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oiyge1345

    CT與(MRI)檢查。在臨床上二者各有優劣,並不是說誰比誰好;比如核磁在神經系統,軟組織方面的檢查要比CT清晰,但CT在骨質結構檢查方面比核磁更好;在二者不相上下的檢查範圍內CT比MRI價格低,相當於1/2。再次,核磁掃描切面的選擇方式可以是任意的,就比如你切一個蘿蔔,你想怎麼切都行;但是CT只能做橫斷面成像,就是這個蘿蔔你只能從一頭一片一片切到另一頭去;現在的多排螺旋CT因為切面層距可以很小,所以掃描後可以在計算機軟體下進行三維重建,在診斷骨骼疾病(如肋骨骨折)方面比拍片直觀的多。CT(ComputedTomography),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每次掃描過程中由探測器接收穿過人體後的衰減X線資訊,再由快速模/數(A/D)轉換器將模擬量轉換成數字量,然後輸入電子計算機,經電子計算機高速計算,得出該層面各點的X線吸收係數值,用這些資料組成影象的矩陣。再經影象顯示器將不同的資料用不同的灰度等級顯示出來,這樣該斷面的解剖結構就可以清晰的顯示在監視器上,也可利用多幅相機或鐳射相機把影象記錄在照片上。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衝激後產生訊號,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計算機,經過處理轉換在螢幕上顯示影象。MR也存在不足之處。它的空間解析度不及CT,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屬異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檢查,另外價格比較昂貴。  磁共振成像是斷層成像的一種,它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訊號,並重建出人體資訊。1946年斯坦福大學的FlelixBloch和哈佛大學的EdwardPurcell各自獨立的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磁共振成像技術正是基於這一物理現象。1972年PaulLauterbur發展了一套對核磁共振訊號進行空間編碼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重建出人體影象。  磁共振成像技術與其它斷層成像技術(如CT)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它們都可以顯示某種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間中的分佈;同時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斷層影象,三維體影象,甚至可以得到空間-波譜分佈的四維影象。檢查目的:顱腦及脊柱、脊髓病變,五官科疾病,心臟疾病,縱膈腫塊,骨關節和肌肉病變,子宮、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腎、胰等部位的病變。  優點:1.MRI對人體沒有損傷;  2.MRI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影象,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  3.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4.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缺點:1.和CT一樣,MRI也是影像診斷,很多病變單憑MRI仍難以確診,不像內窺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  2.對肺部的檢查不優於X線或CT檢查,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不比CT優越,但費用要高昂得多;  3.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  4.體內留有金屬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5.危重病人不能做  6.妊娠3個月內的  7.帶有心臟起搏器的

  • 2 # 使用者3937226028394

      CT與核磁共振(MRI)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檢查方法。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e的簡稱,中文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體放置在一個強大的磁場中,透過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質子,發生核磁共振,然後接受質子發出的核磁共振訊號,經過梯度場三個方向的定位,再經過計算機的運算,構成各方位的影象。

      CT由於X線球管和探測器是環繞人體某一部位旋轉,所以只能做人體橫斷面的掃描成像,而MRI可做橫斷、矢狀、冠狀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核磁共振(MRl)與CT都屬於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兩者相比,核磁共振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核磁共振能敏感地檢查出組織成分中水含量的變化,能顯示功能和新陳代謝過程等生理生化資訊的變化,它使機體組織從單純的解剖顯像發展為解剖學與組織生化和物理學特性變化相結合的“化學性影象”,為一些早期病變提供了診斷依據,常常比CT能更有效和更早地發現病變。它能非常清晰地顯示腦和脊髓的灰質和白質,故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方面優於CT,對顱腦、脊柱和脊髓疾病的顯示優於CT,這是CT所無法比擬的;

      核磁共振可根據需要直接顯示人體任意角度的切面像,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影象;而CT只能顯示與身體長軸相垂直的橫斷層像;

      核磁共振有高於CT數倍的軟組織分辨能力,影象中對於軟組織的對比度可以提高1—3個等級度,大功率的核磁共振機器拍攝的照片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組織內的細小血管;

      核磁共振在儀器結構上不需要像CT那樣有較大的機械口轉動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測器,只要透過電子方法調節磁場梯度即可實現掃描;

      核磁共振不會像CT那樣產生對人體有損傷的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甚至孕婦接受核磁共振檢查時對胎兒也無任何不良影響;

      核磁共振有3個特性引數,而CT只有X射線束穿過生物組織的衰減一個物理引數,故核磁共振漏診率比CT低;

      核磁共振不用造影劑就可得到很好的軟組織對比度,能顯示血管的結構,故對血管、腫塊、淋巴結和血管結構之間的相互鑑別有其獨到之處,而且還避免了造影劑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

      核磁共振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骨性偽影,能使脊柱中的脊髓及神經根顯像清晰,還有可能檢查出由於缺血引起的組織損傷等等。

      核磁共振幾乎適用於全身各系統的不同疾病,如腫瘤、炎症、創傷、退行性病變以及各種先天性疾病的檢查,在脊柱外科更有其廣泛的適應證,應用範圍大大超過CT檢查,診斷價值明顯優於CT。

      核磁共振也存在不足之處,與CT相比主要其不足之處包括:成像時間較長,當前,全身成像15個斷層面需要13分鐘;空間解析度低,僅為2毫米,活動使解析度更低,故診斷心臟等活動性器官效果較差;顯示骨組織的能力比CT要差,在觀察頸椎骨刺、韌帶鈣化及椎管狹窄等骨組織的退變情況時,不如CT清楚,但在顯示這些骨組織退變後的改變對脊髓神經根的壓迫方面優於CT;由於鐵金屬的磁場反應,使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體內有某些金屬的部位不能作核磁共振的檢查,如脊柱及其他部位內固定術後、人工關節術後、外科.手術使用縫合器以後、帶有金屬避孕環的婦女以及安裝有假牙等,以及其他體記憶體有金屬異物等情況者。不過,由於鈦金屬沒有磁場反應,目前在骨科內固定手術中正在逐步推廣的鈦金屬內固定物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安裝核磁共振須有特殊房間,必須防磁、防電干擾,對室內的溫度、溼度和冷卻系統也有特殊要求,要求溫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過1℃等;價格昂貴,現在一臺應用抗磁系統的核磁共振機,價值近100萬美元,而一臺超導磁系統的核磁共振機高達200萬美元左右;檢查費用昂貴,遠遠高於CT檢查的費用,一個部位的核磁共振檢查費在800—1300元,而CT僅180—600元;運轉維護費用高,一年約耗電40萬度,僅電費一項即需幾萬元人民幣,還需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綜上所述,儘管核磁共振檢查有不少優點,但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侷限性。因此,不應對核磁共振檢查過分地依賴和迷信,應根據核磁共振的檢查特點、臨床要求及病人的不同情況合理選用,對每一幅核磁共振的影象,都應仔細地聯絡解剖病理和臨床,作客觀全面的分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做銷售,也知道做銷售能鍛鍊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做銷售有什麼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