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部
當溼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
2、關節
如果溼氣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執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
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
溼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溼”。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5、舌苔
如果發現自己舌苔很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的話,那就基本可以確定是體內有溼了,這就是中醫的舌診。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這些訊號說明體內的溼氣較重。
6、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溼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溼,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7、小腿肚發酸
溼氣重的人起床後會感覺小腿肚發酸、發沉,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8、精神狀態差
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其實這一點不難解釋,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精神狀態不佳的表現。
9、體態虛胖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二、調理溼氣的驗方
平衡心態、樂觀積極,不要過分的壓抑或放縱自己。勞逸結合,加強鍛鍊、注意保暖。飲食均衡,可適當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少吃寒冷食物,特別是冷飲。
1、蒲公英龍鬚茶、
功效:降糖祛溼,排毒瘦身
材料:玉米鬚1g,蒲公英茶0.5g、玉竹0.5g、玫瑰0.3g
製法:將上述4種材料做成茶包,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
方解:
蒲公英,入肝膽經。又稱“尿床草”,可見其利尿效果俱佳,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更多的水分,並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在增加排尿量的同時,還可以對尿路起到沖刷消炎的作用,對尿路感染也非常有好處!
玉米鬚,玉米鬚又稱“龍鬚”,性平,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把留著須的玉米放進鍋內煮,熟後把湯水倒出,就是“龍鬚茶”。能利水消腫,洩熱,平肝利膽,治療腎炎、水腫、糖尿病等。
玉竹,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玉竹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多種甙類和氨基酸、鋅、錳等營養物質,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玫瑰花,是做調和之用,使得此方不溫不燥,適合更多的人飲用。
2、白朮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溼開胃。
材料:陳皮6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製法:
1、先將豬肚洗淨飛水,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2、然後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白朮功效補氣健脾、燥溼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溼化痰功效。
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
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
三、溼氣重的症狀怎麼調理?
1、適量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多數是因為飲食不健康或者是缺乏運動所致。他們常常容易感覺到身體沉重、四肢無力,因此更加不願意運動,這樣就會導致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所以,要適量運動,不僅能緩解壓力,還能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運動
2、避開環境的溼氣
如果長時間生活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減少暴露在潮溼的環境中,尤其是對溼氣敏感的人更要小心。儘量減少雨天外出,不要穿潮溼的衣物等,洗澡後要及時擦乾水分,吹乾頭髮。室內要儘量保持乾燥,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3、飲食應清淡適量
要去除體內溼氣要重視飲食調理。因為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適量、清淡的飲食能幫助調理身體。而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等也會導致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
4、拔罐去溼
拔罐去溼是一種比較方便快捷的傳統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能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能幫助調理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從而實現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5、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等不僅是很好的調味料,同時還有著非常強大的藥用價值。要去除體內溼氣,可以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身體發過汗之後身體的溼氣症狀就會有所緩解。
除了以上的祛溼方法之外,還可以多喝一些祛溼湯。煲湯煲粥時,可以在其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實、扁豆等這一類具有除溼效果的食材。通常祛溼湯有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薏米扁豆雜糧粥等。
6、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可去溼
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慧,如南方人隨身攜有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也可消毒殺菌。
7、喝紅豆薏米粥
腸胃系統事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 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過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 調時加入蔥、姜,降低其寒涼性質。祛除體內溼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 氣。紅豆,在中藥裡稱 “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紅色入心,它還有補心功用。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黏稠, 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除掉。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溼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也如同慢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食療防溼品還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莧、鯽魚、鮑魚、田螺等。這些除溼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利水滲溼、清熱利溼、通便解毒、滋陰柔肝的功效
1、頭部
當溼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
2、關節
如果溼氣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執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
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
溼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溼”。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5、舌苔
如果發現自己舌苔很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的話,那就基本可以確定是體內有溼了,這就是中醫的舌診。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這些訊號說明體內的溼氣較重。
6、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溼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溼,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7、小腿肚發酸
溼氣重的人起床後會感覺小腿肚發酸、發沉,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8、精神狀態差
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其實這一點不難解釋,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精神狀態不佳的表現。
9、體態虛胖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二、調理溼氣的驗方
平衡心態、樂觀積極,不要過分的壓抑或放縱自己。勞逸結合,加強鍛鍊、注意保暖。飲食均衡,可適當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少吃寒冷食物,特別是冷飲。
1、蒲公英龍鬚茶、
功效:降糖祛溼,排毒瘦身
材料:玉米鬚1g,蒲公英茶0.5g、玉竹0.5g、玫瑰0.3g
製法:將上述4種材料做成茶包,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
方解:
蒲公英,入肝膽經。又稱“尿床草”,可見其利尿效果俱佳,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更多的水分,並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在增加排尿量的同時,還可以對尿路起到沖刷消炎的作用,對尿路感染也非常有好處!
玉米鬚,玉米鬚又稱“龍鬚”,性平,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把留著須的玉米放進鍋內煮,熟後把湯水倒出,就是“龍鬚茶”。能利水消腫,洩熱,平肝利膽,治療腎炎、水腫、糖尿病等。
玉竹,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玉竹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多種甙類和氨基酸、鋅、錳等營養物質,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玫瑰花,是做調和之用,使得此方不溫不燥,適合更多的人飲用。
2、白朮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溼開胃。
材料:陳皮6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製法:
1、先將豬肚洗淨飛水,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2、然後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方解:
白朮功效補氣健脾、燥溼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溼化痰功效。
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
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
三、溼氣重的症狀怎麼調理?
1、適量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多數是因為飲食不健康或者是缺乏運動所致。他們常常容易感覺到身體沉重、四肢無力,因此更加不願意運動,這樣就會導致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所以,要適量運動,不僅能緩解壓力,還能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運動
2、避開環境的溼氣
如果長時間生活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減少暴露在潮溼的環境中,尤其是對溼氣敏感的人更要小心。儘量減少雨天外出,不要穿潮溼的衣物等,洗澡後要及時擦乾水分,吹乾頭髮。室內要儘量保持乾燥,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3、飲食應清淡適量
要去除體內溼氣要重視飲食調理。因為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適量、清淡的飲食能幫助調理身體。而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等也會導致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
4、拔罐去溼
拔罐去溼是一種比較方便快捷的傳統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能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能幫助調理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從而實現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5、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等不僅是很好的調味料,同時還有著非常強大的藥用價值。要去除體內溼氣,可以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身體發過汗之後身體的溼氣症狀就會有所緩解。
除了以上的祛溼方法之外,還可以多喝一些祛溼湯。煲湯煲粥時,可以在其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實、扁豆等這一類具有除溼效果的食材。通常祛溼湯有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薏米扁豆雜糧粥等。
6、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可去溼
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慧,如南方人隨身攜有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也可消毒殺菌。
7、喝紅豆薏米粥
腸胃系統事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 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過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 調時加入蔥、姜,降低其寒涼性質。祛除體內溼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 氣。紅豆,在中藥裡稱 “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紅色入心,它還有補心功用。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黏稠, 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除掉。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溼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也如同慢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食療防溼品還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莧、鯽魚、鮑魚、田螺等。這些除溼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利水滲溼、清熱利溼、通便解毒、滋陰柔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