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吧:

    首先,蒙古軍隊征服亞歐大陸的時候,剛好是蒙古族崛起走向強盛的時候,並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可以說是所向披靡,銳不可當,過關斬將!

    這中間,強人成吉思汗的功勞不可小覷,歷史雖然是由人民書寫,但是英雄卻可以左右歷史的程序和發展方向,所以蒙古族人能夠打下到目前為止人類世界最遼闊的版圖,成吉思汗居功甚偉!

    這就是領頭羊的作用!

    而到了元末的時候,朝政腐朽政局不穩,當時元帝國的皇帝早已趕不上當年成吉思汗的十分之一!所以,哪怕是一群狼,在一頭羊的帶領下也發揮不出最大的力量!

    再一個,蒙古族成功入主中原的時候,達到了蒙古族發展的頂峰時期,就像拋物線一樣,過了頂點之後肯定就是衰落,只是有的可能衰落的並不明顯!

    入主中原之後的蒙古貴族及蒙古軍隊,生活條件好了,且天下以定,就會開始奢靡起來,享受生活,不思進取,戰鬥力下降是肯定的。

    就跟清朝軍隊一樣,入關前的戰鬥力和入關之後的戰鬥力,那是兩個檔次,不能比的!

  • 2 # 小石頭LEO

    這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命題。

    蒙古人橫掃世界,地跨歐亞是在13世紀中葉,當時的蒙古國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帶領下,以獨步天下的騎兵戰術和鐵騎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全世界。當時宋人,遼人,波斯人,乃至歐洲人,全部臣服在蒙古軍隊的鐵蹄之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

    但是在經歷過六十多年的時間,成吉思汗的子孫在統一了中原,成為中原地區的統治者之後,成吉思汗的血液漸漸沉寂了,取而代之的是安逸和享樂。他們從不把自己統治下的臣民當成自己的臣民,他們將治下的百姓分成四個階級。最下等的南人,也就是曾經南宋統治下的漢人,命如草芥。如果被最上等的蒙古人殺死,最多就賠償一頭驢。如果這個南人恰好是流民或者沒有戶籍,那麼連這頭驢都省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子民的財產從不知道保護,想搶就搶。就這樣,百姓的怒火越積越深,終於在14實際四十年代,徹底爆發。以韓山童和劉福通為代表的起義軍此起彼伏,讓元帝國陷入奔潰的邊緣。

    經歷過半個多世紀的享受之後,蒙古人已經不會騎馬了,他們只會坐在凳子上和轎子裡。他們已經不知道如何揮舞戰刀了,只知道揮舞手中的皮鞭,欺侮手無寸鐵的百姓。而在這段時間內,漢民族發揮了超長的學習能力,他們仔細觀察蒙古人的騎兵戰法和特點,不斷的嘗試和調整,終於誕生出像徐達常遇春這樣優秀卓越的騎兵戰將軍,可以和蒙古鐵騎一較長短。

    此消彼長之下,朱元璋治下的明朝騎兵終於在正面戰場上,戰勝了蒙古人,戰勝了成吉思汗的子孫,戰勝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天之驕子的子民,恢復了漢人的統治。所以,不管多麼先進的武器和戰術,都不能保證王朝統治的長治久安,必須要真正的愛護自己的子民,內聖外王,才是國家傳承千秋萬代的良策。

  • 3 # 煜之印

    第一 自然災害:當年黃河河壩被沖毀,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 主要因素:蒙古人鼓勵經商,當時整個世界人口流動很大,導致大範圍的瘟疫橫行,進而關閉了驛站限制了經商,因元朝的主要稅收是商業稅(跟現在差不多)朝廷的國庫空虛,各個汗國間的交流互助減少了,更主要的是因為支援商業對農民很少壓榨農民比較富裕,元朝時南方富區很多馬(比任何一個朝代都多),給反賊留下很多軍備資源,而蒙古人迅速做出反應,遷都漠北使得明軍只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從而整個明朝沒有玉溪(法理上過不去),被北元軍隊多次打敗(土木堡典型的例子),多年的給大清給了發展空間,之後蒙古鐵騎被八旗兵收編,直至清末僧格仁欽跟八國聯軍拼死抵抗最終全軍覆沒。

    第三 兵力懸殊:明朝可以說是民族獨立戰爭,鼓動了很多底層民眾加入軍隊,深受水災和旱災的流民也紛紛加入起義軍,而蒙古除了地方的軍隊各自為戰外中央的兵很少直接投入戰鬥,漠南的兵力極少部分參加戰鬥(戰略性的進行了防守)。

    綜上所述蒙古軍隊的失敗是政治和戰略原因,本質上素質並不差。

    (不對的地方多多指點,不要亂噴,不要拿野史說事,舉例說明轉播正能量)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元軍在元初的時候叱吒風雲,勢若雷霆,天底下沒有軍隊可以阻擋。在元末的時候卻顯得不堪一擊。朱元璋雖然前後經過了八次北伐。但是,基本上元軍都不是朱元璋的對手。那麼,蒙古軍隊面對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的時候,為什麼會不堪一擊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朱元璋劇照)

    第一,元軍自身已經腐朽,戰鬥力十分有限。

    蒙古人的軍隊是以蒙古草原為生存土壤的。蒙古帝國時期及元朝初年,蒙古人的軍隊之所以戰無不勝,至少有兩個原因:

    一是這支軍隊是從草原上生長起來的。他們在草原上學習騎射,排兵佈陣,與戰馬弓箭有天然的親和力。就相當於巴西足球之所以厲害,是他們的孩子從小就玩足球,在沙灘上玩,在街頭玩,習以為常了。

    二是這支軍隊在實戰中得到了鍛鍊。從成吉思汗崛起到元帝國建立,蒙古軍差不多一直都在發動著重大的戰役,這些重大戰役,不僅讓蒙古軍打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地盤,而且也讓他們的軍隊在戰場上得到鍛鍊。

    但是,元帝國建立以後,蒙古軍就離開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壤,而且在中原及江南舒服的氣候與豐富的物質條件下,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蒙古軍,他們就與一般的漢人軍隊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由於他們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他們更加不思進取,因此其戰鬥力急劇下降,可以說,比作為漢人朝代的常規軍隊還不如。

    (腐朽的元朝軍隊)

    第二,朝廷內部矛盾尖銳,指揮系統紊亂。

    元朝末年,元朝朝廷十分腐朽,內部矛盾非常尖銳。先是丞相伯顏亂政,架空元順帝,並且取消科舉考試,還試圖把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殺光。接著元順帝聯合伯顏的侄兒脫脫,幹掉伯顏,脫脫當宰相。脫脫當宰相後,為了解決天下災荒及各種社會矛盾,亂髮行紙幣,造成天下大亂,同時又想當權臣。結果元順帝又把脫脫相位拿下並把他殺害。再接著,元順帝的奇皇后又和太子聯合起來,想把元順帝推翻,讓太子上位當皇帝。太子失敗逃掉,但從此,整個元朝形成太子和皇帝兩個中心,多頭指揮。可以說,元朝在最高層上就混亂和腐朽,指揮系統紊亂,在和朱元璋的軍隊作戰的時候,力量嚴重分散。

    第三,元朝主力軍已瓦解,依靠地方地主武裝強撐。

    在朱元璋舉行北伐之前,北方的劉福通紅巾軍,以及張士誠的軍隊,已經給予了元軍以沉重的打擊。由於當元朝軍隊多次被紅巾軍打垮。後來,宰相脫脫組織了百萬主力大軍與張士誠決戰,把張士誠圍困起來,張士誠本來就要投降了。可是元順帝害怕脫脫做大,把他的兵權解除了,這樣一來,這百萬軍隊一下都散了。

    到了後來,元朝基本上已經沒有了主力軍,只能依靠王保保、李思齊等地方武裝,對抗紅巾軍,對抗朱元璋的北伐軍。但是,這些地方武裝,又並不團結,經常互相打仗攻擊,再加上他們又被中央多頭指揮,因此其戰鬥力極為有限。

    (統一南方的朱元璋)

    第四,朱元璋在統一南方後,戰鬥力十分強大。

    元朝一直對南方的掌控能力就比較弱,天下大亂以後,他們很快就失去了對南方的控制。南方成為各地諸侯,擁兵互相比拼的戰場。後來,朱元璋逐漸打敗了各路人馬,尤其是消滅了陳友諒以後,他基本實現了南方的統一。

    那時候,朱元璋已經建立了明朝,兵強馬壯,人多勢眾,戰鬥力十分強勁。

    而在這時候,朱元璋又以驅逐異族的口號,發出了討伐元朝的戰鬥檄文,這使得他的戰鬥在老百姓看來,充滿正義性,因此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和支援。

    由此,在此消彼長的狀態下,元朝自然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參考資料:《元史》《明史》)

  • 5 # 歷史風雲天下

    其實朱元璋只不過是推翻了蒙古人在中原建立的大元朝廷而已,後來蒙古人回到漠北,仍然是戰力不俗,只是分為了幾部勢力。

    蒙古人是因為多年來的暴政,中原漢人受盡凌辱,民不聊生,自然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再加上朱元璋軍隊也是能人輩出,戰力非凡,在和蒙古人的戰役中也是表現不俗,最終推翻元朝,定鼎了乾坤,由此只能說蒙古人養尊處優,打下了天下卻不會治理,最終群起而攻之,落得敗退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防應急燈不停閃爍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