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櫻花樹下的七姑娘

    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大人總覺得是孩子不對,但是從來沒想想自己是不是在平時的時候給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其實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人之初性本善,什麼樣的教育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教育是一個家庭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全家人的配合。我想許多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家長都會覺得教育孩子難!

    好習慣的養成不容易,壞習慣一學就會,“愛孩子,就多陪陪他”很喜歡的一段廣告詞,現今社會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父母都在忙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現在每週幼兒園都會佈置家長與孩子一起製作的手工作業,而父母都沒有時間,這就缺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在爺爺奶奶手中嬌生慣養,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之類的壞習慣。

    其實就算你自己帶也會養成許多壞習慣 ,不過建議你糾正爺爺奶奶對待孩子的態度,你的孩子別人可以幫帶,可以是保姆,可以是爺爺奶奶。

    ——小七

  • 2 # 蟲蟲媽的小屋

    我是蟲寶媽,不請自來者!

    年輕人和老人帶孩子的方式真的是很多不同,老人都太過於溺愛孩子,特別是隔輩親。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願意自己帶孩子而不願意給老人帶,我就是其中一個,實在沒辦法的也只能老人帶了

    我家樓下一河南老太太帶孫子,小孫子一口河南話,這也就算了,老人普通話你不能太高要求,老人在小區裡撿點廢品換取點生活費,本來沒什麼,勤儉節約嘛,可是帶著孩子一起好嗎???現在小傢伙出門只要看到廢紙盒或者飲料瓶什麼的一定是要帶回家的,甚至路邊垃圾桶都會習慣性的去翻一翻。媽媽沒辦法決定自己帶孩子,對於奶奶養成的壞習慣怎麼改正呢?

    不能急於求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寶寶的壞習慣已經形成,短時間內要求改正過來是不太可能的,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引導

    不能要求一蹴而就

    寶寶自控力不如大人,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不會藏著掖著,想要什麼都會表達出來,作為父母不能想著一件事馬上就讓他改變,不能把孩子逼的太急,逼得太急可能會產生負面不好的影響

    父母以身作則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更多的引導,有的不該做的例如玩手機遊戲很多孩子都會有這個習慣,不好好學習不好好睡覺,這個時候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樹起一個榜樣的作用

    更多時間去陪伴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如果都沒有時間去陪伴他,哪還有時間去教導他呢?很多家長白天上班已經很累了,回家就想放鬆放鬆,玩玩手機啥的,對孩子不管不顧,孩子也會覺得孤獨的

    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把時間和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他的興趣愛好上,我相信孩子也是很願意學的

  • 3 # 親子溝通如何說

    因為捨不得放棄職業,只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白天一天跟著老人,晚上父母回到家,吃完飯,洗漱完畢,頂多陪一會就困了。一年下來,養成了很多壞毛病。

    不洗手上來就抓飯,每天洗臉漱口跟打仗一樣;晚上不睡,中午貪玩,早晨千呼萬喚不起床;不好好吃飯,只吃肉和甜味食物,喜歡吃糕點餅乾和零食;不習慣用紙巾,習慣袖子一抹;在床上吃東西,隨手抹汁液,到處都是渣渣;上完廁所不知道沖水;滿口家鄉土話,被幼兒園小朋友們笑話……

    沒辦法,早期偷過的懶,後期一點不剩的補上,甚至還要加倍費勁。這就是不親自帶孩子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吧。

    只有懷著愧疚的心,耐心一點,講求一點方法:

    1,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養成開始。不要急於求成,每週糾正一兩個問題就好。比如,洗手吃飯,每到飯前,就親暱地呼喚孩子跟媽媽一起去洗手,並告訴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下次吃飯照常這樣做,慢慢形成習慣;

    2,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抱怨奶奶養壞了。要知道,孩子從小跟奶奶長大,感情很深,貶低奶奶,孩子感情上會牴觸,並且會逆反。

    3,及時看到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智慧媽媽往往不批評缺點,而是把自己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變成正面期許。比如,不說“你怎麼又用袖口擦嘴?”換成提前備好紙巾,當孩子用紙巾擦嘴時,高興的說:“寶寶學會用紙巾了,真乖!”

    4,持續堅持。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21天。改變一個壞習慣也需要很久時間。家長不要三分鐘熱度,要堅持持久,直到孩子發生改變。

    5,選一些有關習慣培養的動畫片,繪本和故事書,讓孩子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養成好習慣不容易,克服壞毛病更艱難,需要家長付出耐心和愛心,慢慢來,不能急。

  • 4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所謂習慣是一個人在特定的情境,面對特定的人和事,不需要思考就做出特定行為反應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模式。孩子養成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經過了多次的重複,而要改變習慣更需要花費些時間並做出努力才行。

    要打破既有的定式,第一個辦法是阻止原有的行為方式,比如孩子有要求不好好說,而是慣於哭鬧耍賴,媽媽爸爸在孩子耍賴之前先滿足他,孩子不需要鬧就能夠達成目標,耍賴的行為就會明顯減少;再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到處跑,原來是家長追著喂,現在讓孩子坐在高腳椅上繫上安全帶,他出不來跑不掉,就無法重複舊有的行為了。

    第二個辦法是改變原有行為的結果,還用追著餵飯為例,過去孩子跑開了但是飯會尾隨在孩子身後,現在他如果再跑,沒有人追著餵了,飯一直呆在餐桌上,孩子不回來吃,時間一到就被媽媽收走了,這樣開始的時候孩子雖仍免不了重複原來的行為,隨後發現吃飯的時候跑開就會捱餓,自然地就會放棄原來的習慣。

    話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原有的習慣具有強大的慣性,要徹底阻止真得媽媽爸爸下定決心;另外,原來的方式無法滿足自己的衝動和需求,孩子會感到挫敗和不自在,進而可能採用各種方式甚至更加惱人的方式做出反應,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媽媽爸爸的耐心,還有教導孩子的水平。

    相對而言,不讓孩子怎麼做會容易一些,要讓孩子改善表現方式,重新建立起好的行為習慣要難得多,需要透過引導、示範、帶領、鼓勵、獎賞等各種方式,讓孩子體驗到新的做法更能實現目標,也更受家長歡迎和讚賞,這樣的體驗穩定地不斷重現,孩子才能慢慢養成好習慣。

  • 5 # 神奇麻麻木小暖

    爺爺奶奶帶孩子養成的壞習慣,父母如何糾正?

    這個應該是很多家長的苦惱。老人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對孩子又比較嬌慣,他們經常帶孩子就會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

    邊吃飯邊看電視喜歡吃零食、喜歡吃糖不喜歡刷牙嬌氣,霸道,不講理

    ......

    家長們就特別頭疼,應該如何矯正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呢。1、下班多陪伴孩子孩子白天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就會跟著學,照著做。晚上你們下班回來,有的時候以累為理由逃避帶孩子,孩子只能爺爺奶奶一起玩,這個時候如果你還埋怨孩子的壞習慣,我覺得這個你也怨不了別人了。你自己都不上心。每天下班後,假期裡,都多陪伴孩子,讓孩子跟著你。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你發現孩子有各種小問題,可以及時幫助孩子矯正。孩子其實還是最愛和父母在一起的,你適當地提出改正意見,孩子多會聽從。2、不要怒吼孩子,不要埋怨老人當發現孩子的問題後,首先不要埋怨老人,老人幫你帶孩子不是義務,他們是幫忙。孩子是他們的孫子孫女,他們一定是全心全喜愛著孩子的,只是有些問題上他們並不注意,沒有意識,所以給孩子養成了壞習慣。所以一定不要埋怨老人,不但影響家庭關係,也會影響到孩子和你的關係。面對問題,可以心平氣和的和老人談一下,或者讓伴侶去談。同時也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你本來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很少,結果一見到孩子就怒吼,孩子會怎麼想,他會對你有抗拒,反而不願意和你在一起。面對孩子被老人養成的壞習慣,如果你實在忍無可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自己帶孩子。但是如果你沒有辦法,必須上班的話,那麼就請你平時一定多陪伴孩子,而不是將孩子推給老人之後,然後再各種埋怨。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學史能使人變得聰明,真是這樣嗎?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