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語文
-
2 # 享受生活8080
就我本人而言,03年畢業時工資800元,每週六日學校補課,一節課10元;晚自習費一個8元,每月的收入加起來在當地還算中上等。因為當時的消費水平低,物價也低。到了08年時,工資漲到2000+,補課費一節20,晚自習一個15。每月總和3000+,收入也算可觀。
近年來,物價的上漲,勞動人民的工資待遇提高,消費水平也水漲船高,可是教師工資卻增長遲緩。到18年,本人教齡15年,工資卡上每月收入3600多一點。因為反對學校週六日補課,現在每月的補課費沒有了,晚自習費升到40一個,一週兩個,現在每月總收入4000左右!請問這四千元的工資夠幹什麼?在我們當地的收入中,已經滑坡到中下等了,溫飽當然可以,如果想要買車買房,養孩子,大家覺得夠嗎?
為了增加收入,補貼家用,當然就有一部分教師外出補課。但是,老師的工作很辛苦,工作一天已經身心疲憊了,哪有精力去補課呢?除非精力旺盛,對生活有較追求的教師,不然外出補課加上平時上課,也夠辛苦的。
-
3 # 魏老師閱讀與寫作追求生活更高層次,乃人之本性使然。
儘管近年來教師的工資有所提高,一方面追求生活更高層次乃人之本性使然,況且就目前情況看,大部分教師的收入水平也遠沒有達到“光輝”的預期。尤其人人創業萬眾創新也已成為時代的潮流。農民除了種地,還可以外出打工;工人除了上班,利用休息時間可以擺攤賣菜;連在校的學生都做開了微商,以補貼生活之需;甚至大腕明星還時不時接個廣告,搞個代言在努力增加收入……於是即使教師,把自己腦袋中的知識迅速變現,也便會很自然萌發。
有需求,便有市場。從應試的角度講,分數低的學生自然需要補課,時代在召喚,沒有分數的孩子似乎就沒有了一切。況且還有家長的面子,別人家的孩子不是都在補課?分數高的孩子也不能放鬆,人人爭先,自己懈怠了豈不要被時代淘汰?再從素質角度說,不僅社會在飛速發展,競爭愈來愈激烈,況且還有特長加分,鋼琴、表演、演講、圍棋……別人都報多個班,我的孩子又怎麼可以不報?有需要分數的,有需要特長的,這麼大的市場需求,這麼大的蛋糕,連不少社會人士都趨之若鶩,況且老師不僅專業對口,做起來也更是得心應手,豈能夠不“蠢蠢欲動”?
除了法和德,或許還有其它的理由關於教師補課的“問答”,最近可謂五花八門。“教師可以搬磚賺錢嗎?”、“教師可以到外地補課嗎?”、“教師可以為報刊社寫稿賺錢嗎?”、“教師校內不收費可以補課嗎?”、“教師假期補課究竟違背了哪一項教育法規?”幾乎不可勝舉。當然,延長學習時間,增加學生負擔,於法不合;上課不講補課講,師德不在。這些自然是不能被允許的。那麼也正如許多老師發問:許多沒有資格的人都在補課,作為教師利用假期到外地選擇有資格的機構補課,會被允許嗎?答案肯定也是否定的。其實正如“老師旅遊不許發朋友圈”一樣,在“法”與“德”外,讓更多的人獲得心理平衡,或許也是一種理由!
-
4 # 晨曦145610442
在職教師收費補課,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儘管教育部門已三令五申嚴禁在職教師收費補課,但依然屢禁不止。
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其根源何在?我覺得社會的需求和教師的增收需求是最主要的,另外還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關係。
有需求就有買賣。不少學生為了順利升入高中和考入大學,就在家長的支援下參與了輔導班學習。不管學費多高,就是為了目標。
還有的家長明明知道給孩子輔導要花很多錢,但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咬緊牙關過日子,省出錢來,主動要求老師輔導,主動或強迫要求孩子參加收費補課的學習。所以,社會的需求應是主要的根源。
輔導班的火爆需要大批的教師。而最吃香的當然是公辦學校的在職老師。
我曾到過一個輔導學校看到,這個學校規模大,學生多。光主校區就有四五層樓,大小教室二三十個,高峰時,週日補課的學生足有上千人,如果是寒暑假,如果再加上幾個分校區,你就可以想象,參加輔導班的學生有多少,需要的教師有多少了。
在收費補課達到火熱程度時,在職教師必然要受到邀請。為了增加點課外收入,為了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哪一個老師會無動於衷呢?何況教育部門又不去規範輔導機構的學生輔導班,這就使部分教師加入了進去。當然,這樣的教師與自己開班,自己在家裡補課收費的老師相比,收入又不能比了。
收費補課還與這些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關。為什麼九十年代以前,很少有人收費補課,主要原因還是收入低。那時候,一般家庭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有幾家還知道,花錢找老師輔導呢。
九十年代以後人們的收入開始增長,一批先富起來的人開始琢磨,花錢請老師輔導孩子如何,於是開啟了收費補課的先河。
總的來說,在校老師參加收費補課的根源就是社會的需求和教師們的需求。能否徹底禁止在職教師的補課收費,還是要從源頭考慮,而對那些依然收費補課,盡頭十足的社會培訓機構,是否也應嚴加整治呢?
-
5 # 江北詞客
儘管國家相關部門三令五申強調嚴禁在職教師課外有償補課,但是很多在職老師依然是我行我素,照補不誤,造成補課的根源是什麼呢?
我認為有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高人一等,好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不惜重金,都抱著花多少都無所謂的心態,所以說有償補課這個市場是很大的。第二,錢,錢,錢,都是金錢惹的禍,人人都愛錢,老師也不例外,被發現逮住了,都是拿收入低說事,想多賺點外快。第三,敬業精神不好;也不乏這麼一類老師,教課時蜻蜓點水,不講重點,留一手,讓學生一知半解,所以為課下給學生補課鋪平了道路。
回覆列表
可從三個視角找原因:
一、教師本人有透過增加額外收入改善生活的願望和需求。
當前,教師的工資收入雖不至於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們餓肚子,但也距離他們“過上一種體面生活”的美好願望有較大差距,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不甘心安於現狀的老師產生利用業餘時間掙點外快補貼家用的念頭,也不是不能理解。
二、家長有透過讓孩子上校外輔導班提高成績的強烈需求。
面對競爭激烈的中考和高考,哪個家長都不敢對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掉以輕心。成績好的孩子想透過上校外輔導班鞏固優勢,成績差的孩子想透過上校外輔導班彌補差距甚至後來居上。正是這種來自家長的廣泛而強烈的需求,催生了一個體量巨大的校外輔導市場,並最終導致了今天這種輔導班遍地的局面。
三、校外輔導市場的准入門檻低,對其日常運營的監管也缺乏力度。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校外輔導班,大部分是沒有資質的,一個人租一間房,再置備幾套桌椅就可以辦班收錢了,這說明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在校外輔導市場準入機制的建設上,以及對校外輔導市場日常運營的監管上,還存在著亟需彌補和改進的地方,這就使得許多老師辦班掙錢的願望輕輕鬆鬆就得以實現了。
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隨著教育部相關檔案和四部委聯合通知的下發,對校外輔導市場的重拳整治已勢所難免,相信用不了多久,在校老師出去補課的現象就會得到有效遏制,校外輔導市場的運營也會變得更加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