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林話史

    當時希特勒橫掃西歐,南歐,德軍處於巔峰時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主動去摸希特勒的老虎屁股。按當時斯大林的想法,在德國征服英國之前是絕對不敢入侵蘇聯的,那樣又犯了兩線作戰的兵家大忌,沒想到希特勒不按常理出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了斯大林個措手不及。

    即便如此,斯大林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生怕是蘇軍挑釁,惹火上身,直到德軍一路合圍加殲滅,斯大林才不得已回到現實中來。其實從斯大林在邊境陳兵數百萬說明他還是有把握拒敵於國門之外的,無奈,戰前不認真研究德軍閃電戰法,知已而不知彼,打起來手忙腳亂,被德軍一個又一個的圍殲戰打的有點蒙圈。

  • 2 # 戰略論

    戰前蘇軍的部署大體是呈這樣的態勢:蘇軍在戰略上呈縱深的防禦部署,分為兩個戰略梯隊展開,西部各邊境軍區的170個師作為戰略第一梯隊沿國境線縱深200公里範圍內展開,還有5個野戰集團軍部署在大後方的第聶伯河和德維納河一線,作為戰略第二梯隊。作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戰略第一梯隊總體上部署的太過靠前,而且分散在三條連續的防線上,蘇軍這樣的顯然是想禦敵於國門之外,在第一戰役梯隊的掩護下,後續各梯隊蘇軍迅速向前線移動,在加強防禦的前提下發起大規模的反擊,20個機械化軍的龐大突擊力量將作為反攻的主力。

    不過由於蘇軍在1941年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秘密的區域性動員正在展開,大量的新式武器裝備正在逐步列裝部隊,尤其是剛剛組建的龐大機械化軍戰鬥力尚未形成,預計蘇軍要到1942年才能完成全部的動員工作。斯大林顯然不願意在這個關鍵的時期和德國爆發軍事衝突,德國軍隊在歐洲戰場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深深觸動了斯大林,斯大林一直在極力避免和德國爆發戰爭。為此斯大林禁止邊境地區的軍隊提前展開進入國境線的防禦工事,對於德軍飛機越來越頻繁的入境偵查也採取剋制的態度,不允許國土防空軍擊落這些德軍飛機。

    直到1941年6月21日夜間斯大林才下令簽署了一條警示通知,命令西部各邊境軍區迅速轉入最高戰備狀態,一線部隊向國境線築壘地域移動並展開,各大軍用機場也進行緊急的疏散工作,防止德軍可能的突襲。但是命令釋出的太晚了,距離戰爭爆發已經只有幾個小時了,大部分蘇軍都沒有接到這一命令。德軍的進攻完全達成了戰役突然性,甚至是戰略突然性。值得一提的是,直到戰爭爆發的那一刻,斯大林也不願意下達緊急動員令,是在蘇軍副國防人民委員會委員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朱可夫的堅持下才勉強同意的。

    德軍在東線的大規模集結是不可能不被蘇聯發現的,德軍最高統帥部給蘇聯的說法是為了迷惑英國,掩蓋德軍即將發起的“海獅行動”,另外德軍在巴爾幹半島展開的軍事行動也為其在東線集結軍隊提供了合理的藉口。雖然蘇聯方面從各種渠道得到許多各型各色的情報,有說戰爭馬上爆發的,有說戰爭不會爆發的,斯大林顯然不會因為一兩個情報而做出決定的,蘇軍總參謀部的情報部門在報告中基本持否定戰爭爆發的觀點的,儘管蘇軍情報部門也會受到斯大林的個人干預,無論如何,蘇聯方面沒能預料到戰爭會在1941年爆發。

  • 3 # 惜花公子

    真正的歷史都活在歷史的塵埃裡,在蘇德瓜分波蘭的軍事行動中蘇軍糟糕透頂的表現。堅定了希特勒為首的德軍,未來對蘇聯動手的決心。同樣,武器先進、訓練有素的德軍也被蘇聯高層關注。從側面使得蘇軍一方面在制定德國入侵蘇聯的防禦方案,一方面對其部隊進行著軍事改革,然而,戰爭爆發卻都是不隨人願的。且看惜花一一道來。

    一、國內政局變化莫測、各類工作停滯不前

    在蘇德瓜分波蘭後,德國戰車向整個西歐挺進。而對於世界局勢密切關注的蘇聯,也在對戰爭進行著積極的準備著。然而“大清洗”運動帶來的各種創傷,對於當時的蘇聯是沉痛。從軍事科研院所到軍隊各兵種訓練等等都是大大的落後於德國。在對於軍隊調整、各行業的恢復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當時對於蘇聯來講最缺就是時間。對德國入侵的防禦方案,不能夠按照預期進行。哪怕在戰爭爆發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完成。

    二、迷信《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過渡相信西方國家

    在其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蘇聯在對其內部進行改革,及對未來戰爭的預想。感覺其在時間是完全符合其國家利益的。及時未來德軍入侵蘇聯其也不會付出太大損失,因此,其防禦方案在落實上被大大折扣,進步緩慢。同時,對於其西歐的各軍事強國過於迷信,想想法國的“馬其頓防線”與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軍。在法國背後還有強有力的英軍。按照一戰時期的軍事思維,德軍可能很快就會失敗。到時候,蘇聯軍隊可能坐收漁利的可能。

    老天爺卻給蘇聯軍隊開了一個非常大的玩笑,蘇聯的樂觀、盲目。最終,葬送了蘇聯可以避免戰爭的時間。當德國戰車衝鋒在蘇聯的大地上時,打破了蘇聯盲目樂觀。

  • 4 # 東斯坦因

    斯大林對二戰其實早就有預測。早在1926年他就斷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重新瓜分已被瓜分的世界的初次嘗試”,“繼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嘗試之後,必有第二次嘗試”。

    1940年,當納粹德國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對法國作戰的勝利後,斯大林就意識到蘇德之間的戰爭已不可避免。(法國沒有消耗掉德國足夠的有生力量)

    於是為了準備戰爭,蘇聯迅速兼併了波羅的海地區並從羅馬尼亞收回比薩拉比亞地區。同時,蘇聯也加強了蘇德分界線附近的軍事部署。按照蘇軍的戰前規劃,戰略第一梯隊共171個師被部署在從巴倫支海到黑海4500公里的戰線上。其中52個師和2個旅組成邊境軍區的第一梯隊;在後方的50到100公里,52個師作為第二梯隊,其餘分在國界和各大城市的附近的地區。蘇軍的戰略第二梯隊由57個師組成的6個集團軍,被部署在德維納河-第聶伯河附近。

    不過雖然已經斷定了自己領導的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必有一戰,但是斯大林在蘇德戰爭爆發時間上判斷出現了失誤,結果導致導致蘇聯戰備動員過遲。

    直到1941年6月21號日夜,斯大林在接到報告說,有2名德軍士兵越過邊境報告德軍即將於6月22日發起進攻。這才使斯大林嗅到了危險。斯大林遂下令西部各邊境軍區迅速轉入最高戰備狀態,部隊向國境線築壘地域移動並展開,各大軍用機場也進行緊急的疏散工作,防止德軍可能的突襲。

    但這條命令下的實在是太晚了。斯大林的命令還沒傳到前線時德軍的戰機就已經越過了蘇聯的領空,開始在蘇聯各個機場實施大規模轟炸,接著軸心國 550萬大軍,分為3個集團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入侵蘇聯,蘇德戰爭打響。

    軸心國數百萬軍隊在邊境集結,要說蘇聯發現不了那是不可能的。1941年6月20日蘇德邊境上,蘇聯士兵就已經能聽見遠處德國邊境森林中德軍坦克開動的轟鳴聲,但蘇聯高層對相關情況卻置若罔聞。

    是斯大林昏聵無能嗎?當然不是,斯大林能打敗無數對手,統領蘇聯數十年,他的能力毋庸置疑。斯大林之所以會在對德國的問題上,如此保守。其實他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對於斯大林和蘇聯來說,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世界上所有帝國主義列強都是他們的敵人。如果說,納粹德國是蘇聯現在的主要敵人的話,那麼英美就是蘇聯潛在主要敵人(不然後面冷戰也打不起來)。這導致,斯大林既非常忌憚德國和希特勒;同時也不相信英美。

    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謹慎,因為如果他走錯一步,很可能就會導致蘇德戰爭,將在蘇聯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爆發。(儘管希特勒沒有給斯大林準備好的時間)

    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與納粹德國貿然開戰,蘇聯的損失一定會很大。到時很可能會被英美漁翁得利,在自己和希特勒打的頭破血流後,把自己和希特勒來一個一鍋燴。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為一國的領導人,斯大林需要將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慮到。而顧慮的多了,有時難免會顧此失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異性給我說過,他說,你要是跟哥年齡一樣大就好了?這句話什麼意思?