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Ku影片

    從地理上看,原因很簡單:俄羅斯主體國土太靠北了,製造業競爭力先天不足,而製造業是經濟基礎。在正常的全球競爭中,俄羅斯就是個天生的資源供應國——工農業發展條件太差,沒競爭力。不誇張地說,世界所有主要製造業強國,都在溫帶附近:美,中,日,德等等,這不是沒有必然原因的。北方國家太冷,南方國家太熱,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大規模製造業搞不過溫帶國家。

    加拿大的製造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長期作為別國的附庸,產業也是別國附庸。都知道加拿大長期作為英國殖民地,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加拿大才真正完全脫離英國獨立,現在依然是英聯邦國家,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

    加拿大長期作為英國的附屬地,職能就是為了英國本土提供資源和市場的,加拿大不需要發展,乖乖聽英國的話就行了。當年的美國就是不聽英國的話,打了獨立戰爭,脫離英國獨立了,為的就是擺脫英國對於美國的資源和市場的定位,美國需要獨立發展自己的工業體系。

    澳洲在建國初期正處於地廣人稀的階段。可以說澳洲社會最先是靠農產品和礦業發展起來的。澳洲資源十分豐富,建國初期的澳洲靠賣資源,就已經能撐起一個國家的GDP了,這就是地廣。

    再一個就是澳洲雖然鐵礦石和煤礦資源豐富,但是分佈並不均勻。鐵礦基本上分佈在西澳,煤礦基本分佈在新州和昆州。其它州與這相差幾千公里,想想運輸成本,也就自然理解澳洲製造業為什麼不發達了。

    所以限制這些國家發展的,不是領土面積,而是人口數量不足,俄羅斯鼓勵生育,加拿大、澳洲透過吸收移民來增加人口。而且還有一個“荷蘭病”的問題。“荷蘭病”就是因為老天爺賞飯吃,導致人均收入太高,發展不了普通製造業。比如加拿大的石油、木材,澳洲的鐵礦、煤礦、羊毛,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這些資源都是老天爺賞的,於是導致從事這些行業收入很高,人們就不願意去從事又苦又累的普通製造業。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吸引外資,來料加工,透過引進外資,建設工廠,帶動了國內技術,管理和製造能力的提升,中國擁有最多的人口,所以勞動力充足,足以支撐中國製造業發展。這也是目前中國工業門類齊全,製造業體系完備的原因。而加拿大,俄羅斯和澳洲只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發展自身有特色的製造業。

  • 2 # 寒木釣萌

    製造業是很辛苦的,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

    過年回老家的時候,偶爾會跟出門打工的那些人聊廠裡工作的事。

    經常是沒有周六日,甚至說,很多人會爭取週六日加班的機會。

    出門打工的那些人,他們多是離開父母,離開自己孩子的群體,這些人付出的不止是辛苦的勞動,還有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這種付出很大的。

    加拿大與俄羅斯地域廣闊,這意味著每戶人家都能擁有大片的土地,這片土地足以養活他們。

    雖然種莊稼、發展畜牧業等不能讓他們進入上層,但也活得差不多,不管怎樣,幸福感都比國內那些出門打工,過年才能回家的人強太多。

    因此,對於加拿大和俄羅斯來說,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他們沒有。

    也許加拿大人遠走他鄉去廠裡幹活能每個月掙1萬,而在家裡只能掙6千,但對於他們來說,在家是最最愜意的。

    只有像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國土面積平均起來並不多,人均資源少,如果固守自家的那一畝三分地,則勉強能吃飽,若要穿得好點,讓自己的孩子讀一個稍微好點的學校,生病了有錢醫治,最好是出門打工,或者乾點別的,早些年是這樣的。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我所瞭解的情況是,之前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這幾年不再返回工廠。而是留在家裡幹別的。

    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是製造業的第一要素,但並不是全部。

    否則的話,印度的製造業應該與中國的水平差不多,是不是?

    但顯然,目前印度的製造業跟中國相比的話,就是個笑話。

    問題來了,為什麼印度人口跟中國差不多,製造業差那麼多?

    這得歸功於一代偉人。

    甭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思想解放,政策支援。

    綜上所述,加拿大、俄羅斯地域廣闊,但發展不起來製造業,原因是製造業的勞動力很密集,他們國家沒有那麼多廉價的勞動力。

    而其他地區比如印度和越南等,之所以製造業也不是那麼發達,這跟他們的國情有關,早期缺少高瞻遠矚的政策支撐。

    後期,當越南意識到中國的政策管用後,開始虛心地學習我們的一切,模仿我們曾經出臺的那些政策。

    但是,製造業在某個地方聚集後,想要轉移出去是很難的。

    各種配套設施很重要。

    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生產出來後,就可以開賣。

    若在越南製造,80%出口到中國,則成本會增加不少。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特斯拉才選擇把新工廠落戶在上海。

  • 3 # 李建秋的世界

    發展過製造業,垮了。

    其實當年澳洲是有汽車製造商的,叫“霍頓”,不過已經於2017年10月20日關門大吉了,這個牌子可是有161年之久。

    其實當年澳洲不但有霍頓,還有福特,還有豐田,但是後來效益不好,陸續關閉,2016年福特退出澳洲,2017年豐田退出澳洲,到現在為止,澳洲已經沒有一家汽車製造商了。

    汽車行業比起其他製造業來說,利潤還可以,日本和德國作為高度發達國家,汽車工業依然蓬勃發展,澳洲汽車工業徹底毀滅,主要還是關稅的問題。

    澳洲實際上出口最多的,一個是礦物,一個是農產品,這兩樣佔據了澳洲經濟的大頭,澳洲地廣人稀,資源豐富,拼製造業肯定是不智的,澳洲為了擴大自己的礦物和農產出口,和一系列國家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調低了關稅,這樣澳洲的汽車製造業就喪失了關稅的保護。

    其結果是澳洲的汽車業受到了來自於其他國家的強烈衝擊,澳洲政府為了保住本土的製造業,想了一系列辦法,尤其是行業補貼,每年拿出5億來補貼澳洲車企,即便是如此,依然敵不過虧損,本土汽車銷量從15萬量直接下降到8萬輛。

    那還能怎麼辦?只能關門大吉。

    每一個國家都有每一個國家的優勢和劣勢,地廣人稀的國家,資源出口為主,地小人稠的國家,發展製造業,這本來就是全球化下的最優資源搭配,沒辦法的事情。

  • 4 # 萬事皆空70

    按照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理論,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

    加拿大,澳洲,俄羅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人口數量少,

    發展製造業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大量的勞動力,這三個國家的人口數量都無法支援大規模的製造業,二戰後製造業經歷多次轉移,美國轉往德國日本,然後是四小龍,然後是中國大陸,然後是印度越南高棉,從二戰後的歷次產業轉移都可以看出,製造業都是在那種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才能發展,雖然俄羅斯總人口超過一億,看絕對數量不少,但是因為俄羅斯國土面積龐大,人口分散,無法形成勞動力優勢,如果這三個國家不顧國情,投資製造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成本高昂,不具備競爭力,

    同時這三個國家因為國土面積龐大,資源豐富,在國際貿易中,具備出口資源的比較優勢,事實也是如此,這三個國家出口產品中資源比例非常大,加拿大的原油,木材,澳洲的鐵礦石,俄羅斯的原油和天然氣,其他國家的資源就不具備比較優勢,比如中國雖然資源儲量也很大,但是因為中國本身需求大,無法出口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都深度融入國際經濟秩序,必需按照國情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同時也是市場自由競爭導致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必達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