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狐圭垚
-
2 # 一抹無邪10
如果關勝是關家後代的話只有可能是關索的 關平死的時候沒有孩子 關興有一子 關彝也戰死了 就算不戰死被破國的時候也一定會斬草除根的 只有關索逃過了去了南蠻投靠了孟獲那邊 和花蔓搞起來了 不過這可能是後人覺得不能讓武聖沒了後代憑空杜撰的 所以關勝應該也不是真正的後代 只不過叫個名給自己壯膽別被人欺負
-
3 # 史苑空間站
雖說三國描述關羽滿門被龐會滅門,但其可能確是關羽後裔,有幾點佐證:
《水滸傳》中宣贊在向蔡京推薦時上說道:“...此人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的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的規模與祖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大刀關勝...”;
《水滸傳》對關勝面貌的描寫:“...蔡京看了關勝,端的好表人才,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也活脫脫一個關羽再世;
武藝絕倫,力戰霹靂火秦明和豹子頭林沖,有當年先祖遺風神勇;
兵器,也是一口大刀(青龍偃月刀),不管是不是當年關羽的那口刀;
戰馬也是赤 兔馬,當然不會是關羽那匹,但也是匹寶馬,《水滸傳》中寫到:“...那匹馬頭至尾長一丈,梯至脊高八尺、渾身上下沒一根雜毛,純是火炭般赤...”;
“病關索”只是水滸好漢楊雄的一個綽號,和關羽沒有絲毫關係自不必說。
-
4 # 邏輯文史游
《水滸傳》這本小說吧,有真實存在的人物,也有施耐庵創造的人物。但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上宋江一行人確實製造過“暴動”,雖然沒有108好漢大聚義那樣的轟轟烈烈,也沒有什麼蕩平方臘的功績,宋江36人小團伙很快就被張叔夜剿滅了。
而在宋江起義的36人當中,倒是有一位叫關勝的小夥子,姑且就把他當作是小說裡關勝的原型吧。關勝的初次登場還是借童貫之口提出的:
小將當初在鄉中,有個相識。此人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的規模與祖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所以說關羽後人這身份,也很有可能是為了貶低宣贊拔高關勝而編造的謊言。之後關勝攻打梁山泊,宋江佩服其武藝也說出了“不愧為關公之後”的話,當然關勝也很給力,有勇有謀,就算是打著關公後人的旗號為官,也沒丟先祖的臉。
看完了小說我們重點回顧一下歷史。我們都知道《三國志》中有記載的關羽的兩個孩子是關平(小說中關平是養子)和關興,水淹七軍後,關羽殺魏將龐德,龐德的兒子龐會立志也為父報仇。多年後,蜀被魏所滅,龐會殺光了關式滿門,如果這段屬實,那麼理論上關羽是不存在後代的。
1990年出版的《江陵縣誌》記載,關羽丟荊州,東吳派軍駐紮,關羽的家眷就趁亂逃離了。《江陵縣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這就又給了我們找尋二爺後代的希望。無獨有偶,幾年前在河南鄧州發現《關羽族譜》,譜中記載著“關羽,字雲長,河東解州人,妣胡氏生三子:平、興、索”,當然如果這部族譜不是偽作,那麼關羽的後人應該確實存在。清代地方誌《荊州府志》、《江陵縣誌》記載,關平有一子叫關樾,關平死,關樾一家改姓“門”隱居在荊州,至今荊州還有關平的後代,由此推斷關家子孫極可能大多還生活在荊州一帶。
再回到小說,小說中關勝的籍貫和關羽一樣是河東解良,三國據宋朝可是有700多年的跨越,在這700多年又經歷了不少朝代更迭,咱們也不排除在某個朝代關家的子孫回到了關公的故里吧。可惜的是宋江36人中的關勝也沒有資料記載他的籍貫在哪,當然無論關勝是不是二爺的後代,他在小說中也沒有給二爺丟臉,畢竟施耐庵在小說中給他打造的就是關公再世的形象。
《金史》中還有這麼一段記載:
劉豫任濟南知府,金軍攻濟南。劉豫受金人利誘,殺守將關勝,降金。由文可知南宋時期也有個叫關勝的人,但無奈文字太少,應該不會是小說中關勝的原型。
再說題中的關索,小說中倒是沒有出現關索這個人,只出現過一位號稱病關索的好漢,名叫楊雄,這和關公可是八竿子都打不著了關係了~
我是關二爺的老鄉~
-
5 # 半五近三
病關索楊雄,病關索只是梁山頭領楊雄的外號,在水滸傳中,楊雄雖然使著冷豔鋸(青龍偃月刀的別稱),又有著病關索的外號,但是楊雄不是關羽的後人。
至於這個關索,相傳是關羽的後人,但是這種傳說始於宋朝評書與傳奇小說,可信度不是很高。
關勝,梁山五虎將之一,在《水滸傳》中,關勝是關羽的後人。但是這只是小說情節的需要。
關勝作為關羽後人出場,最早是在《宋江三十六人贊》 ,其中有這麼一句“豈雲長孫?”,這一句話是指關勝辱沒先人英德,相當於是承認了關勝的血統。但是《宋江三十六人贊》贊詩,更多的是一種出於姓名的臆想或者是根據流傳的評書故事情節的創作,不能當做史實來看。
所以,若是隻論《水滸傳》,關勝是關羽的後人。關索也是關羽的後人。但是楊雄不是關羽的後人。
若不論水滸傳,那麼這三人都不是關羽的後人。
-
6 # 葦說歷史
梁山好漢中有這麼兩個人,一個豹子頭林沖,手持丈八蛇矛,外號小張飛,官逼民反不得已上了梁山,憑自己本事贏得一席之地。
另一人大刀關勝,以青龍偃月刀為武器,外型與關羽無二,自稱關羽後人,戰敗被俘,位列梁山好漢第五,排在林沖之前,備受爭議。
從三國時期到北宋末年有1000多年的歷史,施耐庵要找一個忠義的載體,最好的選擇就是關羽,退一步關羽的基因也可以,所以他選擇了關勝這個人物。
梁山前期僅僅提倡聚義的時期沒有讓關勝出現,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那麼忠義的化身也就該隆重登場了。
不過,關勝真的忠義嗎?
本為營級小官的關勝,被蔡京破格提為集團軍司令,我們暫且不分析如何上位的,只看關勝的態度。臨行前,關勝對蔡京說“不滅梁山,誓不回朝”。結果,關勝還真沒回去......好尷尬。和其他投降的將領一樣,被宋江的招安所迷倒。
之前還破口大罵宋江亂臣賊子,瞬間歌頌黑三郎的義薄雲天。連宋江都不敢直接罵的宋徽宗,在現在的關勝嘴裡成了我主昏庸。回過頭再來看看三國時期的關二爺,關羽千里走單騎,關勝若走單騎,又能走幾里呢?
如此不忠義的關勝,到底是不是關羽的後人呢?
《三國志》中記載,龐德之子龐會,在蜀國滅亡後,為報關羽殺父之仇,“盡滅關氏家”。
可見關羽很可能是沒有後人的,而關勝卻大張旗鼓地自稱關羽後人,甚至連打扮都和關羽如出一轍,那很可能只有一個原因,借關羽這個超級IP炒作自己,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便在官場上謀得上升通道。
目前普遍認同的說法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學生。那麼,他們兩個存在經常合作的一個關係。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撰寫於元末明初時期。在學術界當中,最受認可的則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著,即前七十回為施耐庵作著,後三十回則為羅貫中著。
因此,如此虛構出來關勝這麼一個人物,其實是大有意義的。縱觀當今的社會和職場生活,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人動不動就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比如我爸是某某、我師父是某某、我是某某公司的……
在這裡,刀叔奉勸各位千萬別把平臺的影響力當做自己的能力,更別做家庭的寄生蟲。
不然,你的結局就會像關勝: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中提到的關索、關勝兩人,關索是關羽的後人。關索是關羽的三子,據說關羽的後人根據家譜說關羽三子,關平、關興、關索。關索一脈現在住在一小山村,關索的後人還把家譜獻給了國家。至於關勝是小說裡的人物,歷史上存不存在這個人都無從查證,所以這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