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金粉筆教育

    公辦教師比民辦教師好這個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偏見問題,大部分人都認為民辦教師工資不高,但是做的事情不少,而且也不穩定,而公辦教師有國家財政支援,工作沒有民辦教師那麼多,相對要輕鬆一些,工資旱澇保收,退休後待遇不錯,而且不犯錯還是終身制,壓力沒有民辦教師大,俗稱“鐵飯碗”。

  • 2 # 清香益遠5

    你提的此問題不太明確,是指現在民師,還是過去的民師,只能從兩方面分析認識。

    一、現在私立、民辦學校招聘的老師,他們大都安教學能力等因素制定工資,高的年薪幾十萬,低的也再有十幾萬。學校平等對待,都很重視。

    二、過去的民辦教師,是因夲村學校缺少教師,村幹部推薦上去的,掙常年工分,身份沒變,仍是社員,上面僅發點補貼。現在的代課老師,也是這樣,只是地方政府補貼高了些。在學校內,教師之間還是和諧相處,互相尊重的。有的民師因工作、業務能力高,被教委提拔為校長,甚至是學區校長,分管多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因此,只是體制身份不同,待遇不同,並非不重視民師。

  • 3 # 1藍天1

    不一定。比如現在的正規民辦中小學,對教師(當然均是民辦教師)的選聘很重視,工資待遇比公辦學校高,因為沒有好教師,哪有教學質量。沒質量,沒人去,不說收費高,也辦不下去。要說中國歷史上的民辦教師,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教育大發展,主要是發展的民辦中小學,特別是初中。公辦教師有公辦編制,戶口定量,工資高,穩定,人少,除7丨年代課轉正外,基本是科班出身,資格也老,是骨幹和學校負責人居多,自然重視。多年公辦無補充,退休、加上接班政策不少公辦提前退,面廣量大的民辦教師在基層、特別是農村是主力軍,來源大多是初高中畢業生,素質不均,工資低,人員流動大,相較於公辦,任職任課不少,但待遇上"輕"了不少。但上世紀80年代起,民辦教師也重視了,考核整頓,定民辦編制,留用的發民辦教師資格證書,在提拔任用入黨評優與公辦無區別,也有聯中民辦教師校長做鄉鎮教育助理。每次丨元2元加工資也幾年一次,並逐步選優轉正,補充公辦,我們這普九後,所有在崗任職的全部轉正。個別留用而無民辦教師資格的轉為民辦工人,參照公辦工資待遇。至於辭退或自願離崗的,嚴格地講,是曾經做過民辦教師的一些人,按現有政策也有關心,但補助少。

  • 4 # 向山舉目

    過去曾經有一個概念叫做民辦教師。

    當時的師資非常缺乏,有一些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的學生,直接就到學校裡教書了。

    這些老師戶口一般都是農村的,也沒有教師資格證,他們被稱作民辦教師。

    他們的收入主要是村子裡或者鄉鎮給發的工資。

    他們的工資很低,有時候還拖欠不能按時發放。

    後來民辦教師開始轉公辦了。只要考試過關,只要拿到教師資格證就可以成為公辦教師,絕大部分民辦教師成了公辦教師。

    公辦教師由國家行政管理單位統一發放,工資待遇高了。

    當然公辦教師的要求也高了,起點也高了,一般都是大學畢業必須有教師資格證,還要透過應聘考試。

    現在都很少聽到民辦教師了。但是還有很相似的一種教師叫做代課教師。有些地方叫做臨時代課教師。因為某些學校的老師缺員,暫時僱用了一些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人或者沒有編制的人做老師。這些人的待遇也比較低一些。正式在編的老師,假如每月可以拿到6000元左右,這一種臨時代課老師每月大約拿到3000元左右,差距還是很大的。

    永遠不可能做到同工同酬,特別是在這些事業單位。

    因為起點不一樣,文憑不一樣,職稱不一樣,崗位不一樣,技術含量不一樣,貢獻大小不一樣,還有好多因素,讓大家的待遇都不一樣。

    又回到開頭說的那個問題上,民辦教師的待遇的確比公辦教師要低好多,只相當於公辦教師的1/3甚至1/10。不過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祝願所有的老師都有良好的待遇,日子越來越幸福。

  • 5 # 源小米

    現在還有民辦教師嗎?可能在偏遠地區還存在吧!我們這裡在很多年前就取消了民辦教師這一說法,民辦教師也都轉變成公辦身份了。

    為什麼民辦教師沒有公辦教師那麼受重視呢?

    第一民辦教師進入門檻比較低。早些年,教師奇缺,有一些鄉村學校就找村裡的初中畢業生(高中生都少)來臨時代課,可以說是高年級的教低年級的。

    第二,聘用民辦教師投入少,能緩解用工荒。民辦教師的工資特別低,與付出不成比例。有一些領導還感覺像是在施捨似的,甚至還有拖欠現象,這與骨子裡的輕視,對教育的漠視有關。因為教育不像其他行業,投入大,見效慢,很難成為政績工程。

    第三民辦教師起點低,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方法陳舊,很多東西都是靠自己摸索,這與公辦學校教師透過考學,經過專業訓練是有差距的。

    我記得我一個校友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一所鄉下學校。她是第一個公辦教師。她沒來學校之前,學校從來就沒有人參加過上級舉辦的各種教學比賽,她來學校後,真是什麼比賽,只要她能參加的都讓她參加,然後她也得到了鍛鍊,工作幾年後,拿了不少獎,然後進城了。

    其實民辦教師很不容易的,為咱們的鄉村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所以後來很多地方都將這些民辦教師轉正了,給予了他們應該的待遇。希望國家各級政府能對鄉村偏遠地區的民辦教師更多的關懷,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身份與待遇,鄉村教育需要他們,但不能只讓他們奉獻。

  • 6 # 易昕居士

    為了打破“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的局面,從2009年1月起,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實行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就是平時按月打卡70%,扣除每人基本工資的30%,再重新按勞分配。教師績效工資實行以來飽受詬病,原因無非是:拿自己的錢來獎勵自己、個別實行“出勤工資”、個別學校“平均分配”、分配不合理不透明,被網友戲稱為“譏笑工資”。

    而私立學校沒有設立績效工資,教師的積極性卻高於公辦教師,原因是什麼呢?我剛畢業時,曾經在私立學校呆過一年,後來一直在公辦學校呆了十多年,深有體會,深層次原因就在於調動教師積極性的工資。

    私立學校老師就不用評職稱了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私立學校教師的組成,一般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從公辦學校辭職的老師、退休教師、因各種原因錯過招教的社會人士等。每年的各級各類榮譽、職稱均向私立學校分配的有,不過私立學校評職稱需求的教師比較少而不為人知。

    那,評完職稱,私立學校的教師是否就可以大幅度漲工資呢?私立學校是市場化經濟,各自有一套評價制度,教師的去留、工資的發放很大程度是老闆說了算,這裡面也是一種雙向選擇。一般情況下,私立學校教師的工資分為基本工資(與教齡和業績有關)、課時工資(每節課多少錢有相應的標準)、業績工資(和平時表現、查課情況、業績、教案作業檢查、月考成績有關)、全勤獎(和出勤情況有關)、校齡補貼(時間越久越高,以穩定優質教師,減少流失率)等。

    也就是說,私立學校的工資基本淡化了職稱工資甚至與職稱脫鉤,真正地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只要有能力肯下功夫,教師工資淡化學歷,不會上優質課、不會做課題、不會寫論文都沒有關係,只要有較強的課堂操控能力、學生管理能力,能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就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有可能拿到高工資。為什麼?因為學校管理、學生教學成績、辦學特色、學生特長髮展是私立學校的生命力,才是學校核心競爭優勢,在這裡,不養閒人、不養懶人,不養庸人,不符合要求的教師隨時可能出局。

    你說,私立學校老師的積極性低,能行嗎?

  • 7 # 教書匠話教育

    首先要明確民辦教師的身份問題:

    一類民辦教師是指中國中小學中不列入國家教員編制的教學人員。

    這部分人是農村普及小學教育補充師資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極少數在農村初中任教外,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小學。一般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由學校或當地基層組織提名,行政主管部門選擇推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發給任用證書、聘任證等)。2000年以後各地的民辦教師陸續透過轉、考等形式變成有編制的公辦教師,現在年齡最小的一批轉正的民辦教師將陸續進入退休年齡。

    二類是民辦教師退養人員。在2000年以前以民辦教師身份退休的教師已進入古稀之年,各地對於這一批教師的待遇不盡相同,但都給予了不等的退休待遇。

    三類民辦教師是2000年以前以代課教師身份從事教育工作,後因各種原因離開教學崗位的一批人。

    這一批代課教師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民辦教師,只能算作代課教師。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解決了特別是農村學校教師短缺的問題。2008年以後各省對原民辦教師的身份進行了認證,待到退休年齡後發放生活補助,這一部分教師有的下海、有的當了村幹部、有的因家庭情況出去打工共同的特點是無達標學歷、無教師資格證。

    前兩類真正意義的民辦教師應該來說國家已解決了身份和待遇的問題‘。

    第三類民辦教師人數眾多,國家對這一批人身份沒有嚴格的界定,當時農村學校的用人隨意,人事管理部門、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進行相關的備案,現在的農村小學消失的數量也太多,相關的檔案無據可查。

    這一部分人在進入學校工作的時候,對國家政策不瞭解,有的小學校長本身就是代課教師,這一部分教師對當地的教育作出了貢獻,但對其工作的認定很難界定,無據可查。

    2000年以後任何公辦學校的代課教師屬於臨時用工,從法律上來講這是違法用工,誰用人誰負責。

    近年來民辦學校的教師任用問題更應該是誰用人誰負責,簽訂勞動合同,不會存在其他問題,當地

    勞動監察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監管和要求為民辦學校的職工交五險一金,促進合法辦學。

  • 8 # 海陵肖小生

    民辦教師的概念是不同的。新中國的教育經歷了幾個步驟,在解放後有文化的人。在鄉村在城市都可以去做老師的,那時候應該是公辦老師。在鄉村各個行業都是一樣的,有文化的人可以到學校去當老師,如果是師範畢業的一般就是公辦老師,也有不是公辦老師,是代課老師,代課老師慢慢的也可以轉成公辦老師。

    我比較瞭解的是,1978年過後的老師,1983年的時候,全國招收大批的民辦老師,都是透過考試上來的,但是他們的身份一直是民辦老師,他們拿的工資是公辦老師的一半還少持續了十幾年。1996年過後,國家開始將以前的代課老師民辦老師分批轉成公辦老師。年輕的民辦老師也可以透過考試考到師範學校的名師班,轉成公辦老師。1983年以前的民辦老師可以不用考試,直接轉成公辦老師。那個時候計劃生育管得緊,鄉政府有權力。有一些沒有轉成公辦老師的或者被辭退的,都是因為計劃生育的問題。沒有被辭退的也因為計劃生育的問題,沒有機會參加考試,沒有機會轉成公辦老師,他們到現在一直還是民辦老師。2005年過後,國家重視教育,給民辦老師的工資也大幅度的增長了,和公辦老師相差也不大,而且這些這部分的民辦老師他們年齡也夠大了,經常的去上訪告狀,所以待遇也相對的提高了,他們也可以幹到退休了。不用擔心被辭退的問題。近一兩年這部分人基本上就完全退休了。僅有個別特例還是民辦老師的身份非常少的。他們的退休待遇當然和公辦老師是有一點差別,但是差別不算太大,他們還是比較滿足的。如果說不滿足也是的人心不足嘛,他們也想和公辦老師一樣,因為他們確實在教育戰線上也幹了一輩子,確實也可以有機會轉成公辦老師,但是沒有成為公辦老師,似乎是他們一生的痛。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看正面,看看反面看看。把握當下,正是現在現在的工資待遇,各個方面也應該還是不錯的。

    另外的一種說法,民辦老師就是民辦學校裡的老師,他們不在國家正式教師的編制之內。這些人的工資都是由私立學校的董事長總經理老闆發給他們的,他們的工資是從學生的學費裡雜費裡抽取的。情況不同,學校的效益不同,有的工資比較高,實行年薪制紅包制等等,有的其實不如公辦學校的老師工資高的,他們有機會還是想考到編制內。

    這是我瞭解的情況,不知道和大家有什麼不同。

  • 9 # 關中樵夫

    這確實是一個階段的事實。

    本人是1972年10月份站上講臺的一一成為一名教育工作折(者)的。那時,人們稱的這個者是帶點上揚的重聲兒化韻,分明說我不是者而是折。

    確實,難夠者,出那個學校門是學生,進這個學校門成了先生,太突然了,何況我那時比我的六年級學生僅僅大一歲,許多還曾經是玩伴,不說和公辦教師一樣被人們重視,連我的學生也想方設法刁難,妄想出我的洋相,那就是用他們認為最難的分數應用題讓我講一一醉翁之意不在酒,企圖看我不會解的笑話。

    實際在隊上,我掙的是和社員一樣的工分,正確稱呼也就不者兒折兒了,是工分教師一一顧名思義,掙工分的教師。掙工分是實質,教師是形式,等於隊長給我這個社員派了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農活,別人今天大部隊平整土地我今天起牛圈一樣。

    那時確實有的中等師範畢業剛畢業參加工作,幾乎和我一樣年輕的真教育工作者被人誤認為學生,我鎮高中這麼一個到教導處去報到,主任以為是學生報到,走錯了門,說在那邊。這個者緣於社會經驗沒有,出去轉了轉又踅摸進來,這時主任火了:你這娃咋這麼粘(笨)的,給你說在那邊在那邊,又進來了,聽不懂。

    見實在沒辦法報到,第三次進去後,他掏出了教育局的介紹信。

    工分教師先經鄉考核,合格後發一紅標頭檔案,又叫鄉請教師。

    鄉請一段時間後,縣上整頓,合格後發一證,算縣請教師。縣請一段,市上又整頓,清退一小批,留下一大批,大部分發使用證,小部分發試用證,好像是當時工人中的學徒。又過一段時間,省上整頓,同樣清退一批,留下的發省民辦教師證,這恐怕才是那個真正的者,而不是折了。

    試想一下,能有公辦那麼被社會尊重,人人重視嗎?!

    那時我在初小工作,擔任初小校長的全是公辦教師,誰會把一所學校交給一個做天天活的呢?

    可後來,上級還是發現我們這些折中,不乏真者,開始啟用一部分當校長了。可能是覺得我們這些折成者影響公辦那些者,開始對四年制的掙工分的校長稱負責人,記得我鄉每次給下屬學校發文臺頭都這樣寫:各初中、完小校長,各四年制教學點(小一點的四年制)負責人……

    記得那時批判孔老二,有人這樣吐露真言:孔老二把人分三等,公辦民辦加隊請。

    我一同事,教初中語文,算骨幹教師,可身份是民辦,那年冬季學校給老師下發烤火爐,不知咋的輪到他沒有爐子了,他無奈,弄一木架,自己給自己用麥秸泥打造,學生問人家有你為啥沒有,他回答:我是三等教師。

    學生又問何謂一二三等,他打趣說:一等校長主任。你看,冬季分爐子,先給他們一人買一新的。二等公辦教師,一人發一舊火爐。三等我這民辦教師,給你發一木架框,自己給自己製造。

    民辦教師是那時教師中的弱勢群體,因為掙的是工分,大部分連上灶吃飯的錢都沒有,每次來學校都揹著從家裡帶來不要錢的蒸饃鍋盔。若一見灶上改善生活,藉口不愛吃肉,躲在房子開水泡饃。那時的民辦教師,某些程度上,和他教的學生一樣,生活都是背饃,不同的是一個上學,一個教書。我們當時戲稱:背糧鬧革命。

    民辦教師在我們陝西省是2000年全部轉為公辦教師的,我比最後一批招轉的早幾年,是透過考試擇優提前點招轉的,算其中的幸運兒了。

    在掙工分和不掙工分(1980年土地到戶,生產隊解體)的二十三年裡,說句實話,真真正正是低人幾等的。

    如今,原民辦教師中被清退整頓的是弱勢群體,比起工人,他們沒有買斷工齡,沒有單位交納的社保基金,每月所領到的只是象徵性按當初教齡每月十元八元的一點真正的補貼而已,恐怕只能夠填塞牙縫。

    最可憐的是那些到中央政策全部招轉的2000超齡未能轉正的。這些人是一輩子的學徒,為師一輩子,臨老沒出師,沒有成師……

  • 10 # 碧馬溫704

    民辦老師和公辦老師做一樣的工作,教學任務完全一樣,但由於沒有編制,沒有財政預算,他們的報酬,比公辦教師低很多,是由鄉鎮收取的三提五統的教育統籌金髮放的,雖然也有一份責任田,但土地的出產不高,收入有限,所以民辦教師們都是過清苦的生活,勞苦功高卻不敢叫勞,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但是一些做了十幾二十幾多年的民師,本已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熱愛本職工作,一朝被清退,心中的失落感可想而知,再改行做其他職業,都不是好手了,因為他們把自已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己消耗在了教育上。所以我認為,只要做過民辦教師的,不論以什麼理由清退,國家都應善待他們,按教齡給予補償,並不斷地提高標準,對他們能夠老有所養有一定的幫助。當然,象我只代課一個學期的就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經中的《無衣》究竟為誰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