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父母學點心理學

    厭學是孩子持續遇到了學習的挫折,對自己很失望。孩子喪失了信心可以學得會跟得上,所以他逃避了。

    10歲的孩子正是3~4年級,是小學學習的分水嶺。孩子應該是之前的基礎知識沒學紮實,所以有落下、有漏洞、有缺口,學習就變得越來越辛苦了。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支持者,孩子已經很難過了,哪怕他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內心也是難過的:無法勝任的難過。可以被父母理解到這點的孩子是願意合作的。

    首先是共同制定補課計劃,把學習分解為讀題理解題目的能力、知識本身的掌握、準確輸出答案的能力三方面。 根據孩子的具體狀況,哪裡不足補哪裡。

    每一次孩子再細微的進步,一定要透過父母的眼睛及時確認並回應給孩子,要捨得誇獎孩子。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設定腳踏實地的小目標,支援他慢慢贏回學習勝任感。

    在孩子的艱難時刻,父母依然能對孩子持續保持信任度,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自我評價指數。

    學習上碰到挑戰,是選擇透過更多的學習練習去戰勝它,還是選擇放棄自己逃避它,取決於孩子對自己的整體評價。評價越高越不會逃避。

    一個“ 我知道我在進步的” 孩子,哪怕現階段成績再不理想,也絕不會厭學。

    關注《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既是育兒學,也是人格鑑賞學。

  • 2 # 梧桐樹下的淺淺

    首先弄清楚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厭學。

    對於十歲的孩子來講,厭學的原因不外乎學校和家長的壓力。

    對於學校來講,這個年紀的孩子要求的是素質教育,而且這個年紀的學習壓力其實並不太大。

    家長們總在擔心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人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需要對於孩子的要求太過於嚴格。

    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家長需要弄清楚,孩子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

    其實就玩而言,也是對孩子各種能力的一種提高,比如社交,學會與人相處等等。

    如果孩子對學習目前提不起興趣,家長也不需要著急,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並能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學習。不要用分數去強制要求孩子,讓孩子發展成為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懂得學習是幫助自己探索這個世界的一種方法,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

    多愛孩子,多理解孩子。

  • 3 # 小妹

    我家就是,反正也能完成作業,就是覺得上學沒多大用,估計和我們的做法有關係。他爸爸學歷不高可賺的錢多,我是高學歷可在家帶小孩,沒辦法生了二寶必須捨棄工作。回頭讓老公好好教育一下

  • 4 # 妮兒媽咪育兒

    孩子厭學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需要第一時間瞭解到這些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首先,10歲的孩子厭學,家長第一時間需要自省。看看是不是平時自己研究太嚴格了或者對於孩子的學習置之不理?不管是管的太嚴,還是一點也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養式管教,我個人覺得都會導致孩子厭學。

    如果是這些原因,家長需要與孩子好好的溝通一下,請孩子講出內心的感受,父母與孩子一起共同改掉厭學所帶來的問題。

    其次,要了解一下孩子是不起在學校遇到什麼問題,比如:老師對孩子不好;同學之間不友愛等等也會導致孩子厭學。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不要著急,仔細瞭解事情的真相與原因,然後與孩子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我個人覺得千萬不能一意孤行,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總之,我個人覺得,10歲的孩子厭學,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孩子以後得學習之路。家長也不必太著急,凡事有個循循漸進的過程,需要慢慢來!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建議,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 5 # 家長培訓諮詢師

    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一開始在認真寫作業,媽媽走進房間,站在他背後看著他。這讓孩子緊張起來,最終,孩子吼道“你在做什麼?媽媽。”

    媽媽說:“你xx字寫錯了,你xx題做錯了,你的解題過程太簡單了·····。你得重新做一遍。” 孩子生氣了“我在學校就是這麼做的,我只剩幾道題了,我不重做!媽媽也生氣了:“必須重做!寫錯題還有理了?!”最後,媽媽撕掉了孩子的作業,孩子一邊哭一邊重新寫作業。就這樣,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做作業的熱忱被逐漸打掉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孩子做完作業,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老師讓家長檢查簽字。”你接過作業本,“誒!寶貝今天的作業有進步了呢!我仔細看看哪個字最完美。”孩子的臉上已經有得意的笑容了。接下來找到幾個寫的好看的字加以表揚。“哎呀!這幾個字不如其他的好看呢!如果都像其他的那麼好就完美了!”你可以露出惋惜的表情。然後,發現有不對的地方“咦?這個題是這麼做嗎?我以前學過,現在有點忘了,你告訴媽媽你這樣結果的理由,好嗎?”孩子會再仔細檢查這道題,自己發現錯誤,或者是和你一起討論這道題的解決方法。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他很聰明,他自己解決了所有問題,而不是你教會他,逼著他做的一切。他才能樹立責任感。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才行)結果就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事情,自然就不喜歡學習,容易造成厭學。

    (1) 與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我們改變不了他人的行為,但可以用我們的觀念和行為去影響他人,也許會改變他人的行為。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什麼的時候,很重要的是事先把做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即以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教育方法把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訴孩子,這樣有助於和孩子的合作。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2 )明確責任,制定界限,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制定界線:比如,暑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家長、同學、還是老師求助等,這些問題讓孩子自己決定。同時,讓孩子承擔完不成作業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批評的後果,甚至是成績不好帶來的後果。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家長不要過多幹涉,偶爾表揚孩子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3) 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人就是這樣成長的。”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驅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4)做孩子的“學生”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不要急於顯示你的聰明,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這是哪個單元的問題?這是用什麼公式?這個數和這個數是什麼關係?。。。。”最後,孩子拍著腦門說:“奧,我會了!”你必須“真誠”的說:“我還是不懂,這些公式我全忘了,怎麼會是這麼解呢?”他興致勃勃的給你講時,你已經成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完美世界手遊版如何擁有女神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