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飄渺一分鐘

    1、《送林子中知成都》

    鞍馬覆山黑,旌旗垂野紅。

    問遠誰當行,太守臨蜀中。

    太守時之豪,學博文章工。

    人事未稱遂,崎嶇已巴東。

    公年方六十,皎皎頭如童。

    不服何首烏,自有夜氣充。

    丹田芙蕖開,餘光發形容。

    推此見治民,亦與治身同。

    以靜鎮浮躁,以仁蘇疲癃。

    一夫無向隅,四野常年豐。

    間出作遨頭,伐擊鼓與鍾。

    遠民生愛敬,有古循吏風。

    豈止招學徙,區區繼文翁。

    霜風破佳菊,嘉節迫吹帽。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

    彼微水中荇,尚煩左右芼。魯侯國至小,廟鼎猶納郜。

    幸當擇珉玉,寧有棄珪瑁。悠悠我之思,擾擾風中纛。

    上言愧無路,日夜惟心禱。鶴翎不天生,變化在啄菢。

    2、《薦士》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曾經聖人手,議論安敢到。

    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東都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建安能者七,卓犖變風操。逶迤抵晉宋,氣象日凋耗。

    中間數鮑謝,比近最清奧。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

    搜春摘花卉,沿襲傷剽盜。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興得李杜,萬類困陵暴。後來相繼生,亦各臻閫奧。

    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驁。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紆餘,奮猛卷海潦。

    榮華肖天秀,捷疾逾響報。行身踐規矩,甘辱恥媚灶。

    孟軻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鎮浮躁,

    酸寒溧陽尉,五十幾何耄。孜孜營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誰,指注競嘲傲。聖皇索遺逸,髦士日登造。

    廟堂有賢相,愛遇均覆燾。況承歸與張,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噓,強箭射魯縞。胡為久無成,使以歸期告。

    通波非難圖,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後時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簞犒。微詩公勿誚,愷悌神所勞。

    3、《古隍行》

    茂林修竹恆蒼蒼,畦蘭畹芷勝幽芳。

    在蔥佳氣藹禎祥,小小一村名古隍。

    屋西有山名虎耳,東流挹抱長溪水。

    三峰筆架卓面前,背後駒驪翠屏奇。

    繞簾數頃祖遺田,信可容儂耕曉煙。

    摘山釣水美且鮮,南窗笑傲北窗眠。

    三餘祗把子孫教,不伯趁炎競浮躁。

    先於道誼後文章,事長謙恭事親孝。

    桑麻芋粟小園收,社醞茅柴逐旋筍。

    但得官清搖役省,此生溫飽復何求。

    4、《送李生謁張侯》

    李生長七尺,棲棲長自吊。

    一飲酒一石,常懷酒甕小。

    一食午一腔,平生未曾飽。

    負劍出門去,滿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適,淚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無咸池音,夔曠世所少。

    不識伯樂氏,飛黃遍牛皂。

    我聞張侯者,其人非草草。

    六經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荀況或言兵,杜牧曾深考。

    縱橫文武術,難以尋常較。

    磊磊公侯器,可以鎮浮躁。

    子將丈二矛,試向伊前掉。

    見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

    王濟牛心炙,李生應得咬。

    5、《古隍行》

    茂林修竹恆蒼蒼,畦蘭畹芷勝幽芳。

    在蔥佳氣藹禎祥,小小一村名古隍。

    屋西有山名虎耳,東流挹抱長溪水。

    三峰筆架卓面前,背後駒驪翠屏奇。

    繞簾數頃祖遺田,信可容儂耕曉煙。

    摘山釣水美且鮮,南窗笑傲北窗眠。

    三餘祗把子孫教,不伯趁炎競浮躁。

    先於道誼後文章,事長謙恭事親孝。

    桑麻芋粟小園收,社醞茅柴逐旋筍。

    但得官清搖役省,此生溫飽復何求。

    韓愈【hán yù 】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2、《薦士》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曾經聖人手,議論安敢到。

    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東都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建安能者七,卓犖變風操。逶迤抵晉宋,氣象日凋耗。

    中間數鮑謝,比近最清奧。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

    搜春摘花卉,沿襲傷剽盜。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興得李杜,萬類困陵暴。後來相繼生,亦各臻閫奧。

    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驁。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紆餘,奮猛卷海潦。

    榮華肖天秀,捷疾逾響報。行身踐規矩,甘辱恥媚灶。

    孟軻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鎮浮躁,

    酸寒溧陽尉,五十幾何耄。孜孜營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誰,指注競嘲傲。聖皇索遺逸,髦士日登造。

    廟堂有賢相,愛遇均覆燾。況承歸與張,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噓,強箭射魯縞。胡為久無成,使以歸期告。

    通波非難圖,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後時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簞犒。微詩公勿誚,愷悌神所勞

    【註釋】:

    1、薦士:“士”指孟郊,當時做溧陽縣尉任滿,在京城等待補官。鄭餘慶於元和元年(806)五月罷相為太子賓客,九月十六日改國子祭酒。此詩作於九月鄭餘慶改任國子祭酒之前。參見清王元啟《讀韓紀疑》。

    2、三百篇:《詩經》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無詩,實存詩三百零五篇,舉成數稱“三百篇”。

    3、雅麗:雅正而美麗。理:通。全詩校:“一作埋”。訓誥:漢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訓,指教導之詞;誥,指詔書、告誡之文。

    4、聖人:指孔子。相傳周詩原有三千多篇,孔子加以整理,“取可施於禮義者三百五篇”。見《史記·孔子世家》。

    5、蘇李:指漢代蘇武、李陵。鍾嶸《詩品》說:“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文選》錄有蘇武和李陵的贈答詩。但當代學者考定,那些詩都是出於東漢末文人的偽

    託。

    6、東都:指東漢。東漢建都洛陽,故稱。

    7、建安:漢獻帝年號(196-219 )。能者七: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世稱建安七子。

    8、卓犖:傑出。風操:風格。

    9、透迤:逐漸邪曲之貌。陳子昂(與東方左史}L修竹篇序》:“漢魏風骨,晉宋莫傳,……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透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10、鮑謝:鮑照、謝靈運。杜甫《遣興》之五:“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2年農曆2月4號是什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