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辦公人員不足10人管理層比員工多,四個懂事,一個總經理,一個副總經理,人事經理,運營經理,管理四五個員工。天天可以看見工作狀態。抬頭就可以看見,還要每週寫工作總結,工作計劃。
其他部門都很閒,只有人力資源比較忙,忙的連休息時間都沒有。然後讓你寫總結,其他部門閒的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方向,就是拿官腔形式化。作為這麼幾個人的小公司你們覺得有必要嗎?特別討厭這種形式化,在我看來是一種管理上的無能,最終搞得就是員工琢磨怎麼寫報告而不是琢磨怎麼工作?
回覆列表
-
1 # 鏡頭iread我讀
根據個人的職場經歷,我認為這個總結報告對企業不一定合理,但是對於個人一定合理,所以,寫報告是不是形式主義,需要寫報告的人來定義,用心就是成長,對於企業也是同樣。
試著分析如下:
從企業角度
1、大中型企業
其運營是由其相對完善的管理系統來保證的,治理結構、組織架構、崗位職責、人員保證、企業文化、會議體系、外部協作、專業諮詢和診斷等會從各個角度構建管理架構,維持運營的同時,形成一種自迴圈系統,不斷提升,完成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2、小微企業(1)沒有一個創業者的目標是朝著失敗去的,再小也時刻擁有成為大中型企業的夢想。小微企業在路上,成長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經驗的積累、人才的積累、財富的積累等等,都是成長不可或缺的東西。
(2)就創業者而言,只有自己的不斷成長和提升,企業的能量和境界才會提升,創業者的成長和提升來自幾個方面:
個人的學習、實踐、總結、反思,這是個人能力和特性決定的,自身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就在於他們不斷的總結,持續的改進,反覆的實踐,逐漸的提升透過團隊的組建、擴大、過濾,獲得來自外部的助力。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並且有些是無法改變和彌補的,只能透過吸收不同的人來完善和彌補,形成相對完美的團隊團隊成員的能力體現除了做事本身之外,還在於開放的架構、渠道和機制,如果創始人、管理者設定或者引導了封閉的機制和文化,在創業階段,人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種就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寫總結報告就是這種開放的渠道和機制的體現方式之一,儘管並不是唯一方式。透過總結報告這種方式:一是可以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充分的瞭解,包括實際的工作情況和工作態度。
有人認真工作了,但是寫不出來,這個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到合適崗位,也可以針對情況制定模板,讓他體現工作成績;
有人沒有認真工作,但是寫的很好,如果是工作態度問題,可以透過培訓、溝通來改善,如果是工作能力問題,可以考慮給予機會鍛鍊提升或者換人,也可以按照寫的特長來負責宣傳工作;
也可以透過總結中反映出的問題,看出員工的關注點,並透過視角判斷人的性格和特點。問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評估,進行放置、處理或者轉化,而性格和特點為人的培養方向和後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二是鼓勵和形成開放、包容的文化和機制。
讓員工敢說話、能說話,提出問題、建議,甚至抱怨,都從某個方面說明了企業發展中的不足,也為解決問題和完善企業自身發展提供了契機。
三是對管理中的截留和掩蓋,給予了有力的回擊,有利於文化和機制的自我革新。
管理層級的存在和管理扁平化都旨在解決資訊傳遞和雙向反饋的有效性,這種總結報告,其實就是在層級和架構之外,提供第二渠道,一定程度上實現管理的透明和公正。
當然,這種方式的運用還在於這些總結報告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包括看不看、誰來看、二次整理和及時反饋等問題,屬於進一步的管理最佳化和管理細化。
(3)總結報告本身就是一部企業史和員工史
如果最後小微企業失敗了,這些可以作為創始人、股東和員工反思的基本素材,相當於財務上的原始憑證。如果成長了、成功了,這些也是很好的研究資料,會從某些方面體悟到企業成長、發展和成功的基因。
(4)總結報告是原始的監督考核體系
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原因,可能暫時無法建立完善的監督考核體系。透過總結報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員工的工作情況,給予相對合理、公正的評價,獎優罰劣,這其實在督促所有人的工作績效。
從員工角度
1、選擇小微企業,大機率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就是選擇潛力股,有一起成長的夢想,立志努力,從未來的發展中獲得個人成長和收益。
(2)由於個人年齡、學歷、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選擇較少,這個職業和崗位屬於權宜之計。
(3)離家近,可以兼顧職業和家庭。
(4)隨便找的,做著看。
(5)親戚或者朋友的公司,相互幫忙。
2、權宜之計和做著看的人屬於隨時會離開的,只有發展能夠留住。有夢想的、離家近的、幫忙的都是相對穩定的。無論哪一種,個人發展和成長都是工資收入之外的一種獲得,當然,這種觀念需要透過內部培訓、總結談話、文化構建等方式不斷地強化。
而且一旦形成這種成長和發展的氛圍,就會形成一種帶動機制,帶動中間的,也是一種淘汰機制,淘汰落後而又不想改變的。
3、總結報告,就是一種成長和提升的方式。(1)總結和不總結的人大不一樣。
個人的總結報告其實自己和自己開會:
發現做得好的,表揚自己,增加自信發現不好的,提醒自己,立志並且行動改變,就是進步發現不理解、不明白、不清楚的問題,可以透過總結報告反饋,並且跟進迴應和反饋,獲得提升有想法,透過報告反饋,採用就是一種鼓勵和成長,上級的溝通談話就是一種對建議的甄別和完善,否定也會一種迴應(2)總結報告是自己思維整理的過程。
很多事,做了,但不一定想的明白,透過文字的整理,就會形成一個鏈條。
形成很多鏈條的時候,思維會把鏈條逐步勾連起來,體系化。
體系化的豐富、完善就會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系統。這個做過的人,和沒有做過的人,區別很大,堅持做的人和只做過幾次的人,區別也很大。最大的體現是,同樣一件事擺在眼前的時候,持續總結的人會很快的找到本質、抓住重點、形成方案,而且往往切中要害。
(3)總結報告的過程也是寫作的過程。
寫作除了體系化思維之外,也是一種能力積累。表達和思維並重的結果,就是能夠用文字化、圖表化的方式,形成結構思考力,這是對個人格局的一種放大,不會囿於事件本身,而是會跳出事件看事件,以高度來把握的時候,看到的、想到的是不一樣的,就像一個人在一樓看外面跑的車、走的人與在三十樓看同樣的車和人,感覺和思維完全不同。
(4)總結報告形成了一種習慣,而且會不斷強化自律。
初期肯定會不適應,然後逐步透過強制要求形成慣例、制度,然後內化為工作習慣,甚至對映到生活和學習中,成為個人的一種自律行為。
如果很多特性都會導向成功的話,自律絕對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而且排名靠前。
寫在最後當然會有關於總結報告形式主義的說法。我一直在工廠裡推行週五下午的全員大掃除制度,開始也有質疑的聲音,我的迴應是你連幾十分鐘的形式都不願意,我能相信你幾個工作日的實質?
還是那句話,任何事情,你認真做了,和敷衍去做,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效果,總結報告也是,尤其對於個人。這個企業你肯定呆不了一輩子,但這個習慣卻可能有益於你一輩子。
計劃,與總結報告的道理基本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