。後來甚至超過黃興,成為孫*山革命事業最得力的助手。
其任滬軍都督期間,其手下如 蔣*石、何ying欽、戴ji陶、陳guo夫等,皆是後來國民*南京政府的主要頭面人物。陳li夫和陳guo夫是他的親侄子。
宋教仁
陳其美這個人,身兼革命家和青洪幫的雙重身分,其為人一向膽大妄為,而且心狠手辣,民國多起著名的政治暗殺都是他一手策劃的,甚至宋jiao仁案也有他的影子。
1916年5月18日,馮國璋收買了張宗昌,派人於上海薩坡賽路14號寓所將陳其美刺殺。手眼通天的上海灘三大亨之首:黃金榮
黃金榮(1868-1953)祖籍浙江餘姚,生於江蘇蘇州。舊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幫頭目,早年在上海城隍廟萃華堂裱畫店當學徒,後自主創業,經營一家水果店。
1892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當巡捕。後逐步發展成為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門徒達1000餘人,操縱販賣鴉片、賭博等罪惡勾當。
黃金榮擔任法巡捕房華探督察長長達20多年,直到他60歲生日後才辭職。
蔣當年落魄之時,得到黃金榮幫助,蔣遂拜在他門下,成為他的門徒,民國26年,為黃金榮70壽辰,蔣曾親自來黃家花園祝壽。
上海灘三大亨
抗日戰爭時期寓居上海,拒絕出任偽職,保持了民族氣節。建國後,曾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1953年6月20日在上海黃公館謝幕人生,終年85歲。
小癟三到上海土皇帝的黑色傳奇: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1),蘇川沙人(今上海浦東新區),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帝”之稱。
杜月笙童年坎坷,七八歲就成了孤兒,流浪街頭,在杜月笙十四歲時,他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
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係,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隨後得到黃金榮的信任,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杜月笙
在隨後的幾年之中,聰明的杜月笙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了上海的土皇帝。
而蔣氏高層如孔xiang熙、宋zi文、戴li等,都是他的密友。他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
杜月笙與五太太孟小冬
黃,張,杜三大亨合作開設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毒品交易。杜月笙曾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祖國解放後,杜月笙遠赴香港。兩年後,62歲的杜月笙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獨霸上海灘的杭州青皮:張嘯林
張嘯林(1877—1940),寧波市莊橋(今屬寧波市江北區)人,1897年移居杭州,並進杭州機房學習織綢。
早年遊手好閒,鬥毆滋事,與流氓為伍,為當地地痞,後進武備學堂讀書。
張嘯林
民國初,結識上海英租界流氓季雲卿,遂來到上海,後拜上海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1920年,三大亨合股開設“三鑫公司”,販賣鴉片,逼良為娼,橫行霸道。
抗戰爆發後,指使徒眾大批收購軍需物資資敵,大發國難財。
後附逆投敵,籌建偽浙江省政府,擬出任偽省長,因遭國民*jun統暗殺(未成)作罷。次年1月被軍tong收買的貼身保鏢林懷部刺斃於上海。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大義為重的青幫教父:張仁奎
張仁奎,字錦湖(1865年——1944年),出生于山東滕縣沈莊村,自幼家貧,在與地痞流氓的不斷實戰中練得一身好功夫,因隨身帶一把鍘草的鍘刀,人稱"張大鍘刀"。
張仁奎的名氣,並不在於他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他的徒子徒孫們遍佈軍政商學界,而且多屬社會名流。
張仁奎
甚至蔣都想投帖子拜到他門下,後來蔣當了國民*Quattroporte,仍然恭恭敬敬叫他"張老太爺"。
後來崛起的"上海三大亨"與張仁奎也頗有淵源:黃金榮是弟子;杜月笙是徒孫;張嘯林則是師侄。
張仁奎還幫了蔣一次大忙。當時,他的徒弟山東軍閥韓*復榘與日本人勾結,想起兵反叛。蔣請他去山東一趟,勸韓回頭是岸,張仁奎慨然應允。
韓復渠
到了山東由於韓的四位師長都是張仁奎的徒弟,他們聽從師父勸說,韓見手下干將已沒了信心,只得罷了。張仁奎山東之行的功勞,蔣一直十分感激。寧死不當漢奸的江北大亨:顧竹軒
顧竹軒(1885-1956),號稱“江北大亨”。江蘇鹽城人,少年時期家境貧寒,適逢災荒,16歲到上海謀生,以拉黃包車為業。
後加入青幫,逐漸在閘北擴充套件勢力,在蘇北人當中,他有“江北皇帝”之稱。除閘北是他的大本營外,其勢力也滲入了公共租界,門徒多達1萬餘人。
顧竹軒為人慷慨仗義,敢打抱不平,顧的車行越開越大,成了人力車行業的“大王”。有“舊上海最大的人力車霸主”之稱。
顧竹軒
後來顧竹軒當上了閘北保衛團保衛團副團長。成了亦官亦匪的風雲人物。成名之後的顧,頗講情義,經常資助窮人。
最讓他出名的是,在天蟾舞臺事件中。他據理力爭,打官司打贏了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為近代華人在法庭上擊敗外華人的少數幾個事例之一,一時,顧竹軒聲名大振。
當年的天蟾舞臺如今更名為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臺
1930年,顧竹軒將天蟾舞臺遷到福州路,座位擴建到三千四百多個,成為上海著名的四大舞臺之一。
顧竹軒曾親率閘北保衛團配合十九路軍抵抗來犯的日軍。抗戰時期,顧竹軒又將天蟾舞臺改作難民收容所。
上海淪陷後,有日偽誘逼他投敵充當漢奸,顧堅決回拒說:“我死也不當漢奸。”
1956年7月,顧竹軒患鼓脹病而逝世,時年75歲。一心抗日救國的青幫大佬:張樹聲
張樹聲,河北滄縣人,1877年生。行伍出身,曾任清軍第六鎮第十一協哨官、營長。進入民國後官至西北革命軍東路軍團副司令。
西北軍在蔣馮閻中原大戰中失敗崩潰後,張樹聲以上海為據點從事幫會活動。
這時張樹聲以青幫大字輩兼洪幫太極山、長白山山主的身分在上海、杭州、蘇州、開封等幾十個地廣收青洪幫徒弟。
張樹聲
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樹聲加緊招收幫會門生弟子,擁護國民政府抗戰。為啟迪幫會人士的國家民族思想,聲討漢奸叛逆,他發憤編寫了《民族精神》又名《通漕道義》。
他號召門徒服膺三民主義,全力支援抗戰,張樹聲對青幫徒眾的要求如此之高,是青幫史上絕無僅有的。
他還在重慶二千六百餘名青幫徒弟的支援下當選行憲“國大”代表。
張樹聲的老上司馮玉祥
清雍正四年(1726年),青幫是由翁巖、錢堅及潘清三人所創。徒眾昔皆以漕運為業,故稱糧船幫。青幫是晚清民國時期民間三大幫會組織(青幫、洪門、哥老會)之一。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湧現出一批威震四方的青幫首領。身為革命志士的青幫大頭目:陳其美
陳其美出生於1878年的1月17日,浙江吳興人,他們三兄弟陳其業、陳其美、陳其採都頗有名氣。陳其美得到弟弟給予的資助並於1906年赴日,進入東斌學校學習軍事。
陳其美到日本的時候,加入了同盟會,並結識了黃興、宋jiao仁、汪*衛、胡han民等人。
陳其美是同盟會早期的主要領導人,是同盟會的三號人物。後來甚至超過黃興,成為孫*山革命事業最得力的助手。
其任滬軍都督期間,其手下如 蔣*石、何ying欽、戴ji陶、陳guo夫等,皆是後來國民*南京政府的主要頭面人物。陳li夫和陳guo夫是他的親侄子。
宋教仁
陳其美這個人,身兼革命家和青洪幫的雙重身分,其為人一向膽大妄為,而且心狠手辣,民國多起著名的政治暗殺都是他一手策劃的,甚至宋jiao仁案也有他的影子。
1916年5月18日,馮國璋收買了張宗昌,派人於上海薩坡賽路14號寓所將陳其美刺殺。手眼通天的上海灘三大亨之首:黃金榮
黃金榮(1868-1953)祖籍浙江餘姚,生於江蘇蘇州。舊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幫頭目,早年在上海城隍廟萃華堂裱畫店當學徒,後自主創業,經營一家水果店。
1892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當巡捕。後逐步發展成為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門徒達1000餘人,操縱販賣鴉片、賭博等罪惡勾當。
黃金榮擔任法巡捕房華探督察長長達20多年,直到他60歲生日後才辭職。
蔣當年落魄之時,得到黃金榮幫助,蔣遂拜在他門下,成為他的門徒,民國26年,為黃金榮70壽辰,蔣曾親自來黃家花園祝壽。
上海灘三大亨
抗日戰爭時期寓居上海,拒絕出任偽職,保持了民族氣節。建國後,曾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1953年6月20日在上海黃公館謝幕人生,終年85歲。
小癟三到上海土皇帝的黑色傳奇: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1),蘇川沙人(今上海浦東新區),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帝”之稱。
杜月笙童年坎坷,七八歲就成了孤兒,流浪街頭,在杜月笙十四歲時,他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
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係,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隨後得到黃金榮的信任,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杜月笙
在隨後的幾年之中,聰明的杜月笙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了上海的土皇帝。
而蔣氏高層如孔xiang熙、宋zi文、戴li等,都是他的密友。他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
杜月笙與五太太孟小冬
黃,張,杜三大亨合作開設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毒品交易。杜月笙曾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祖國解放後,杜月笙遠赴香港。兩年後,62歲的杜月笙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獨霸上海灘的杭州青皮:張嘯林
張嘯林(1877—1940),寧波市莊橋(今屬寧波市江北區)人,1897年移居杭州,並進杭州機房學習織綢。
早年遊手好閒,鬥毆滋事,與流氓為伍,為當地地痞,後進武備學堂讀書。
張嘯林
民國初,結識上海英租界流氓季雲卿,遂來到上海,後拜上海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1920年,三大亨合股開設“三鑫公司”,販賣鴉片,逼良為娼,橫行霸道。
抗戰爆發後,指使徒眾大批收購軍需物資資敵,大發國難財。
張嘯林
後附逆投敵,籌建偽浙江省政府,擬出任偽省長,因遭國民*jun統暗殺(未成)作罷。次年1月被軍tong收買的貼身保鏢林懷部刺斃於上海。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大義為重的青幫教父:張仁奎
張仁奎,字錦湖(1865年——1944年),出生于山東滕縣沈莊村,自幼家貧,在與地痞流氓的不斷實戰中練得一身好功夫,因隨身帶一把鍘草的鍘刀,人稱"張大鍘刀"。
張仁奎的名氣,並不在於他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他的徒子徒孫們遍佈軍政商學界,而且多屬社會名流。
張仁奎
甚至蔣都想投帖子拜到他門下,後來蔣當了國民*Quattroporte,仍然恭恭敬敬叫他"張老太爺"。
後來崛起的"上海三大亨"與張仁奎也頗有淵源:黃金榮是弟子;杜月笙是徒孫;張嘯林則是師侄。
張仁奎還幫了蔣一次大忙。當時,他的徒弟山東軍閥韓*復榘與日本人勾結,想起兵反叛。蔣請他去山東一趟,勸韓回頭是岸,張仁奎慨然應允。
韓復渠
到了山東由於韓的四位師長都是張仁奎的徒弟,他們聽從師父勸說,韓見手下干將已沒了信心,只得罷了。張仁奎山東之行的功勞,蔣一直十分感激。寧死不當漢奸的江北大亨:顧竹軒
顧竹軒(1885-1956),號稱“江北大亨”。江蘇鹽城人,少年時期家境貧寒,適逢災荒,16歲到上海謀生,以拉黃包車為業。
後加入青幫,逐漸在閘北擴充套件勢力,在蘇北人當中,他有“江北皇帝”之稱。除閘北是他的大本營外,其勢力也滲入了公共租界,門徒多達1萬餘人。
顧竹軒為人慷慨仗義,敢打抱不平,顧的車行越開越大,成了人力車行業的“大王”。有“舊上海最大的人力車霸主”之稱。
顧竹軒
後來顧竹軒當上了閘北保衛團保衛團副團長。成了亦官亦匪的風雲人物。成名之後的顧,頗講情義,經常資助窮人。
最讓他出名的是,在天蟾舞臺事件中。他據理力爭,打官司打贏了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為近代華人在法庭上擊敗外華人的少數幾個事例之一,一時,顧竹軒聲名大振。
當年的天蟾舞臺如今更名為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臺
1930年,顧竹軒將天蟾舞臺遷到福州路,座位擴建到三千四百多個,成為上海著名的四大舞臺之一。
顧竹軒曾親率閘北保衛團配合十九路軍抵抗來犯的日軍。抗戰時期,顧竹軒又將天蟾舞臺改作難民收容所。
上海淪陷後,有日偽誘逼他投敵充當漢奸,顧堅決回拒說:“我死也不當漢奸。”
1956年7月,顧竹軒患鼓脹病而逝世,時年75歲。一心抗日救國的青幫大佬:張樹聲
張樹聲,河北滄縣人,1877年生。行伍出身,曾任清軍第六鎮第十一協哨官、營長。進入民國後官至西北革命軍東路軍團副司令。
西北軍在蔣馮閻中原大戰中失敗崩潰後,張樹聲以上海為據點從事幫會活動。
這時張樹聲以青幫大字輩兼洪幫太極山、長白山山主的身分在上海、杭州、蘇州、開封等幾十個地廣收青洪幫徒弟。
張樹聲
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樹聲加緊招收幫會門生弟子,擁護國民政府抗戰。為啟迪幫會人士的國家民族思想,聲討漢奸叛逆,他發憤編寫了《民族精神》又名《通漕道義》。
他號召門徒服膺三民主義,全力支援抗戰,張樹聲對青幫徒眾的要求如此之高,是青幫史上絕無僅有的。
他還在重慶二千六百餘名青幫徒弟的支援下當選行憲“國大”代表。
張樹聲的老上司馮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