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眼光獨到
-
2 # 寫手龐永華的陝南生活
為什麼普通消費者在購車時總是處於被動?因為,銷售人員一般都經驗豐富,能察言觀色,揣摩對方心理,而消費者卻大多是倉促應戰,對購車技巧知之甚少。在這種極端的資訊不平衡的背景下,消費者又怎能佔到便宜呢?那麼,消費者如何才能巧妙地砍價和把握好購買時機呢?
1)善於觀察,伺機而動。買車前要多關注媒體資訊,這樣便能獲悉最新最快的資訊,為買車提供很好的參考。
2)多跑多問,心誠則靈。買車時腿腳要勤,多跑幾次,多問幾家。跑的次數多了,問的勤了,至少說明你確實有買車的誠意,車商當然會給你這樣的顧客給出儘可能大的優惠。不過,買車時最好不要在一家經銷店用另一家經銷店的價格來對比打壓。
3)紅臉白臉,欲擒故縱。買車時最好是全家出動或多邀幾個同伴,先商量好想要的最低價格,不到最低價格千萬別暴露誰是真正的買主,這樣商家就感覺個個都有購買嫌疑,所以分散了主攻方向。同時,一大堆人還可以“唱唱戲”:有堅持要買的,有堅持不買的,還有堅持要去買對手車型的,這樣急於想把生意做成的商家幾乎都會降點價格。
4)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砍價時,如果你要買豪華型,那就先談舒適型的價格,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一個個加配置價;相反,如果你要買舒適型,那就從豪華型開始砍價,因為越是高級別的車型,讓利的金額會越高。等到談得差不多了,再回頭談舒適型的價格,按照豪華型砍的價格來還價。如果銷售人員不同意,再慢慢加點價錢,這樣車的價格一般都會比直接談這款車的價格來得實惠。不過,這樣砍價的前提,就是要準確獲取增配件的價格資訊。
5)遠交近攻,打熟人牌。如果你在車行裡有熟人,最好先別找他們,而是找其他銷售人員談好一個價錢後再去找他們,看看能不能透過關係再多點優惠,這樣你心裡至少有個底。如果熟人先給你敲定了價格,你還怎麼好意思讓他們再便宜呢?相反,如果和其他銷售人員說好了個價格,再找熟人說價,這樣得到的才是實實在在的優惠。
6)知己知彼,探明庫存。買車前最好先到經銷商的倉庫去看看,如果待售車很少甚至沒有,那砍價的餘地就很小;如果數量很多,那砍價的餘地就很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庫存量可以反映出這款車的供求關係,當供不應求時,車的價格肯定是比較難砍的;當供大於求時,價格自然就容易往下調了。不過,在掌握準確的庫存量時要避免獲取片面資訊,比如,有的車行可能會有兩個或更多的倉庫。
7)避上趨下,選對時機。買車時,如果是在下午,快要下班的銷售人員總會抱著能多出一單是一單的想法,在價格上自然會比早上寬鬆些了。放遠點來看,月底買車和年底買車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這種說法有道理,但要考慮到個體差異問題,因為每個銷售人員的心理狀態都不一樣。另外,還要考慮每個公司的管理策略,比如,有的公司以量為主,有的公司則注重利潤和量。
8)結成聯盟 團購有方。買車時,將自己想買的品牌和車型鎖定後就馬上參加團購,讓團購中比較能砍價的做代表與車商談判。在新款車即將上市、老款車要消化庫存時,老款車讓利會比較大,這時如果再有購買量上的保證,商家當然要考慮薄利多銷了。
9)禮品折現,摸清底線。消費者在談車價的時候,經銷商往往除現金外,在給出的優惠中會提供一些購車禮品。當然,這些禮品說是經銷商提供的購車優惠,並聲稱價值多少多少,其實也是出在消費者身上的“羊毛”。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一定要估量一下禮品的真實價值,並詢問是否能將禮品折現。如果能夠折現,那麼消費者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10)放線釣魚,願者上鉤。如果真打算買車,就把自己的電話留給經銷商,為以後砍價提供方便。對於留下電話號碼的客戶,經銷商大多會派專人進行跟蹤,並會不定期的電話“騷擾”一下。在此期間,消費者完全可以透過多次的接觸機會不斷探聽底價,並在適當時機決定購買。
回覆列表
勸你別想了,做二手車的那些人哪個不是成精的,跟他們砍價,這不是找shi嘛。推薦你去車開新二手車試試。他們賣車的車價是透過競拍得到,競拍結果是多少,成交價就是多少,你覺得價格好就賣,覺得不好就不賣,不跟你討價還價。很適合普通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