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章哥

    “吃要美味、穿要

    名牌、玩要高檔”,拜金主義的奢侈風從成人世界潛入中學校園,“非名牌不穿”已成為許多中學生追求的目標。儘管這些學生的家境並不富裕。而坊間針對中學生的穿衣標準流傳這樣的說法:腳上穿阿迪的、衣服選耐克的、連腰帶都選鱷魚的。據記者瞭解,一雙貨真價實的新款阿迪達斯運動鞋,價格在800元~1000元之間。

    據某權威網站提供的資料,購買名牌體育用品的學生中,高中生佔52%、初中生佔44%,而大學生和小學生僅佔不到4%。因此中學生已經佔據了主力消費位置。記者“五一”節前走訪多家運動品牌專賣店後瞭解到,針對以學生為主要目標的運動品牌都各出奇招,紛紛做好了“五一”節的銷售計劃。某運動品牌專櫃的銷售人員稱,每到開學前後和長假期間,學生都是賣場最大的銷售群體,買賣總會火上一陣子。而真正吸引學生的,是這些品牌在設計和舒適性上所主打的“概念牌”。

      不少中學生熱戀名牌鞋

    徐女士雙休日帶兒子到朋友家中玩,朋友的兒子今年上高二,腳上穿的是耐克運動鞋,要900多元,身上穿的運動服是外中國產的,叫不上名字,一件要899元。朋友說,兒子指名要這種牌子,只有××百貨有得賣,從來不打折。

    記者一位姓張的朋友說,一個月前,他上初二的兒子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問他:“爸爸,現在期末了,如果我考試成績提高了,能不能給點獎勵?”當時,他為了鼓勵孩子學習,就順口說:“只要成績提高,什麼都可以。”但幾天前孩子又說必須是一雙名牌運動鞋。張先生說:“兒子已經有很多雙運動鞋了,都是名牌,現在也不缺鞋穿,就希望兒子能許個別的願望。可是兒子說什麼也不肯,就讓爸爸答應他這個條件。”張先生無奈之下跟兒子約定,考試成績提高,立刻兌現承諾。

    後來記者和張先生的兒子取得聯絡,他告訴記者:“我的好多同學都是身穿耐克的衣服,阿迪達斯的褲子,鞋子起碼是李寧牌的。但由於平時上學多數都穿校服,只有穿一雙比較高檔的鞋子才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而且這些名牌球鞋多數由大牌球星做代言。所以我更看重鞋。班裡很多同學對鞋都很講究,誰穿上新款,馬上就能成為班上談論的話題。”

    他說,他們班有40多人,同學們幾乎都有如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鞋,有的同學甚至有四五雙,每雙都五六百元錢。他們班同學都戴名牌表,都有手機。如果誰不穿名牌,會覺得沒面子。

    對於“鞋”這個話題,供職於北京某媒體的胡先生有一肚子話要說。胡先生的女兒在北京某名校就讀初一年級,上中學後,胡先生髮現,孩子對於鞋的要求一漲再漲。春節前,正趕上某國際大牌促銷,他花600多元給女兒買了一雙運動鞋。但是,女兒看了一眼就說:“這是去年的舊款,我們班同學都穿了好長時間了。”然後,這雙600元的鞋就被束之高閣了,直到新學期,也沒見動過。

    國外日用品變成國內奢侈品

    在某品牌專賣店,一名高中生告訴記者,他看好的1300元的新款運動鞋仍然沒有降價,這令他有些沮喪:“本來我想攢夠錢等打折的時候買的,但已經上貨好幾個月了依然沒有照例貼出打折的標誌,多出幾百元對我來說得考慮。”他表示,還是會選擇上網購買所謂“港貨”或其他網站提供的便宜的“水貨”。談及自己穿名牌,這些半大的小夥子也承認多半是虛榮心在作祟。別人都穿,自己不穿很沒面子。一位中學生說:“現在誰要沒有一件名牌穿在身上,會被同學笑話的。”

    山西晉城市城調隊不久前對當地城鎮中學生高消費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學生在餐飲、手機、名牌服飾三方面的過度消費令越來越多父母難以承受。喜歡穿名牌服裝和鞋是現在中學生的又一特點。據調查,一箇中學生上半年的服裝及鞋消費支出大約達到460元,比晉城市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還高1個百分點。問及要購買名牌服裝和鞋的原因,中學生中認為品牌服裝、鞋質量比普通的好,穿著顯得氣派的佔75.6%,只有2.7%的學生回答是因為家中有錢消費得起。

    一名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在假期出國考察國外市場後深有感觸:“在國外,一個普通的高中生或許打一個星期的短工就可以買一雙新款名牌球鞋。而相比之下國內價格太高,一般家庭的孩子需要攢很久才能擁有一雙心儀的運動鞋。國外的日用品變成了國內的奢侈品。”

    家長物質獎勵助長學生攀比風

    張先生感嘆道:“現在的中學生穿名牌、講品位,孩子真是養不起了。”但作為父親的他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絕不能委屈孩子”,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兒子提出的物質要求。但他卻不贊同這種做法。因為容易養成孩子花錢大手腳的毛病。

    張先生兒子的班主任辛老師說,如果條件允許,她並不反對學生穿名牌。但是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而進行盲目攀比,這絕對不能讓人贊同。現在班級內,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提高成績實行物質獎勵,可能這種手段在短期內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當孩子的願望達到後,家長想過沒有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孫先生對記者說,現在的學生穿的衣服是一天一個樣,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加上又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謂“三千寵愛於一身”,穿著上,父母自然要花點錢。何況孩子在學校裡讀書本來就很辛苦,面對同學們各式各樣的衣服,做父母的不說要孩子和他們攀比,但至少讓孩子不在學校裡覺得委屈。此外,買衣服一般還是一些家長給孩子學習進步的獎勵。

    針對學生的盲目消費,不少專家、老師都表示憂慮,他們認為當前培養中小學生的消費觀除了學校要對其進行正確引導、教育外,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對孩子的物質獎勵不一樣,價格也不一,這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理財專家普遍認為,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並教會孩子合理理財,是杜絕孩子亂花錢的好方法。一名初三年級的班主任告訴記者:“班上花一兩千買名牌運動鞋的越來越少。學校主張校服和鞋突出樸素的外觀和實用的功效,而這也是很多中小學所提倡和要求的。”

    北師大心理學教授於女士說,相互攀比是個社會問題,不僅在學生之間存在,在大人之間也有,引導消費的廣告,對這種社會現象也有很大影響。作為家長,不能盲目答應孩子各種要求。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適當買名牌。但是在家庭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對孩子說不,應該從自身做起,自身不攀比,從早期就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但是要注意這個拒絕的方式,要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東西上去,要告訴孩子,除了名牌之外,他的身上還有一些能夠引起別人注意、羨慕的東西,比如好的學習成績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寶駿RM5、宋MAX和雪佛蘭沃蘭多七座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